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部愛情文學作品影響了你的愛情觀,令你自我反思,甚至質疑自己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

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

1. 任何年齡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個年齡階段所呈現出來的無法復刻的美。 她因年齡而減損的,又因性格而彌補回來,更因勤勞贏得了更多。

2.安全感、和諧和幸福,這些東西一旦相加,或許看似愛情,也幾乎等於愛情。但他們終究不是愛情。

3. 她提醒他,弱者永遠無法進入愛情的王國,因為那是一個嚴酷、吝嗇的國度,女人只會對意志堅強的男人俯首稱臣。因為只有這樣的男人才能帶給她們安全感,他們渴求這種安全感,以面對生活的挑戰。

4.誠實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按照自己身體的意願行事,餓的時候才喫飯,愛的時候不必撒謊,睡覺的時候也不用為了逃避可恥的愛情程式而裝睡,自己終於成了整張牀的主人,它的全部都歸自己獨享 。

5.他還太年輕,尚不知道回憶總是會抹去壞的,誇大好的,也正是由於這種玄妙,我們才得以承擔過去的重負。

6.世俗的好處:安全感、和諧和幸福,這些東西一旦相加,或許看似愛情,也幾乎等於愛情。但它們終究不是愛情。 用一塊沒有淚水的海綿將有關他的記憶徹底抹掉,讓他在她記憶中所佔據的那塊空間裏長出一片罌粟花。

7.真正的愛情需要什麼?需要兩個人在一起是輕鬆快樂的,沒有壓力。

8.愛情,首先是一種本能,「要麼生下來就會,要麼永遠都不會」。

9.心靈的愛情在腰部以上,肉體的愛情在腰部往下。

10.易得的幸福無法持久,這點體會更多地是源自教訓而非經驗。

11.當一個女人決定和一個男人睡覺時,就沒有她躍不過去的圍牆,沒有她推不倒的堡壘,也沒有她拋不下的道德顧慮,事實上沒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謹慎做這樣的決定。

12. 在兩個人感情最好的時期,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曾問自己,究竟哪一種狀態是愛情,是牀上的顛鸞倒鳳,還是星期日下午的平靜。薩拉?諾列加用一個簡單的結論讓他平靜下來,那就是:凡赤身裸體乾的事都是愛。她說:"靈魂之愛在腰部以上,肉體之愛在腰部以下。"薩拉?諾列加覺得這個結論很好,可以用來寫一首關於貌合神離的愛情的詩。

13.每段婚姻難免都會遇到一方出軌這樣的難題,處理這種問題總是非常考驗另一方的智慧和膽量

14 .」他不承認自己和妻子的矛盾源於家中壓抑的氣氛,而是認為那源於婚姻本身的性質:一項荒謬的,只能靠上帝的無限仁慈才得以存在的發明。兩個幾乎完全互不瞭解的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性格不同,文化不同,甚至性別不同,卻突然間不得不承諾生活在一起,睡在同一張牀上,分享彼此也許註定有所分歧的命運,這一切本身就是完全違背科學的。「

15. 所謂的世俗生活,雖然在她瞭解之前曾讓她有過許多疑慮,但其實那不過是一套沿自傳統的規矩,庸俗的儀式,事先想好的言詞,在此之下,人們彼此消遣,為的是不致互相殺戮。在這個輕浮的世俗天堂,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對陌生事物的恐懼。她用一種更為簡單的方式為它下了定義:「社交生活的關鍵在於學會控制恐懼,夫妻生活的關鍵在於學會控制厭惡。」

16. 隨著星移鬥換,兩人從不同的途徑得出了明智的結論,不可能換個方式共同生活下去,也不可能換個方式相愛:世界上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情了。

17. 只有沒有原則的人,才會從痛苦中得到滿足。

18. 」世上的人分兩種,會勾搭的和不會勾搭的。」 他不信任後面這種人:他們一旦越軌,便覺得這件事太不可思議,於是四處炫耀愛情,就好像那是他們剛剛發明出來的似的。而經常做這種事的人恰恰相反,他們活著就是為了這個。他們感覺良好,也守口如瓶,因為知道謹言慎行是性命攸關的大事。

19. 可無論他,還是她,都無法說清這種相互依賴究竟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還是習慣使然。他們從不曾為此問過自己,因為兩個人都寧願不知道答案。...她把他當作一個老小孩,而非一個難以伺候的老人。這種自欺欺人對兩人來說或許都是一種上天的恩賜,因為這讓他們避免了相互同情。 如果兩人能及時明白,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災難,日常的瑣碎煩惱更加難以躲避,或許他們的生活完全會是另一副樣子。

20 .「我對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沒能為愛而死。」 軟弱者愛情的王國是無情和吝嗇的,女人們只肯委身於那些敢做敢為的男子漢,正是這樣的男子漢能使她們得到她們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們能正視生活。 她從來沒有想到,好奇也是潛在的愛情的變種。 一個人最初和父親相象之日,也就是他開始衰老之時。 「社會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膽怯,夫妻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反感。」 找齣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差別,對她來說殊非易事,但分析來分析去,她還是更喜歡兒童,因為兒童的觀念更真實。

21. 而她卻從來沒有想過,好奇心也是愛情的種種偽裝之一。

整理不易,喜歡就點個讚唄


情之所鍾,雖醜不嫌——《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應該算是我的愛情啟蒙之作,當讀到那句「情之所鍾,雖醜不嫌」的時候,深深驚嘆於作者夫婦那種鍾情於布衣蔬食不問世事志向藝術的生活,但是這種理想主義終歸敵不過封建禮教的壓迫和貧困生活的煎熬,致理想破滅,飄零他鄉,令人動容。

全書行文平淡如水,雖然多是記錄作者和妻子陳芸的生活瑣事和閨房之樂,但是讀來並不覺枯燥無味,反而多了一種「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的蕭瑟內斂的悲情,在這裡我截取其中一段,與諸君共賞。

「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看那秋風金谷,夜月烏江,阿房宮冷,銅雀臺荒,榮華花上露,富貴草頭霜。機關參透,萬慮皆忘,誇什麼龍樓鳳閣,說什麼利鎖名僵。閑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或說些善因果報,或論些今古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

除此之外,作者筆下的妻子芸娘,亦是古往今來的文人們的理想類型,她不僅溫柔賢淑,而且聰穎靈動,頗有文氣,已致可以說出「情之所鍾,雖醜不嫌」這樣的名句。她不但生活上與沈復互相扶助,在文學上的造詣也不低,她不但可以寫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樣的佳句,同時也能跟身為作者的沈復文學對談,如書中芸娘對李白和杜甫的對比,

餘曰:「唐以詩取士,而詩之宗匠必推李、杜,卿愛宗何人?

」芸發議曰:「杜詩錘鍊精純,李詩激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森嚴,不如學李之活潑。」餘曰:「工部為詩家之大成,學者多宗之,卿獨取李,何也?」

芸曰:「格律謹嚴,詞旨老當,誠杜所獨擅。但李詩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愛。非杜亞於李,不過妾之私心宗杜心淺,愛李心深。」

這種生活上的互相扶持和文學上的志趣相投,在那個封建禮教的年代顯得尤為可貴,更是那個悲情時代開出的一朵溫情之花,令人動容,也對我的愛情觀有了很好的重塑,即愛情更多的是兩個人在靈魂上的互相溝通。

所以即便這世上每個人都告訴你要現實一點,但是有時候,堅持一點理想主義,才對得起這人生一遭,不是嗎?


1毛姆的面紗。

我對你根本沒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的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 有時候愛一個人,最糟糕的處境是,我沒有愛上你儘力呈現的美好面貌,而是愛上了你渾濁不堪的內心。

我從來都無法得知,人們是究竟為什麼會愛上另一個人,我猜也許我們的心上都有一個缺口,它是個空洞,呼呼的往靈魂裏灌著刺骨的寒風,所以我們急切的需要一個正好形狀的心來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陽一樣完美的正圓形,可是我心裡的缺口,或許卻恰恰是個歪歪扭扭的鋸齒形,所以你填不了。

2東野圭吾 白夜行

可是雪穗最後頭也沒有回。


自然是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高中讀的書,當時看不懂,只記住了託馬斯說,性和愛是可以分開的。

原話:

託馬斯得出結論:同女人做愛和同女人睡覺是兩種互不相關的感情,豈止不同,簡直對立。愛情不會使人產生性交的慾望(即對無數女人的激望),卻會引起同眠共寢的欲求(只限於對一個女人的欲求)。

正是基於性和愛是可以分開這種想法,花花公子託馬斯睡了超過200個女人,事前約定規矩,事後不發生感情,生活過得快活。

對他來說,這是輕。

但遇到杜雷莎後,託馬斯變得困惑了。

杜雷莎妒忌和不能接受託馬斯和其他女人發生關係,但又無力改變現狀,經常做噩夢。託馬斯呢,他愛杜雷莎,不想置她於這樣的境地,但另一方面又無法忍受杜雷莎束縛他的生活。

這對他來說,是重。

有了這個重之後,他失掉了自由。

書裏說,負擔越是沉重,我們的生活越貼近大地,越靠近真切和實在。

終於,託馬斯意識到,正是因為這種惦念、束縛的重,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所在。於是他離開那些情人,和杜雷莎搬到另外一個地方居住。

這個道理擱現在,能想清楚很多愛情中的問題。比如男生問,為什麼沒有女的願意跟我浪跡天涯,窮遊,為什麼女的要這要那,沒有房子就不結婚?

這不是女人的要求,也不是人性之惡,而是地球引力般的生活要求人活著要有分量,否則輕飄飄到外太空了。

其實,這也很好解釋了情場浪子為什麼會回頭——我不是說浪子必然回頭,只是說那些回頭的浪子是怎麼想——表面來看,是看遍了長安花,厭倦了,但內在原因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飄在天空上,沒有羈絆,沒有牽掛,遠沒有腳踏實地實在、飽滿。

每次聽宋冬野在《安河橋》裏唱的那句「你回家了,我在等你呢」,都覺得心裡一熱。這就是羈絆的力量。否則,像書裏另外一個女主角薩賓娜,她是輕的代表,追求一種背叛的生活。當她背叛了一切能背叛的人、事,還剩下什麼?

物極必反,至重則輕,至輕則重。所以,昆德拉說,生命中的輕與重地調和是愛。

這書還說了什麼關於愛情的道理?

杜雷莎嘗試過,努力說服自己接受託馬斯和其他女人發生關係,託馬斯呢,一開始不願意,他要杜雷莎理解自己,但這顯然不可能。最後,他也做出了妥協,斷絕與其他女人來往。

有互相理解、包容對方的習慣——是長久的習慣,而不是一時愛意湧上心頭的衝動——非常重要,和一個人生活十幾年,發生的摩擦,面對的困難何其多。當一方拒絕理解,大概這份感情走得盡頭了吧。

書裏說:

人們還很年輕的時候,生命的樂章剛剛開始,他們可以一起來譜寫它,互相交換動機(象託馬斯與薩賓娜相互交換禮帽的動機),但是,如果他們相見時年歲大了,象薩賓娜與弗蘭茨那樣,生命的樂章多少業已完成,每一個動機,每一件物體,每一句話,互相都有所不一樣了。

年輕時候的愛情,有如一張白紙,階層、門當戶對這些都不是事,因為你我自信可以譜寫新的樂章。

年紀大了,我們相遇在辦公室,或者某個酒會……這些場合,那時你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對人事的看法基本固定下來,很難改變,但又希望對方理解自己,於是有了爭執、誤解。

因此,昆德拉在書裏說,「如果我把薩賓娜與路蘭茨的談話記下來,可以編出一本厚厚的有關他們誤解的辭彙錄。」

有時,我們對同事、對老闆都能放下驕傲、偏見,何以對最親愛的人致以刀光劍影?

書裏說,「人類之時間並不是循環轉動的,而是直線前行。這就是為什麼人類不可能幸福的緣故,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

我們喫棒棒糖,總會一次次舔它,因為知道,每一次與它脣齒間的接觸,都會讓我們感覺到甜。生活中,當我們從一件事情中獲得幸福的感受,比如早上起來給另一半裝一杯水,擠牙膏……我們就會無數次重複這一動作。

這就是昆德拉說的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這份幸福是由確定性帶來的。而冒險和不按常理出牌,可能會更浪漫,但也更不穩定。

推薦看看梁文道老師的解讀。

第一百九十六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一) 生命輕的叫人負擔不了?

v.youku.com圖標第一百九十七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二) 偽文青的媚俗?

v.youku.com圖標

魯迅先生的愛情小說只有一篇——《傷逝》

小說採取的是倒敘的寫作手法,從男主人公涓生的悔恨開始講起。

故事講述了在保守愚昧的舊社會背景下,進步青年涓生與子君的愛情故事,子君是典型的封建式舊家庭中成長出來的女子,卻為了與涓生的愛情,敢於反叛原生家庭的禁錮,不懼旁人的冷眼,毅然決定與涓生在一起。

這一階段的她,展現出來的是敢於說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如此振聾發聵的宣言的進步女青年形象。

接受了涓生的示愛後,小說的場景從公館轉向吉兆衚衕,二人開始同居生活。

子君也從進步女青年開始轉向家庭主婦。

開始胖了,兩隻手粗糙了,終日汗流滿面不精緻了。

涓生漸漸覺得不愛她了,讀遍了她的身體與靈魂。

他覺得無法欺騙自己,最終把他的不愛告訴了子君,子君失落回了老家。

不久後,涓生便得到了子君過世的消息。

兩人的故事也劃下了句點 。

涓生的悔恨貫穿小說的始終,若以今天的價值標準來判斷,涓生是渣男無疑了,可他的悔恨我也相信確實是真誠的。

而子君的困頓之處在於,將她的所有功業全都建立在了喫飯睡覺家庭涓生中。

以下是從小說中摘錄:

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

待到孤身枯坐,回憶從前,這才覺得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著,愛纔有所附麗。她當時的勇敢和無畏是因為愛

初讀這篇小說時還沒有戀愛經驗,懵懵懂懂,在經歷了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之後,再回首,唏噓不已。

明人不說暗話

求關注(???????? @青川

給您嚶嚶嚶了ε-(??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