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在心理学领域中并不太热门 但毕竟是一所985院校 还是值得想要考名校的同学来挑战哒~

这篇经验的分享更多的是出于其中的复习方法——经验中的学姐放弃每年专业课第一得来的保研资格 从大二下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

这就很像我们之前调侃说过的: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小姐姐是怎么一战天津大学的吧~


天津大学的复试进程比其他高校都慢半拍 不过终于还是等到了满意的结果

回顾自己的复习历程 一路走来 经历了太多 我是一名跨专业考生 本科期间成绩一直都是专业第一 放弃了本科专业唯一的推免名额 投入到考研大军中 幸运的是最后没有做分母 考上了985高校

首先是关于考研的动机 因为对心理学感兴趣 最主要是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想从事专门的管理咨询工作 所以选择了换专业 专业方向选择了应用心理学 应用方向主要有人力资源管理、临床与咨询、EAP(员工帮助计划)、新兴的ux(用户体验)等等 总之就是面比较广 能接触到更多更新的东西 可能性也更多 百花争艳的局面

其次是关于选择学校 我是跨专业考学硕 个人更看重学校牌子 所以选择了学校实力强但是专业实力相对弱一些的学校 增加自己的成功概率 建议学弟学妹们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学校

最后是关于复习备考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思考跨专业考研的事情 大二下学期开始著手准备 买书并且大致翻书 因为没有确定院校 所以按照312学术统考来准备

一时间买全了所有的书 当时心情很激动 翻看普心的时候也是觉得很新奇 越看到后面越觉得信息量好大 普心是记忆性的学科 但是就不知道该怎么记 每一句都背下来 这显然是是不可能的 此外 实验和统计对于我来说 也是各种高大上 云里雾里的

鉴于我看书的情况 还想第一年考上 果断决定跟著课程学习 经过大量的筛选对比 我从师资和服务以及最后的成功学员三个方面选择了一个 相对于学长学姐授课 大牛教授和我面对面的感觉想必是更激动人心的 北师大的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的教授、西南大学的两位老师 这些学术界的大人物 我当时都是自己百度去搜他们的专业背景以及科研实力的 首先接触到的便是手头寄给我的资料 基础强化冲刺三阶段 各科的逻辑框架 重要知识点配有经典习题讲解 设计很科学 还有留白 能自己写笔记 后来都被自己填满了 复习的时候方向明确

接下来就是正式复习了 基础阶段从大二寒假到大三6月份放假之前 、就是跟著课程配合讲义没有记笔记 对于普通心理学、发展教育等学科 快速建立整个学科印象 将自己过渡到心理学专业的学习状态 自己给自己营造一种氛围 这对于后期的复习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对于实验统计和测量的话 每天看两节视频课 基础阶段就进行了仔细消化 因为这些方法论学科 尤其是考学硕 刚开始的基础就要很扎实 学深入些 教授们的讲课都很有趣 给我单独的备考之旅平添了几分乐趣看书要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结合 发展和教育结合 测量和统计结合 社会最后看 因为分值比较小 其实社会就是做做真题 看完全部的真题解析 配套讲义就绰绰有余啦 英语单词每天翻看 重点记忆 老师的每日一句要跟著 最好能将句子翻译完毕之后写下来 和老师的翻译做对比 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没有伤害就没有成长嘛 基础阅读用黄皮书 每天一篇并且翻译 不用害怕错误率高 因为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感悟出题点和命题套路 政治没有必要提上日程

第二阶段就是强化 暑假7、8月份 准备考研的孩子最好还是别回家了 这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时间专业课要建立各科的逻辑体系 各个章节进行总结 比如我当时就将统计的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皮尔逊积差相关、肯德尔相关等等列到了一张a4纸上面 区别一目了然 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混掉了 有的公式下面有y 有的没有 提取关键词进行编码记忆 编口诀 比如我当时编的:知觉的组织原则「邻相对联共命运 线条朝向简单性 封」 比如工作记忆的情境缓冲器作用是「视空言」「容有限」「长相连」 阐述就是 情境缓冲器结合视觉、空间和言语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 它和长时记忆相连 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我的编码是「音形义 主观组织归类记」 思维的特点是「盖建筑」就是 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就可以记忆为「沿著桥的中间走」 延脑是生命中枢 可以记忆为「延续生命」启发策略是「带著一毛钱」就是代表性启发法 易得性启发法 锚定和调整性启发法 还有很多很多 几乎所有知识点儿都被我浓缩成了这种顺口溜 就不一一举例啦 逻辑框架方面 比如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心理现象 主要包括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有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有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思维等等 这样罗列出来 普通心理学就分成简单的几大模块 一目了然 提纲挈领 效率翻倍 此外要结合真题 标出出题点和出题频率 重点知识反复考 这是一个真理 以选择题 简答题和论述题不同形式 换汤不换药 普通心理学中 历年真题统计下来 人格这一章的比重还是挺大的 思维记忆两章也很重要

当然了 要是有其他学校的真题那更好 比如16年的常模 在许多自主命题的院校中已经出过题目了 这也是一种提醒和间接的预测 当然新增的知识点 比如大五人格 很多考生们都没有重视 这是第四版普通心理学的新增内容 当然还有情绪智力 资料是很全面的 这些都有提及和要点总结统计重在理解 对于数学功底的要求不高 也不用去推导公式 强调应用 真题可以用习题集 因为是分科目整理的 解析也可以 复习起来更清晰 针对性更强 不用再去整套真题中挑选自己要做那个科目了

英语方面继续做2004年之后的真题 翻译阅读 总结记忆高频辞汇 自己总结出命题规律 写作句型开始背诵 一天一句的进度 一定要背写 因为考试是要落在卷面上的 关于主谓宾语 单复数 这些都是背写中会出现的问题 钻研自己的每一道错题 到原文中找出依据 分析长难句 找主干 切分成分 独立成句 调整语序 阅读的做题步骤就是定位、替换、排除 政治要开始做选择题 暑假七八月份开始 肖秀荣一千题 马原重在理解 毛中特注意出题人挖的小坑

9月份可以进行专业课的一整模拟练习 真题还有模拟都可以 一周一套 实际动手 比如17年就考到了交互作用的画图分析

10月份 听完报考指导 报完院校之后继续专心复习 真题的错题总结 自己的逻辑框架都要排上用场 主要任务是大量背诵 先背框架 再背具体的内容 背诵材料主要是讲义 自己整理的电子文档和纸质版笔记 要抓住关键点 抓住区别点 重点记忆 早晨晚上复习回忆一天的内容 因为没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记忆效果是最好的 还要换著科目记忆 这样效率更高 会使用荧光笔 色彩能刺激我们的大脑 政治的话 就回顾下自己总结的易错知识点 比如中国土地政策 各种同一战线的区别 都有哪些阶级 都得把握这种点 等到市面上各种押题卷出来之后 肖四 蒋五 任四等等 当然 我只背了肖四和蒋五

考前前一天晚上 我将自己总结的四十多张专业课的知识点儿都翻看了一次 都是逻辑框架和编码口诀 第二天就上考场啦

复试的话 天大就考一门 普通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也是指定书目 但是简单作为补充就可以了 出题特点就是之前统考的选择题考的较多的知识点会以大题的形式来考察 得多写 时间也是很紧张的 复试的话 改变心理学40项研究 还有一些专业方向导师的论文著作都是得看过 并且自己总结出收获 老师会问的 英语面试 因为参加了模拟复试 英语老师问的问题全都在范围之内 比如介绍一中研究方法、介绍一本专业书籍、介绍一位心理学大牛、介绍一门心理学专业课程、你想将来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等等 大家都要自己准备下这些专业问题 自我介绍不要给自己挖坑 要学会通过自我介绍来引导老师的提问方向 介绍应该条理清晰 自信和从容很重要 我的复试成绩比较好 总排名了前进了几名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