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之快讓馬爾地夫始料不及,聯合國已發出警告,21世紀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米,包括馬爾地夫在內的低地環礁島國勢必遭受滅頂之災——人間天堂百年之後或汪洋一片!近年來,馬爾地夫在國際上頻頻出鏡,2009年首次在水下召開內閣會議,警醒全球關注氣候變暖之惡果。參與43國組成的小島嶼國家聯盟,呼籲國際社會達成減排協議。向遊客徵收環保費,計劃將旅遊收入的一部分積攢購買新國土。

英語環礁(atoll)一詞借用馬爾地夫語(迪維希語),因為當地的環礁發育最典型。它生於海底高原之上,平均高出海平面不超過1.8米(馬達約80%的島嶼均高在一米以內,最高不過6米)。島礁外圍是層層珊瑚構成的淺灘,減緩甚至阻擋著海浪,使得驚濤難以吞沒小島。一個個環礁(島礁+珊瑚淺灘)又圍成礁湖,礁湖小則直徑數公里,大的80多,水深30—50米,形成風平浪靜、魚蝦眾多的小環境。當地人以特色小舟通過狹淺通道至外洋。淺灘和礁湖構成戲水、游泳和潛水的天然環境,閃閃招引著世界各地的奢華度假遊客。來自中國的遊客達30萬/年,以佔30%穩居第一。

馬爾地夫共和國全域由26組環礁、1192個珊瑚島組成,總面積298平方公里,人口41.7萬(2016),馬代意為「花環群島」、「宮殿之島」,一如它天堂般的純凈和美麗。


舉國搬遷也是迫不得已,主要是因為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馬爾地夫群島中接近八成是珊瑚礁島,平均海拔不足1米,最高的兩座島嶼距離海平面也只有2.4米。十多年前的那次南亞大海嘯中,馬爾地夫將近有三分之二的國土被淹沒。

根據聯合國政府的研究報告稱,全球海平面至2100年可能升高0.18米至0.59米。那個時候,很多海島國家將會被淹沒,比如:馬爾地夫、吉里巴斯、吐瓦魯等島國。

雖然面對全球變暖的問題,馬爾地夫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啟動應對策略來,比如修築人工島,經過幾十年的填海造島,這些人工島嶼海拔高度達到了3米,還針對一些島嶼進行「墊高」的工作,這些行動在很早以前就開始啟動。

雖然早有防備,但是還是抵抗不了全球變暖的速度,海平面上升的太快,馬爾地夫總統也提出來,只靠馬爾地夫一個島國是應對不了這個全球性問題的,無奈之舉,馬爾地夫政府開始在國外大量買地,準備將來將馬爾地夫的居民搬遷走。

對於這種政府比較有錢的島嶼國家來說,還可以通過買地讓當地居民得到安置,但是對於吐瓦魯這樣的效果,政府也沒有錢,同樣在面臨這樣的問題,這裡的居民自己開始陸陸續續移民,有的移民美國安居樂業,最多的都去了紐西蘭定居。

全球變暖真的是全球性問題,但目前全球變暖的原因並沒有完全研究清楚,有的說是因為工業發展,全球排放二氧化碳的濃度太高,從而引起變暖,有的科學研究認為根據地球演變歷史來看,冰期和間冰期交替進行,現在剛好處於間冰期的時段,全球變暖是周期性的問題。

不管是什麼原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愛護身邊的生活環境開始,一點一點地改變。


馬代舉國搬遷,可能就是二三十年內的事情了。

海平面提高,氣候變暖,導致珊瑚礁破壞,都是共識,事實上馬代還面臨著垃圾處理,過度開發的若干問題。

2017年11月又去了一次馬代,這次選擇的庫拉瑪蒂島,一個比較大的島嶼。以前上島是純玩,這次是陪家人,還要給孩子講解,因此帶著問題玩耍,有了一些思考。

庫島工作人員大概900多人,日均遊客在淡季大概1000人左右,垃圾問題來了。庫島遊客的垃圾產生量是驚人的,我估計人均每天不少於5公斤,包括食品垃圾,包裝垃圾,生活垃圾……事實上,遠高於這個猜測。每天產生的垃圾船運到最近的一個居民島分離,焚燒,有一天海釣回來就看見居民島上烈火如歌,開船的小黑哥說,不能燃燒的垃圾還需要收集起來用大船運到600多公里外的大陸深埋。我一算賬,這個費用是驚人的。後來我專門去了一趟居民島,那就不是海洋天堂了,破舊的民居,惡臭的空氣,一廣場的垃圾,小黑哥們戴著口罩在分揀。垃圾,要害死馬代人。

庫島每天的用電量是驚人的,出門基本是不關空調的,酒吧餐廳是燈火通明的,公共設施基本是大用電量的。小黑哥給我介紹,庫島,包括馬累,都是柴油發電,每天半夜是大船拉柴油進島。我專門去考察了庫島的發電廠,眼睛看到的一個籃球場那麼大的機房,24小時連續開機,一個巨大的油老虎。發電廠附近的空氣就糟糕了。庫島還算大島,有些私人訂製的旅遊島,島嶼就很小,發電廠哪裡放?每天數噸柴油,那成本是驚人的。

庫島人均用水量也是驚人的,進沙屋就沖腳,下海上來就隨時沖涼,基本不考慮節約用水。我愣是就沒看見下水管道鋪設,有的用水直接排到海灘了,沒有下水凈化系統,這美麗也堅持不了幾天了。有兩天住拖尾海灘的水屋,下海潛水上來就沖涼,污水就直接排海里了,我專門潛游到水屋底觀察,就沒看見洗手間下水系統,估計可能有小型的污水凈化系統,如果缺少大型污水處理系統,直接排放大海,雖然大海有強大的自我凈化能力,但是感覺大海也累了。水屋,沙屋附近的珊瑚礁已經變色了,一碰就碎,白珊瑚礁已然略顯黃色,黑色。建議各位潛水,不要靠近水屋,水屋下的海水我以為伴隨生活污水,不幹凈。

上一次去馬代出海釣魚,下桿十幾分鐘,就收穫一條大魚,這次出海基本60海里,大半天時間才收穫三條魚。小黑哥說,現在出海是離岸越來越遠,收穫的卻越來越少,海水水質差了,海魚越走越遠。以前同樣的海域,可以看見幾十條海豚列隊追隨快艇,這次出海,就零星的看到幾條海豚。海豚都不在了,海魚也不在了。馬代的漁業資源優勢消失的速度太快了,船主說,再過幾年,馬代就沒有海魚出口了。

回程在馬累吃了海鮮,小黑對中國人比較友好,宰客還不多。店主擔憂的表示,馬代是地上不長草,地下無礦產,生活成本很高的,吃的,用的,必須從幾百公里的大陸船運進來。馬代發展第一動力是旅遊,現在過度開發,有的島嶼已經完全不適合人類居住了,能夠開發的,基本上就是現在經營的海島,而且最終會因為旅遊毀了海島。

馬代確實是旅遊的好去處,馬代有毒,屬於去了還想去的景點。海洋氣候改變,漁業資源受傷,高成本的生活,過度的旅遊開發……馬代最終真的可能消失。最近這5年,可能是馬代的黃金歲月,建議大家都去走走看看,這個人間天堂最終可能跟我們說再見。


從長久看,這還真是個問題,那些島國肯定是地勢最低的地方,也不但是馬爾地夫,吐瓦魯這些小島國,就是那些大島國,如印尼,菲律賓等最終也會面臨一片汪洋的場景,世界將來某一天很可能再回到洪荒的時代,但在眼下,不但大島國無虞,就象馬爾地夫這樣的小島礁國家也不致被淹,

龐大的人類無處不在,每天都在積極地工作,製造著熱量,導致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尤其是亞歐大陸這個人類中心,人越多,製造的熱量就越多,人本身就是個熱量體,一切生物都在利用食物發熱,一切機器則是利用油料發熱,植物更是純熱量物體,還有電熱等,我們還知道,地球上的一切物體本身都在一刻不停地輻射紅外線,紅外線是什麼?就是熱量,這就是說,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外發熱,所以地球的溫度才會持續上升。

但是這種升溫是緩慢的,因為地球還有傳熱,散熱的功能,地球中心的溫度有幾萬度,早期是個液體球,由於持續向太空散熱,才出現地殼層,又出現了水層,大氣層,地殼以里,是一千度以上的分子層,以外多在零度以上,空氣溫度更低,因為這是地球的散熱層,大氣上層寒冷而稀薄,保存不住熱量,下層則濃密,所以保溫性強,正是人類所處的區域,

另外,植物生長會吸收大量熱量,人類活動也會吸收不少熱量,比如所有的產品,本質上都是熱量的載體,他們都是可以燃燒的,象石頭,磚及冶煉後的金屬都是吸收大量熱量後才能生成,這說明人類活動也吸收熱量,動物的身體也是一團火,

由於以上說的兩種生熱和去熱的機理,能夠保證地球溫度不會大幅變動,據科學考證,地球在生命以前出現過幾次冰河期,我認為與植物狂長相關,植物在地球上全面覆蓋,瘋狂生長,大量吸熱,儲存熱量於植物體內,那時沒有人類造熱,只依靠太陽輻射,從地心傳來的一點熱量加上太陽的一點照射遠供不上大量森林的吸熱,淘空了殼層與水層的溫度,才造成了幾次冰河期,此期一到,植物停止生長,經過幾萬年又恢復了原來的情形,於是周而復始,那些死亡的植物,經過化學作用,變成了煤,石油,天然氣等,供人類今天使用,於是更加抬高了溫度。

地球的氣溫從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升高,基本是因為人類活動,每天產生那麼多熱量怎能不升溫,人們認為是溫室氣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吸收了熱量造成的,這是他們分不清熱量和熱量的載體,把熱量的載體(溫室氣體)當成了熱量,如同把灑瓶當成了灑一樣,實際上溫室氣體加熱量(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加起來)等於各種可燃物,

為什麼除了夏天,一年到頭北風南下(即寒潮),於是天氣變冷,尤其是冬天,一輪又一輪的寒潮南下,天氣也變的越冷,正是南方溫度高,北方溫度低,在低緯度高空形成低氣壓,導致北極高冷氣體往南流動,此即寒潮,這是低空,在高空則是赤道熱流滾滾向北,抬高了北極氣溫,導致冰川融化,抬高了水平面,從長遠來看,恐難改變,

不過由於氣溫持續升高,導致氣侯發生了變化,每年從海上產生的颱風挾帶大量的水氣再運回大陸,可以抵消掉冰川融化帶來的海面升高,確實近年來水災頻繁發生,使中國南方苦不堪言,全球大抵如此,所以對於馬爾地夫來說,近期還是安全的,未來尚不能確定,如果移走的海水等於流來的冰水,那就無需憂心了。


忽悠!純屬忽悠!是佔領與論和科技高地的西方國家,為了奴役和剝削髮展中國家,編造出來的謊言,並給這個謊言穿上件美麗的外衣。

發達國家過慣了小康生活,看到以中國為主的發展中國家,也要開始過小康生活了。什麼是小康生活?去問專家。我理解的小康生活就是食有魚、出有車。大家出門都有車了,現在的車不是馬拉的,是要燒油的、是要排放二氧化碳的。西方發達國家自二戰後就開始過上出有車的日子了,尤其是燈塔國更是車輪上的國,他們早已完成了工業化革命(工業化是要排放大量碳的)。現在中國也在開始工業化革命,也有不少人過上了出有車的日子了。於是就有了碳排放會燃燒保護地球的臭氧層,南極的臭氧層由於過量的碳排發,已形成了空洞現象,如果再任由發展下去,地球將失去臭氧層保護,太陽會直接照到地球,地球氣溫就會升高,氣溫升高南北兩極的冰山就會大量融化,冰山融化後海平面就會升高,海平面升高後首當其衝的就是馬爾地夫這種低海撥國家,五十年後馬爾地夫就會被海水淹沒。再過若干年後,地球上若干低海撥地方也要被淹掉。

尼瑪!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勞資剛剛開上車,想逍遙逍遙,結果地球都要被淹掉。怎麼辦呢?大家都要行動起來,保護地球、保護自己的家園吧!那你就不要工業化了,出門也別開車了。勞資剛過上幾天舒適日子,不工業化吃啥?車子剛開幾天又要走路,不幹!辦法嘛還是有的,我家的碳排放指標用不完,你花點錢我賣點給你。勞資又要工業化,又要出門天天開車,即使買了你的指標還是不夠用啊?你別急嘛!我還有很多減排、降排設備,你再花點錢也賣給你,不過不許山寨喲,我全都申請了專利的,而且是專利重專利,專利套專利,你能山寨設備但你根本繞不過專利的喲親!


夏季,很多人會去馬爾地夫旅遊。說起馬爾地夫,會想起度假和美麗的大海,不過馬爾地夫人如今卻面臨危機。

那麼,具體是哪些危機呢?

馬爾地夫,印度洋上一個由1200多個珊瑚島礁組成的群島國家,曾被喻為「度假天堂」,現在卻面臨著「消失」的危險。2008年11月,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宣布:馬爾地夫計劃舉國搬家,澳大利亞、印度、斯里蘭卡以及一些南太平洋島國都是「新家」的選擇之一。為什麼整個國家要大搬家?原因很簡單也很殘酷,因為不可阻擋的海面上升,將使馬爾地夫全國30多萬居民淪為無家可歸的環境難民。

對於馬爾地夫人來說,因為全球變暖,海水已經成了最嚴重的威脅。許多島嶼正受到海水的嚴重侵蝕,陸地越來越少。潔白細軟的海灘正逐步被上升的海面所淹沒,椰子樹由於海水侵蝕根基不穩而倒掉,海灘上的度假屋也被迫棄用。據政府的最新統計,在馬爾地夫有人居住的195個島嶼中,竟然有164個正遭到大海的嚴重侵蝕。

海面為什麼會上升呢?簡單地說,是因為全球變暖造成了冰川融化和海溫上升所致。南北極的冰川融化使更多的水進入海中;海溫上升會使海水的體積變大,這些最終都將導致海面上升。科學家預測,由於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到21世紀末,氣溫將平均升高2℃,海平面將上升約0.6~1.4米。如果格陵蘭島和南極冰川融化的速度加快,情況將更加糟糕。

全球變暖導致的海面上升對島國產生很大影響,其中馬爾地夫受到的威脅最大。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馬爾地夫群島由珊瑚礁、珊瑚沙組成,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國家,平均海拔只有1.2米,80%的國土高于海面不到1米,最高處僅比海面高2.44米。如果科學家對海平面上升速度的預測正確,100年內這些島嶼將被海水逐一吞噬,甚至50年以後這些美麗的島嶼就會從藍色的印度洋中消失。

如果你以為100年還很遙遠,那就錯了。2004年12月的印度洋大海嘯,使馬爾地夫人認識到曾經垂青他們的大海已經「變臉」。海嘯襲來時,高達4米的浪潮灌進首都馬累的大街小巷,所有人都在狂奔和哭喊,就像世界末日來到一樣!在那次海嘯中,馬爾地夫40%的地區被海水淹沒,大約10萬人需要緊急救援。一座珊瑚島底座被毀,島上居民被迫轉移。馬爾地夫人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了海面上升對生命的威脅。

對於馬爾地夫來說,海面上升問題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令人惶恐不安。如果海面繼續上升,最終只能舉國搬遷。


前總統納希德自己還在外國流亡,他說的話能算話啊?呵!

大家還是關心一下馬爾地夫是否會發生動亂吧!是否舉國搬遷,現在還真不重要。

大家說呢?


簡單來說,馬爾地夫多為小島而且小的可憐,不但小海拔還很低,多為1m左右。全球升溫又很明顯,海平面上升,被淹沒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再者周邊若有海嘯等災害,該國直接就完蛋了!消失只是時間問題!


.謝邀,天氣開始變暖,冰川融化,海平水平線上升,馬爾地夫全是島礁,可能會導致水淹,沉入海底,,無路可走,只能搬遷。


謝謝邀請,題主也說了,面臨著「消失」的危險,全球變暖效應之下,海平面的上升,對於島國來說,可謂是一場災難,這意味著很多島國的國土即將被淹沒,淹沒的國土短時間是無法再出來,那生活在那些國土上的人怎麼辦?難道棄之不顧?還是讓他們在水上生活,自生自滅?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會有舉國搬遷的舉措,這也是無可奈何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