這個問題要從順治親政說起,親政首先大婚,結婚了纔算成年,纔有資格親政。順治大婚多爾袞非常積極,他和孝莊一起給順治選了皇后,定了婚期,可順治不高興,婚期從二月推到六月,又從六月推到八月,而且提出他結婚要免136縣一年的錢糧賦稅,這條件對於常年徵戰的大清很難實現。多爾袞和孝莊做順治的思想工作,不好使,最後讓跟順治關係不錯的湯若望勸說,才勉強同意。

順治大婚後馬上面臨親政,多爾袞就得交權,攝政王就不能再當了。多爾袞如此操心費力為順治張羅婚事,使我想起另外一個人,那個掌握大清政權長達四十八年的慈禧,她的做法和多爾袞完全相反,皇帝兒子的婚事,她是能拖就拖。古代人十三四歲就結婚成家了,慈禧垂簾聽政不想放權,遲遲不給同治選皇后,那可是她親兒子,貴為皇帝,十七歲了還光棍一個,實在說不過去了,才讓他結婚。到光緒時更嚴重,都十八了,慈禧也不提那茬,大臣們紛紛上疏,她才讓光緒結婚。

多爾袞積極為順治大婚操心,可見他把皇權歸政順治是有思想準備的。順治繼位年齡小,必須有人輔佐,多爾袞輔佐合理合法,而且輔佐得很好,問鼎中原建立了不世之功,順治大了,他沒有把權不放的意思。多爾袞沒有對不起順治,順治親政後為了立威、泄憤清算多爾袞,實在有點過分。

多爾袞順勢而為,阿濟格完全相反,他逆勢而動,實在是政治低能兒,被賜死也是應得。

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外出打獵。他有兩個目的,一是散心,二是思考下一步怎麼辦。多爾袞不想篡位,順治大婚後,親政是必然趨勢,如果繼續把持朝政,輿論會對他極為不利,既便活著很風光,別人奈何不了他,死後也會留下壞名聲,甚至遭清算,央及家人。多爾袞把控時局能力極強,他知道,功成身退纔是他最好的選擇。選好了去向,打獵之後他打算直接去了,沒想到意外受傷,失去了生命。

臨終前他把阿濟格招來密談,具體談的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分析。當時多鐸已死,三兄弟就剩兩個,現在多爾袞也要離開人世,剩下阿濟格他放心不下。阿濟格虎超超地,沒有他護著很難善終。

多鐸死時是大清二號人物,又是他的親弟弟,阿濟格說多鐸功勞沒他大,還說濟爾哈朗不是努爾哈赤的直系,他是直系,應該封叔王。多爾袞說他狂妄,沒答應他的要求,他又請求營建府邸。諸王大臣要求削其爵位,多爾袞沒答應。

阿濟格覺得自己功勞大,想攬權,又沒有能力,多爾袞在時不讓他參與政治,實際是在保護他。我想多爾袞臨終一定會交代阿濟格遠離政治。

以阿濟格的性格,多爾袞的話他是不會聽的。多爾袞死了,他想接替多爾袞當攝政王,順治成年了,要親政了,不需要攝政王了,這時他還要當攝政王,純粹地倒行逆施,結果失敗了,被監禁,又不思悔改,被順治賜死。

多爾袞當攝政王是順勢而為,阿濟格沒當上是因為逆勢而動。需要你當攝政王那是為國效力,不需要你當你還要當那是謀政奪權。謀政奪權者當誅,效力者當獎。順治也就欺負欺負死去的多爾袞,清洗活著的多爾袞,借他個膽他也不敢。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阿濟格是努爾哈赤第十二子,叡親王多爾袞,和碩親王多鐸的大哥,母親是大妃(皇后)阿巴亥,地位非常尊寵。阿濟格是清初一流名將,驍勇善戰軍功赫赫。他性格粗野豪放對政治同樣報有野心,多爾袞死後,阿濟格也想當攝政王,被順至帝幽禁賜死。

阿濟格(1605一1651)是清初名將,有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參加征服蒙古察哈爾,朝鮮,明遼東戰役,驍勇善戰,努爾哈赤在世時極受寵愛。順至元年(1644年)封碩英親王,清軍入關後拜靖遠大將軍,率領平西王吳三桂,尚可喜等滿漢蒙大軍追剿李自成大順軍。

阿濟格統帥大軍自山西進入陝西,出河南入湖廣江西,殺劉宗敏,擒大軍師宋獻策,招降左良玉兒子等明軍十餘萬人馬,陷六十餘城,軍功赫赫。阿濟格居功自傲目空一切,多次慌報軍情,無詔撤軍,人皆惡之。阿濟格仗著軍功野心勃勃,對政治有極大熱情。

多爾袞當上攝政王以後,阿濟格想當王叔遭拒,他並不死心。多爾袞死後,阿濟格也想當攝政王,政變失敗。阿濟格人緣太差,議政王會議時,諸王認為他性格狂悖留著是個禍害一致要求把阿濟格處死。順志帝念他們三兄弟功勞太大,沒有殺他,只是命人幽禁起來。

阿濟格身長丈餘,腰腹甚大是隻猛虎,被關進籠子裏當然不會消停。他性格越來越狂暴,在獄中私藏大刀,挖地道,還揚言要把監獄給放把火燒了。阿濟格的結局和明成祖二兒子有一比。這回他作過火了,連同兒子一起被處死。多行不義必自斃,千古不變的真理。

乾隆皇帝繼位後,給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平反。喫水不忘挖井人,當初多爾袞同豪格爭皇位失力,退而求其次立福臨為帝,乾隆這一系才能坐上皇位。乾隆帝為阿濟格重修陵墓,阿濟格歷史地位得到恢復。

清軍從山西進入陝西,出河南,湖廣,江西屢敗李自成的軍隊。殺李自成大將劉宗敏,擒大軍師宋獻策,陷六十餘城,招降左良玉之子等明軍十餘萬人馬。阿濟格地位和軍功太高,傲氣十足,經常?報軍情無詔撤軍,性格狂暴人緣不好。阿濟格對政治同樣有野心。

多爾袞當上攝政王以後,阿濟格要當王叔遭拒絕。多爾袞死後,阿濟格想奪權當攝政王失敗。阿濟格人緣太差,人皆惡之。議政王會議認為他為人狂悖不服管


人貴自知,多爾袞不在了,阿濟格能夾起尾巴做人,也許還能保住一命,偏偏作死,不知自己幾斤幾兩,直到乾隆為多爾袞多鐸平反也沒他什麼事,可見其自尋死路,並不全是政治鬥爭所致。

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三個兒子,阿濟格是老大,卻最沒有存在感,當年看孝莊祕史,就只記住霸氣多情的多爾袞和英氣勇猛的多鐸,全然不知他倆還有個老兄。要知道,努爾哈赤眾多兒子,晚年愛屋及烏要從阿巴亥兒子中選繼承人,卻獨獨看不上這個老大,彼時,兩位拼多多還是未成年,阿濟格已是統兵一方的將領。又或許是同阿敏、莽古爾泰一起廝混久了,勇猛有餘,智慧不足,努爾哈赤就放棄他了。

努爾哈赤死後,阿巴亥三個兒子各領15牛錄,再加上努爾哈赤親軍,只要拉攏幾個貝勒,力保自己兒子登位,大事可期。不料反被皇太極逼死,多爾袞多鐸還小,無所作為,阿濟格也是徵戰多年的將領也毫無作為。老子看不起他,老兄皇太極同樣不重視,多爾袞成年沒多久,正白旗就完全交給多爾袞了,地位再次下降。後來多爾袞封睿親王,多鐸封豫親王,阿濟格只封了個英郡王,大半輩子混的不如兩位弟弟。

順治時期多爾袞權侵朝野,加封至皇父攝政王后,卻突然暴斃,順治皇帝積怨已久,在多爾袞勢力逼迫下,繼續給予攝政王一系榮威,暗中已在醞釀清洗。阿濟格,既無遠見卓識,又無自知之明,自以為多爾袞死了自己可以翻身,先是妄圖染指正白旗,又想學弟弟當攝政王,控制朝政,所作所為甚至讓多爾袞的親信都反感,轉投順治。最終,落得身死爵除。

如果此人有一定政治能力,當年就會排在多爾袞之前有繼位的順序,如果有一定見識,就不會讓皇太極逼死母親,如果有一定自知之明,就不會在多爾袞死後野心勃勃,實乃自作孽不可活!


說一個野史:

多爾袞子嗣不多,沒有兒子。多爾袞和阿濟格是兄弟,多爾袞答應過繼阿濟格一個兒子做自己兒子,因為他們都說阿巴亥的兒子。

皇太極時期,因為提防阿巴亥,皇太極命令阿巴亥陪同努爾哈赤自盡。所以多爾袞自小受苦很多。多爾袞再不喜歡阿濟格,看在阿巴亥的面子上,也願意這麼做。特別是他們弟弟多鐸剛剛去世。

現在知道順治收拾完多爾袞為什麼要收拾阿濟格了吧?他們此時親戚關係太近了,在順治眼中,他們就是一家人。殺多爾袞,就要殺阿濟格。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是一母同胞,母親是大妃阿巴亥。多爾袞和多鐸的關係非常好,而與這個哥哥阿濟格關係一般,究其原因應該是阿濟格作戰雖然勇猛,但性格殘暴,嚴重缺乏政治頭腦,一母同胞的兄弟都不願意和他深交。(阿濟格劇照)

阿濟格缺乏政治頭腦有哪些表現?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等人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多爾袞和多鐸都未成年,阿濟格表現還算可以,沒有帶頭鬧事,畢竟自己的勢力太弱的了。接下來他的一些活動是腦殘級別的:

第一,丟掉鑲白旗旗主。1628年多鐸到了適婚的年齡。父母雙親都去世了,阿濟格是三兄弟的老大,俗話說長兄為父,他做主將自己親舅舅阿布泰(大妃阿巴亥的弟弟)的女兒嫁給多鐸。皇太極最忌憚的是三兄弟和阿布泰聯合,這是非常強大的政治力量,足以撼動皇太極的地位,也曾經嚴令禁止貴族與阿布泰聯姻,阿濟格不管這一套,依舊我行我素。惹毛了皇太極,皇太極直接免了他鑲白旗旗主的職務,由多爾袞代替,你們兄弟窩裡鬥吧。(多爾袞劇照)

第二,抵制遷都北京。多爾袞率軍佔領北京後,策劃佔領中原全境,遷都北京,待機而動。這哥們直接想在中原搶劫殺戮一番,主力退回盛京,留下少部分兵力駐守北京,這種做法缺乏政治遠見。

第三、污衊親兄弟多鐸。多爾袞只有一個女兒愛新覺羅.東莪,1638年過繼了多鐸的第五子多爾博為養子,兄弟關係非同一般,1649年多鐸病逝,多爾袞給多鐸的兒子優厚的待遇。阿濟格不願意了,派人同多爾袞講多鐸的戰功好多是假冒的,而自己的戰功高應該再上一個臺階,要做「叔王」(順治皇帝的叔叔),多爾袞直接拒絕了他。(多鐸劇照)

第四、屠殺大同投降百姓。山西大同明朝降將,發生反叛。阿濟格出兵鎮壓,後降將被殺投降,他率兵進入大同對普通百姓屠殺一番,估計又是冒功去了。

政治頭腦不是一般的低!

阿濟格緣何被賜死?

1650年,多爾袞到塞北狩獵的中途在馬上摔了下來,沒想到一病不起就此去世。當時很多人陪同狩獵,阿濟格當時也陪著。

多爾袞死後,阿濟格動了做「攝政王」的心思。他找了兩白旗的主要將領,要求他們跟隨他,無奈人品風評太差,都不願意,他就派手下威脅兩白旗的將領。同時又派親信招攬兵力準備發動政變。

他的一番折騰早就被別人看在眼中,其中有一位大臣星夜趕回北京密報順治皇帝了。兩白旗的將領們認為如果跟隨這位爺肯定凶多吉少,不如追隨順治皇帝了,看似都順從的大臣和將領,實際上沒幾個追隨他的。臨時拼湊了幾百人馬就大搖大擺的護送多爾袞的靈柩回北京了,做著「攝政王」美夢。(順治劇照)

其實北京早就準備好了人馬,張網已待。順治皇帝帶人出德勝門迎接多爾袞的靈柩,埋伏的將領很快制服了阿濟格的人馬,阿濟格父子也被控制,後爵位被削除幽禁起來。

據說阿濟格被幽禁後藏了一把刀,準備挖地洞逃跑,並揚言殺死那些陷害他的人,這事不一定是真的,大臣們就是想告訴順治皇帝斬草除根。順治也不管,直接下詔書賜死了阿濟格父子。

日本使臣對阿濟格也有評價,他們只見過幾次面而已,說他是遇事情不加考慮的莽夫和武夫。沒有政治頭腦,幻想做「攝政王」,這是自己找死啊。


順治七年,攝政王多爾袞去世之後遭到清世祖(順治帝)的政治清算,並不是因為多爾袞曾經擔任過攝政王,也不完全是因為被多爾袞長期壓抑、泄私憤。畢竟多爾袞已經死了,跟一個死人較勁,犯不上!清世祖之所以高調清算多爾袞,最主要還是做給活人看的。一是為了藉此清除朝堂及軍中的多爾袞勢力,並藉機發展自己的班底。二是為了立威,在多爾袞的長期壓制下,世人只知攝政王而不知皇帝,清世祖基本上就是多爾袞的政治傀儡。清算多爾袞無異於震懾羣臣、昭告天下:從今天起,我做主了!你們不服可以試試,多爾袞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

事實上,清世祖對多爾袞的功績還是認可的,私憤或許有一些,但似乎也不算很大,畢竟清世祖和多爾袞並沒有發生過什麼實質性的衝突。從後來清世祖對待多爾袞「子嗣」、兄弟的態度也能看出一二。對於多爾袞的過繼嗣子多爾博僅僅是讓他重歸本支,並沒有進一步清洗。幾年之後,多爾博還被重新封為了貝勒。至於已經作古多鐸,也僅僅是象徵性地降為了郡王。而且,多鐸的另一個兒子兼繼承人多尼,也僅僅是被從豫親王改封為信親王,之後降為了信郡王,如此而已。可見,清世祖對於多爾袞的私憤並不重,清算多爾袞更多的還是政治需要。

不過,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多爾袞的胞兄、英親王阿濟格。事實上,清世祖對於阿濟格的處置和多爾袞的關係並不太大,主要還是阿濟格自己作死。如果他能和侄子多爾博、多尼一樣保持低調,或許也就不會死了。阿濟格這個人和一母同胞的多爾袞、多鐸不同,屬於典型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型人格。在軍事方面開疆拓土,倒不失為一個可用的將才。但是,在政治方面,這位爺幾乎就是一個「政治白癡」,而且性格火爆、一點就著。這也是多爾袞當政期間各方面重用胞弟多鐸,卻將他這位胞兄一直限制于軍事領域的原因之一。

多爾袞去世之後,阿濟格非膽沒有有所收斂,而且還打起了攝政王的主意,想接多爾袞的班,繼續替侄子清世祖做主!可阿濟格就是個沒腦子的草包,多爾袞去世之後,兩白旗人心惶惶,這個時候阿濟格如果稍加安撫,兩白旗很可能就會全部投入他的懷抱。可是,這位爺居然耍起了大刀片子,以武力威逼兩白旗將領歸附自身,入京奪權。於是,兩白旗非但沒有全部投向阿濟格的懷抱,旗下將領們為了自身考慮,直接把阿濟格給賣了,把他想入京奪權的事情捅給了鄭獻親王濟爾哈朗。此舉讓清世祖預先得知了阿濟格的動向,於是一場守株待兔上演了。

阿濟格牛氣哄哄,帶著麾下人馬回京,做著當上攝政王的美夢,準備奪權上位。剛到北京郊區,阿濟格便被全副武裝、守株待兔的濟爾哈朗給截住了,二話沒說,這位堂兄直接將他拿下,關了起來。可是,阿濟格畢竟沒有公開「謀逆」,而且又戰功赫赫,還是多爾袞的胞兄,清世祖還沒有確定應該怎麼處置這位叔叔。於是,便一直把他關著。

人要是作死,滿天神佛都救不了!阿濟格被幽禁之後,不僅沒有服軟、消停,反而變本加厲,又是藏大刀片子、又是挖地道,甚至揚言要放火燒了監舍。清世祖的其他叔叔大爺們在多爾袞倒臺之後正愁沒有遞「投名狀」的機會呢,這下好了,阿濟格給他們送來了。於是,這些叔叔大爺、宗室王公們開腔了:「阿濟格狂悖至極,不殺恐留後患」,一致要求殺了阿濟格!清世祖本就差一個殺阿濟格的理由,叔叔大爺們都把臺階準備好了,清世祖索性就坡下驢,賜阿濟格和兒子勞親自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阿濟格就這麼稀里糊塗遞地丟了性命……

不過,清世祖對阿濟格的後代也同樣沒有趕盡殺絕。當然,有了這檔子事情,想要像多鐸的後代那樣,還能繼續當王爺是不可能了。順治十八年,剛剛過世不久的阿濟格次子傅勒赫被追復了宗室黃帶子身份。次年,也就是康熙元年,清聖祖追封傅勒赫為鎮國公,也算是清王朝官方對阿濟格舊軍功的一種肯定了。但是,阿濟格畢竟涉及「謀逆」,乾隆四十三年清高宗為多爾袞、多鐸平反時並沒有捎上他,僅僅是在乾隆十一年派人修繕了阿濟格的墓園,此舉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變相平反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