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構建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強化金融長期化、資本化,使之更加符合實體經濟發展需求,這將是中國金融發展未來不可動搖的大方向、大趨勢。同時我們必須意識到,在產業資本、股權資本——科技資本全球競爭不斷加劇的過程中,如果中國資本市場沒有競爭力,那中國經濟必將痛失未來,從這層意義上說,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同樣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至少應當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明確、清晰地擺正這一定位,是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基礎。

許多人有個誤解,認爲中國股市投機色彩較爲濃烈,所以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有限。我並不排斥這樣的觀點,但也不敢苟同。第一,股權資本作爲金融的核心,股票市場的活躍是更多生成股權資本的關鍵,而沒有一定的投機力量,活躍就無法實現;第二,一定程度的投機是股權資本定價準確的基礎,死水一潭的股市無法承擔資本定價功能;第三,股票市場作爲資本市場的核心,它是金融末端市場,是直接向實體經濟提供資本的市場,無論投資還是投機,只要錢進入這個市場都將直接發揮爲實體經濟服務的功能。

當然,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股市過度投機,因爲過度投機會導致市場大起大落,往往在過度投機的過程中,莊家肆虐,謠言滿天,把散戶投資者當作坑騙對象,這顯然是我們必須厲聲痛斥,嚴厲禁止的現象。但是,更要激勵長期投資的同時,對合法合規的正常套差交易予以寬容。

我們說,中國股市必須改革的問題很多、很大,而且要快,因爲我們必須參與到國際實業和股權資本爭奪的市場中去,必須讓全世界股權投資偏好的投資者願意投資於中國股票市場,而這樣的改革,作爲中國金融最重要的基礎性制度供給,也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要義,更是關乎中國金融和股市健康發展的關鍵。

此次“兩會”代表集中審議《外商投資法》,加快推進通過,實際就是全球性產業資本、股權資本激烈爭奪的背景之下,中國按照國際通行準則重構外商投資環境的重要舉措。

一個好的消息是:中國金融市場中,隨着股市活躍度的不斷增長,以空轉套利爲主要盈利手段的貨幣基金,其規模開始鬆動。從市場上看,近期場內貨幣ETF份額減少明顯,資金有轉戰股市跡象。Wind數據顯示,春節以來,場內貨幣ETF份額總計淨減少211.25億份,其中華寶現金添益A減少達117.09億份。這是件好事,說明中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但現在還屬於初期階段,但願未來這樣的態勢會更加突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