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沒有幹,但是月牙泉的水位確實在下降,這也是事實,如果人們對月牙泉的保護不到位,將來有一天或許真的就幹了。

月牙泉是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沙漠中的一眼清泉,月牙泉在鳴沙山的懷抱之中,因為形狀像一個月牙,所以叫月牙泉,月牙泉長240米,寬39米,平均水深4.2米,面積13.2畝,月牙泉水質清冽,澄清如鏡。

月牙泉是一眼神奇的泉水,為什麼說神奇呢,因為月牙泉始終是碧波蕩漾,下雨天不會溢出,大旱天氣不會幹涸,處在沙漠中上千年,也沒有被沙漠的流沙所掩埋,在戈壁中一點也不渾濁,當你在鳴沙山的一望無際的沙子中突然看見泉水時,你就更能體會他的神奇,月牙泉被人們稱作天下沙漠第一泉。

鳴沙山月牙泉是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也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這麼好的風景,消失了多可惜。

然而事實就是,月牙泉水位在下降,當然這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就是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對敦煌市地下水的過度開採,你站在月牙泉面前時可以看見它的歷史水位在哪,這麼好的泉水,沒有被大自然摧毀,毀在人的手中真的是可惜了,好在現在對環保的重視,月牙泉的治理也很有成效,希望在相關部門的治理下,月牙泉能千古流傳

鳴沙山日出送暖,月牙泉星下生涼。


月牙泉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月牙泉本身的地質結構、低窪地的地形條件和高定位的區域性地下水位等三個方面的因素。上世紀40年代末期,敦煌城及其南部地區地下水位高出水位10米左右,在較高水位條件下,西北部平原區地下水通過地下徑流進入泉域後在地形較低的窪地溢出,形成了月牙泉,較高的區域性地下水位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條件,也是月牙泉保持數千年長期不幹的基本保證。 歷史上的月牙泉不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極大。有文獻記載,清朝時這裡還能跑大船。20世紀初有人來此垂釣,其遊記稱:「池水極深,其底為沙,深陷不可測。」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記載和詩詞歌賦中,一直是碧波蕩漾、魚翔淺底、水草豐茂,與鳴沙山相映成趣,在當地老百姓中有鐵背魚、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寶的說法。直到1960年前,泉水沒有大的變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積22.5畝。 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地墾荒造田抽水灌溉及周邊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導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從而月牙泉水位急劇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時間是在1985年,那時月牙泉平均水深僅為0.7~0.8米。由於水少,當時泉中乾涸見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兩個小泉不再成月牙形。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會消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此後,敦煌市採取了多種方式給月牙泉補水。 鳴沙山移動正在威脅月牙泉 據統計數據顯示,自1995年到2010年的15年間,月牙泉周邊鳴沙山東山、南山山脊向月牙泉移動了8~10米,南北兩山間的區域面積縮減了7%;和20世紀70年代相比,月牙泉四周沙山坡腳移動了13~60米,被稱為「沙漠奇觀」的月牙泉面臨著沙山掩泉的威脅。 從2000年開始,敦煌市採取應急措施,在月牙泉周邊回灌河水補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暫時免於枯竭。 2004年的水位下降至1.3米,泉水面積減小到7.8畝。月牙泉水位在1米左右迴旋,如果不進行根本性治理,月牙泉這一世界級遺產將面臨乾涸枯竭的危險。 隨著國家開發銀行2000萬元貸款落實到位,月牙泉水位下降應急治理工程也將於2006年年底開工。 將通過「節水」、「補水」、「引水」等多種方式來解救月牙泉。 1994年1月10日,甘肅省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由於周邊地區生態惡化,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水位總下降幅度達6至7米,水域面積大幅縮減。為拯救鳴沙山月牙泉這一神奇的大漠景觀,總投資4100萬元的月牙泉水位下降應急治理工程,於2007年初正式啟動運行。應急治理工程在月牙泉周圍修建四個滲水場向地下滲水,通過提高月牙泉周圍的地下水位,保持並提高月牙泉的水位。這一工程已於2008年5月完工,月牙泉水位得到穩定並逐步提升。 隨著甘肅敦煌月牙泉應急治理工程部分投入使用,月牙泉水位不斷回升。敦煌月牙泉再生「子泉」,出現「三泉相依」 奇觀。 形狀酷似一彎新月的月牙泉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處,因千百年不變的「沙水共存、山泉共生」的自然奇觀而成為國內著名的風景名勝。 在經過幾年的應急治理之後,「沙漠綠洲」敦煌市著名的景點月牙泉水位嚴重下降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並已經有所回升。08年月牙泉水域面積重新擴至11畝,水位已累計上升了0.6米。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是戈壁大漠的兩大自然奇觀,以獨特的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自然景觀聞名於世,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甘肅省敦煌市全力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推行了禁止開荒、打井、移民的「三禁」政策,實施了關閉機井、壓減耕地的「關井壓田」和補水、節水、引水等措施,有計劃地為月牙泉「輸液」,初步控制了月牙泉水位下降趨勢。至2010年10月,月牙泉水位穩定,平均水深維持在1.7米左右。


謝邀

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在08年左右,由於敦煌地區地下地下水位下降,導致月牙泉水位下降嚴重,政府為保證這一景色開始治理。通過後山進行水位下滲,來使月牙泉的水位提高,通過治理,近幾年在月牙泉的旁邊形成一個小水潭,總的來說如果不治理的話近幾年會幹涸。

圖片為本人與2017年冬拍攝。


本地人回答,早就幹了。

月牙泉原來沒有旁邊樓建築,月牙泉也沒有圍欄。在2005年還可以光腳進月牙泉。

現在所謂補水,就是倒灌。通過新建仿古月牙泉旁建築羣,地下水管道直入月牙泉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