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小針

國英觀察專欄作者

三月,陰雨綿綿,蔚來汽車的未來,也烏雲密佈。

3月5日,作爲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赴美上市第一股,蔚來汽車公佈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2018年全年營收49.5億元,淨虧損高達96.4億元,虧損金額同比擴大92%!

財報公佈後,蔚來汽車負面信息不斷:上海嘉定的自建工廠項目無限期停止;被爆出“銷量作假、領導喫回扣,公司經營不善大規模裁員”的醜聞……資本市場用腳投票,公佈財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蔚來汽車股價跌破5元,再創新低,於3月27日收跌於 4.96 美元/股。

這不禁使人發問:蔚來汽車還有未來嗎?

01

留守兒童,北大才子,創業老兵,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詞語,卻恰恰構成了李斌的前半生。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易車網、摩拜單車,首汽約車、優信二手車在內,李斌總共投資了30餘家互聯網服務公司。因經驗多、滲透廣,還一度被譽爲“出行教父”,而其投資胡瑋煒、帶領摩拜融資佈局,又在巔峯時期將摩拜賣給美團,成功套現數億美元,在共享經濟毀滅前全身而退的一系列操作,更令業內嘖嘖稱奇。

因而,當李斌再次創業時,包括馬化騰、劉強東、雷軍、李想等大佬爭相投資,據《投資時報》記者統計,自2015年成立以來的三年多時間,蔚來汽車已先後經歷四輪融資,共計融資23.5億美元,約合160.85億元人民幣。若加上赴美上市IPO所募得10億美元,該公司總融資額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但含着金鑰匙出生的蔚來汽車,卻未能發展成“豪門貴子”,反而在李斌的帶領下,朝着“紈絝子弟”的方向一去不返—— 參加電動方程式錦標賽;研發各種非量產車;在城市最繁華最昂貴的地段不計成本的建設體驗中心;甚至於,包飛機、高鐵、五星級酒店,燒8000萬巨資只爲給自家首款量產SUV ES8舉辦發佈會……

這種營銷模式,自然可以幫助蔚來汽車迅速打響知名度,但過於龐大的開銷,不僅給李斌扣上了“不務正業,圈錢造夢”的帽子,也使蔚來汽車成本高企,深陷虧損的沼澤。財報顯示,2018年蔚來銷售及管理費用合計約53.42億元,同比增長127.22%;費用高企之下,2016年至2018年,蔚來累計虧損金額已高達172.33億元。

受鉅虧影響,蔚來在公佈財報的同時,取消了2017年簽訂的在上海嘉定獨立建廠的計劃,也就是說,蔚來將無限期依靠飽受爭議的江淮汽車代工。

這樣的決定,不僅意味着蔚來汽車的質量,要繼續受江淮生產線的制約,還意味着蔚來汽車的成本下降空間有限,幾乎無本可降——早前,訂單充足的情況下,江淮生產能力不足導致ES8交付日期屢次跳票,交付量受到制約;而等到產能爬坡後,ES8的口碑卻臭了,市場需求量也大幅下降——2019年1月和2月,蔚來僅向用戶交付了1805輛和811輛ES8,遠低於2018年12月份3318臺的交付量。此外,蔚來對市場前景的態度並不樂觀,將今年第一季度ES8的預計交付量調整爲3500臺至3800臺之間,較去年第四季度的7980臺相比,下降了50%以上。

規模,是車企分攤成本、降低汽車單價、提高銷量的良方;亦是供應商增加產量、提高利潤的根本。

事實上,無論是產能不足還是市場需求萎縮,蔚來的未來都無比黑暗。其需要面對的,不僅是ES8單量成本高企造成的銷量受阻,還有給予江淮的保障——根據雙方協議安排,在2018年4月10日開始生產後的前36個月內,蔚來除了要按照江淮的生產量支付代工費,還要爲工廠出現的任何經營虧損買單。

據悉,截至2018年6月30日,短短81天,蔚來已經向江淮汽車支付了1億元的虧損補償,而蔚來今年開年兩個月相對慘淡的交付量,和對於今年一季度並不樂觀的預期,基本可以預判蔚來對江淮的賠償不可避免,其虧損規模也將持續擴大。

02

如果說虧損規模擴大僅僅會讓蔚來的財報愈發難看的話,那麼,如今內憂外患的局面則隨時有可能斷了蔚來的生機。

1固步自封——充電困難,續航能力差

對於蔚來這樣的純電動汽車而言,續航問題是其發展路上最大的阻礙。蔚來的主要車型ES8,對外宣傳續航能力可達到355km,但卻有用戶爆料蔚來誇大其詞,親測續航里程僅有178KM而已。即便是蔚來汽車爲自證清白,在全封閉(沒有風阻)、24度恆溫(不開空調)的環境下,也僅僅行駛了226KM。

誰能在全封閉環境駕車?誰又能無懼嚴寒酷暑,靠信念取暖散熱?即便忽略這些細節,200KM左右的續航里程也實在堪憂——天天充電是小事,行駛到中途沒電纔是懸在車主心頭的一把利劍。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李斌不以爲然的態度:

李斌採訪截圖

被全網質疑後,李斌微博解釋

縱使這兩句話有媒體斷章取義的嫌疑,但李斌“續航能力差,加電便利補”的觀點,也着實令人不解。難不成,一個人因爲食品安全問題屢屢腹瀉,廠家該做的不是提高食品質量,從根源杜絕此問題發生的可能,而是在大家小巷擺滿瀉立停?

更何況,蔚來的“救命藥”也遠沒有宣傳的那麼方便。一是,受技術和經濟所限,全國各地的充電樁遠未達到隨處可見的地步;二是,移動充電車、“一鍵加電”、換電服務自身邏輯存在缺陷——移動充電車成本高,難以普及;“一鍵加電”收費貴,還不保證安全(180元/次,貴重物品丟失概不負責);換電服務?誰敢保證新換的電池比原配的好?就算新的更好,誰願意再去換回來,久而久之,換電站裏的電池不就成了“淘汰站”了嗎?

捨本逐末、自欺欺人的蔚來,其銷量最廣的ES8,續航里程還不及Model 3的一半(600KM),難怪李想冒着得罪人的風險,也要警告國內電動車“好日子很快就要結束了”。

2不可戰勝的對手——特斯拉對中國市場發起進攻

今年1月,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工,最快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小規模投產。據悉,該工廠主要用於生產量產車型Model 3和Model Y,並預計未來全部建成運營後,年產能達50萬輛純電動整車。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一舉動,將徹底解決特斯拉量產和交付問題。

除了在中國本土建廠,實現規模化生產以外,特斯拉還於本月初對旗下8款車型進行降價調整,其中,Model X P100D降價金額高達34.11萬元,入門級產品Model 3調整價格後,最低僅售40.7萬元,與ES8補貼後的價格處於同一水平(最低38.05萬元),因此,兩款車型不可避免的被拿來比較——一個是口碑好、體驗佳的老牌車廠,一個是名聲臭、槽點多的新造車勢力,在價格基本相等的情況下,消費者憑什麼放棄特斯拉,選擇蔚來?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對特斯拉的掠奪,李斌卻無動於衷,明確表示蔚來不會採用降價的方式擴大市場,因爲這會對品牌和消費者的忠誠度造成打擊。

事實上,如前文所述,與其說蔚來是因愛惜羽毛不屑於打價格戰,倒不如說,目前債臺高築、又嚴重依賴代工模式生產的蔚來,根本無力降價。

3岌岌可危的處境——傳統汽車巨頭,正抱團轉型

與其他行業不同,汽車製造行業不僅需要資金支持和超前思維,更需要技術的儲備和產業的積累。因此,即便新造車勢力具有先發優勢,但技術上的限制卻早已將其前路封死。

一旦傳統巨頭回過神來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新造車勢力基本沒有還擊的能力。

事實上,傳統汽車巨頭已經開始發力:上海通用計劃2020年前推出10款新能源產品,並於2023年將新能源車型總數再翻一番;寶馬公開表示,到2025年,要在全球範圍內推出25款新能源車型,佔電動車市場15%-25%的份額;大衆集團旗下的奧迪更是當仁不讓,其首款純電動SUV“奧迪e-tron”預計今年四月份在上海車展正式亮相……

4被迫“斷奶”的遭遇——補貼退坡,壓力劇增

內憂外患之際,3月26日,2019年的新能源補貼政策終於落地——地補到6月25日全面取消,國補提高門檻、大幅退坡。

根據青橙汽車的計算,在新的補貼細則實施後,蔚來ES8的能拿到的補貼金額將由去年的6.75萬元,降至1.15萬元,退坡幅度高達5.6萬元!

一邊是國內外巨頭的集體圍剿,一邊是自身問題的集中爆發,從前,憑藉創始人李斌的傳奇,蔚來成爲新造車勢力中最不缺錢的一個,如今,光環褪去又恰逢補貼退坡,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蔚來還有資本競技嗎?

新舊更迭,羣雄逐鹿,那是資本的故事;優質的體驗,實惠的價格,纔是消費者真正在乎的事情。

得民心者的天下,這句最簡單的祕訣,利己主義者永遠不懂。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