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图/CFP)

▲人民币。(图/CFP)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大陆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的《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中,提到「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是月收入2000元至5000元人民币之间,引起不少网友讨论,有人留言「一睁眼直接上了一个阶层,整个人都兴奋了」。对此,国家统计局25日晚间澄清,「中等收入群体」并非「明确定义」,「实际上,这次调查中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中间收入组』的概念。」

大陆国家统计局新闻办公室表示,「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在解读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中,提到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名词,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实际上这次时间利用调查中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中间收入组』的概念。」

▲▼             。(图/翻摄自中国国家统计局)

▲25日发布的大陆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图/翻摄自中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表示,为了分析收入水平与活动时间的相关性,在时间利用调查日志表后面,官方设置了一个关于「估算月收入」的问题,共有8个选项,分别为「没有收入」、「500元」、「500元至1000元」、「1000元至2000元」、「2000元至5000元」、「5000元至1万元」、「1万至2万元」、「2万元以上」。在解读中,国家统计局对收入群体进行「归并」,将2000元以下称为低收入群体;2000元至5000元称为中等收入群体;5000元至1万元称为较高收入群体;1万元以上则称为高收入群体。

对于媒体将这次分类称为「明确定义收入群体」。国家统计局解释,「这种划分方法在各种调查中很常见,实际上就是『组』的概念而已」,与一般意义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不是一回事」。国家统计局强调,「本次调查结果中提到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个名词,与一般意义上的收入群体划分标准没有关系。」

▲中等收入群体,网友回应             。(图/翻摄自中国青年报)

▲中等收入群体,网友回应             。(图/翻摄自中国青年报)

▲中等收入群体,网友回应             。(图/翻摄自中国青年报)

▲中等收入群体,网友回应             。(图/翻摄自中国青年报)

▲微博网友看到媒体「中等收入群体」的报导纷纷留言回应。(图/翻摄自中国青年报)

这份报告经媒体报导,仍然在网路上引起了讨论,不少网友很开心,认为自己「也是中等收入的人了」;也有人勉励自己「那我要往高收入水平发展」,还有网友分享笑料,「今天地铁上一个叔叔痛骂,1万元都算高收入,这不是开玩笑吗?1万元在广州怎么活?连厕所都住不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