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高校校長們的兩會提案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成爲了兩會中最爲清晰、響亮的聲音之一。這其中,各大“雙一流”院校校長們的提案更是廣受媒體關注。

站在高等教育的風口浪尖,“雙一流”院校“掌舵手”們肩上的擔子分量不輕。正因此,要想成爲一名“雙一流”校長,下苦功夫進行一番“修煉”就更是必不可少。

對此,青塔統計了140所“雙一流”院校中,138位校長的前一任單位和職務(新疆大學與天津大學校長暫時空缺),與大家一起看看哪些學校輸出的“雙一流”高校校長最多。

校長“前任”:高校調任佔九成

經過統計,我們發現高校的行政履歷對於校長來說必不可少。大部分“雙一流”大學校長的前一任單位,仍然是高校。僅有15位校長在就任前不在大學任職,約佔總數的10.71%,剩餘九成的校長則全部來自於不同的高等教育學府。

在這一部分中,由本校其他職務直接升任爲校長的佔比最多,共65人,佔比約46.43%。此外,還有58位校長屬於跨校調任,所佔比例約爲41.43%。

副職轉正:前任職務爲“副校長”的最多

在高校之間進行調任的123位校長中,超過半數是副校長轉正。這其中既包括本校的副校長轉爲正職:如蘇州大學的熊思東校長,就是由本校副校長升遷至校長;也包括跨校調任:如同濟大學的陳傑校長,是由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的職位跨學校調任來的。

從校長到校長的跨校職位調動共有27例。這些調動通常會遵循着這樣的規律:同地區之間調動、同類型院校之間調動。

例如,四川大學的新“舵手”——李言榮校長的上一任職務,是電子科技大學校長,而電子科技大學與川大一樣位於成都市。

再如華中師範大學的趙凌雲校長、華東師範大學的錢旭紅校長、北京工業大學的柳貢慧校長等等,他們的“新東家”與“老東家”也都位於同一個省市,屬於同地區高校之間進行的調動。

同一類型院校之間調動,是指農林類院校到農林類院校、財經類院校到財經類院校等一類的調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王稼瓊校長,此前擔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這樣的職務調整就屬於財經類院校之間的調動。西南財經大學的卓志校長、東北農業大學的包軍校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曹詩權校長等,也都屬於此類。

校長“後備軍”:北京大學產出四位校長

校長的前一任職務代表着這位校長目前爲止,在行政崗位上歷練過程的上一站。經過統計,我們發現了幾所頻繁輸出校長的高校。在目前在職的138位校長中,有4位在北京大學完成了其成爲校長前的最後一次歷練:北京大學的郝平校長、華南理工大學的高鬆校長、中國人民大學的劉偉校長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李巖鬆校長。

值得一提的是,這四位校長都是北大出身,學術和行政履歷也都幾乎全部在北大完成,都是“土生土長”的北大人。例如華南理工大學現任校長高鬆院士,他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先後獲得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後,又分別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北京大學履行行政職務,直至2018年由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調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從此成爲華南理工的“掌門人”。

除了這四位外,蘭州大學的嚴純華校長,雖然他的前一任職務是南開大學副校長,但縱觀其履歷,他其實也有着純正的北大“血統”。由北京大學培養出的優秀人才如今活躍於各大高校,北大也因此成爲了名副其實的校長“輸出機”,爲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凡的貢獻。

另外,隨着3月15日,原吉林大學副校長孫友宏就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校長,吉林大學至此也爲“雙一流”高校貢獻了三位校長,一躍成爲後起之秀。除此之外,還各有3位校長分別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

統計數據顯示,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清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山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也輸出了2位校長。

綜合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從崗位來說,高校的行政履歷對於各大“雙一流”高校的校長來說必不可少;從職位上說,副校長轉正所佔的比例最大。與此同時,多位“土生土長”的北大人正活躍於各大“雙一流”高校的最高行政職位上,爲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不俗的貢獻。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