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如果想調查英菲的客戶群共性,可能要失望了。英菲車主沒什麼共性。雖然英菲車型很少,但層次分明。開Q50的和Q60的完全不一樣,開QX70的(矮大緊老師)和開QX80的(本山叔)又不是同一類。就算同是Q50,開3.7的要的就是那台VQ37,和能與入門保時捷一戰的能力,開2.0T的要的是一台均衡的後驅B級車,亦無太大共性。


喜歡英菲尼迪的人會買英菲尼迪。

不知道你這麼問的真實意圖是什麼,至少我真實的感受是滿滿的歧視。

同是豪華品牌,經常看到有人問,為什麼要買英菲尼迪,為什麼要買雷克薩斯,為什麼要買凱迪拉克。就BBA是豪華品牌,這些不是?就BBA有底蘊有技術,這些品牌沒有?

為什麼沒人問什麼人會買賓士,什麼人會買寶馬?

喜歡的自然喜歡,不喜歡的你怎麼和他講都沒用—非英菲尼迪車主留。


謝邀……

內斂低調含蓄的稍微有點小錢的人?

因為如果別人問起可以說自己買了輛奇瑞而已……

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選Q50L 本來是看ATSL的 後來覺得後排難受 後來又去看了新A4 發現預算內能買的也就2.0乞丐 配置低 320IM直接沒看 沒想起來 後來鬼使神差看了Q50L 發現空間比ATSL大 動力配置比A4好 然後家裡也沒有礦 感覺自己配不上奧迪寶馬 就選擇了Q50L


09年的時候我哥買了g35,又改裝了一下,那時候家用車普遍沒現在的好,常有人借別人家的好車當婚車用,因為這車車價高(新車到手60萬),剛開始常有人要借去當婚車,我哥親自任司機,經過幾次地板油的考驗,沒幾個乘客下來不暈車的,後來就沒人向他借婚車了。這個對我印象很深刻。

2011年我買第一輛車的時候出於不想被人借去當婚車的考慮,也就買了這車,還特意買了白色(我們那裡白色當婚車比較少),想著等壞了再換個好點的suv開,結果開到現在。


聽說保險杠壞了等配件得一個月??


評論貌似很多寶馬車主懟我,先給大家道個歉,不是要踩一個抬一個,而是就是客觀批評上代寶馬內飾做工。(注意上一代,這代我至少覺得好了不少)其實要是拿英和賓士比也可以談內飾,只是沒寶馬來的直觀。

這裡我對內飾的評價整體圍繞三個圍度。1、豪華感(設計)2、用料。3、做工。這裡說賓士豪華應該是政治正確,他的設計,色彩的拼接,豪華感的營造是一流的。這一切在照片或者實物你去看就會發現,但不代表用料好、做工好。看上去是木頭實際是塑料,然後夏天熱脹冷縮,異響嘎吱嘎吱。相比之下寶馬用料好點,設計實用,做工也一般,做工一般看細節,拼接縫隙是否均勻,轉角部分是否有大縫隙。還有人經常觸碰地方是否光滑,(手套箱開關)手感如何等。材料好很大程度能在觸覺上加分,設計好在視覺上加分,而做工好不那麼直觀,需要仔細看,但不要和內飾好不好看、用料幾何弄混淆。


我個人愚見

曾經一段時間特別喜歡英菲尼迪的車,別人很難理解。在別人眼裡,英菲尼迪車價格和牌子(面子)完全不成正比,而且維修保養也貴(零整比高),無論面子里子都不討好的品牌。

但是我喜歡的恰恰是這種低調和高品質,總的來說就是這牌子低調奢華。我國國情,做個生意結個婚都是bba,其實可以理解,沒有bba談生意別人會覺得你沒實力,結婚也覺得男方沒實力、小氣。年輕人找到好工作勤勤懇懇幾年熬出來,有了積蓄,混了中層高層也會買個bba「犒勞」一下自己,當初孫子當久了 換大爺試試。在親戚朋友同事面前都證明一下自己,看我如此成功。(開個玩笑)

那麼英菲尼迪的車主大部分就是不需要這些的人,他們不需要談生意,不需要因為各種場合撐場面,不需要證明自己成功。相反希望活得低調,他們深知樹大招風,以及自己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這是兩個境界。

以寶馬為例。寶馬35系開過,5系這代以前我一直沒覺得多舒適,沙發很硬。做工極差,中控塑料件很多,觸覺體驗很差,而且塑料件也容易產生異響。就怎麼說,拋開機械層面,至少在艙室內你不會覺得它值這個價。而且寶馬的各種小毛病所有車主都應該知道。相反英菲尼迪的用料做工一直比較高水平,風格略復古。(不包括現在的q50 qx50系列)能深諳面子不重要的人,多半也不是新富階層的人,所以一般年紀不小,復古的內飾中控他們很喜歡。此外如今較新的q50 qx50,依舊內飾在小資時尚風格基礎上,也考究了用料做工。qx30這裡是異類,因為就是賓士gla,適用於不追求面子的小資。

所以總得來說,英菲尼迪的車主相比較bba偏好者來說,更在乎品質與自己的體驗,而非他人目光。他們很細膩,對細節也有較高要求。

黃渤、高曉松都是英菲尼迪車主,看看他們的個性風格,一個情商頗高,一個文化圈,出身家庭也很優越。一個是不想高調,一個不屑於高調,但是都不浮躁,追求品質和內涵的人。

所以我的體會,英菲尼迪車主不願咄咄逼人,也不想萬眾聚焦,溫文爾雅,內心真正強大。

當然無意說bba就世俗或者咄咄逼人,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成功,也不是所有人性格一致,對車的認識偏好一致。

但我自己體會,就像談戀愛到結婚一樣,經歷過bba的轟轟烈烈,到最後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瞎扯的,我既沒有擁有過bba,也沒結過婚 哈哈哈)


除了字母Q代表轎車、QX代表SUV外,每個數字代表的車型沒有任何延續性(包括尺寸、發動機、變速箱,也包括駕駛風格,舒適性取向)

所以同樣是英菲尼迪,不同車型的車主坐一起,可能完全聊不到一起。

PS.現任QX60車主,當時為了二胎想找個7座大車,很偶然發現QX60,然後心裡嘀咕QX60已經5.1米了,QX80有5.3米多,70可能更合適。

結果一搜70。。。原來是以前的FX37


嘿嘿。

G37S腦殘粉路過。

前置後驅,六速手動,3.7 v6,327馬力。

真正的駕駛者之車。

知乎上馬力比這個高的貌似不超過五個(逃


想要一台Nissan skyline的人

因為好看,便宜,三十萬出頭能買個C級車,樣子又好看,開起來又順,不是很好嗎。


買日系豪華車 看中的是品質 、省心外加低調。

當然閹割動力的日系豪華和閹割動力的bba都一樣喪失了一些精髓。

喜歡英菲尼迪兩款車。 q50 vq37 高速巡航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自信。

Qx80 群臨天下的氣勢, 穩如泰山的乘坐體驗。


一直是無限的潛在車主,說一下

想買的原因:

1.特立獨行的外形,小眾

2.日系品牌,僅次於德系的接受度和不錯的可靠性

3.德系小毛病太多,日系凌志太肉謳歌太差

4.相對優惠的價格

不買的原因:

1.內飾太難看

2.比起德系競品,動力和操縱沒有亮點

3.4s太少,口碑不好

我把無限定位成日系豪華里的動力派,可以它的動力讓我失望


同比ABB,便宜性價比高。Q50L現在優惠6萬還是7萬來個,在國慶車展上問的~~


不願隨bba逐流,品牌歷史雖然不久但機械素質還是繼承了下來,很喜歡從R34分裂出來的V35平台,車子整體也很容易上手,內飾功能幾乎沒看說明書


1.JD POWER 2017可靠性排行榜倒三。

2.可怕的零整比和維修麻煩程度。

3.無限下探的品牌價值。

4.不思進取的作風。

5.這個牌子不對標bba不是低調,又不是沒對標過,只不過被吊打了降級找空間生存。

6.一些答主說機械品質之類的,品牌底蘊之類,搞得誰沒有似的。

7.一年g37才走多少量,怎麼在知乎無限車主人人g37。。。。。

總結下:現在優惠挺大的,買當然也可以買啊。

但是對英菲尼迪這幾年的發展好失望啊。


我跟我老婆這麼多很喜歡大奇瑞q50。去過很多次4s也跑了幾家對比對比價格。但是只有一次一個銷售態度很好。價格給的也真誠。但是買車那天去的時候那個銷售不在。不知道是不幹了還是出差了 。接待人員態度也很惡劣。最後價格根本不給談。最後半小時內提了a4。各種機緣巧合吧


讀書的時候我們系裡有個教授很喜歡開英菲尼迪,大概前後換過幾輛吧。

老爺子活了81歲,是研究電力系統方向的教授,當過系主任。


Q50S車主。。。為什麼買英菲尼迪?其實沒買車啊,車是買發動機送的。。,


主要還是便宜,性價比無敵,當然指的是q50s。

1,vq37不用多說,5秒多的零百加速,走街不噓基本不擔心挑釁。

2,前置後驅平台,同級別算是頂尖的地盤配置,又韌又勁,能動能靜。

3,進口車身份。(櫪木工廠,跟gtr同一條生產線)品質還是不錯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