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問題真正的難點在於,我們無法預知基礎科學會在哪些方面出現突破。

比如4G時代突然崛起的二維碼,或者快手、抖音這樣的短視頻。

有些風浪大,有些風浪小,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可預知。

人類的預測能力是有限的,太艱深的東西我不懂,但是我知道有些人盡皆知的事情,恰恰是被人忽視的。

比如,網速會越來越快。

理論網速1TB到底是什麼概念?實際網速打個對摺,512G,我5000塊的筆記本,兩秒耗光內存。

英雄聯盟7.5G,魔獸世界52.6G,下載需要0.1秒,安裝需要30分鐘,這可能嗎?

安裝太費時間了,所以客戶端遊戲可能直接消失,如果廠商願意花功夫,頁游的精美程度可以逼近暴雪的CG,微信一個小程序體積幾十上百G,也不是沒可能啊。

手機不需要內存卡了,多數非隱私信息都會直接以雲盤形式儲存,反正下載快。

有線傳輸會被徹底取代,因為無線傳輸更快。

一秒一TB咋看都不科學。

用戶獲取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互聯網產品維持現在的狀態,就意味著超大量的數據傳輸空間會被浪費掉。

據說5G網會讓所有能聯網的設備聯網,甚至是馬桶和鞋櫃,因為不連白不連,連上更方便。

那6G還能幹啥?

咱們有那麼多程序員嗎?我是說,如何把1TB的下載速度,轉化成更優的遊戲體驗?

騰訊公司那麼多人,肯定不缺靠譜的想法,廣大知乎用戶,最多補充一點不靠譜的內容。

如果VR和6G混合雙打,現有的遊戲很難頂住這一腳斷子絕孫腿。

可是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呢?我窮得連嬴政都買不起。

信息爆炸=過度複雜。

我們都是生活在普通家庭里的平凡人,何必為此糾結呢,放過自己不好嗎?


腦科學和心理學吧,怎麼說呢?未來十年的科技發展?這麼快嗎?希望大家可以看清楚的是相對於騰訊這種大型的企業是不能簡單說最前沿技術——至少十年內、量子計算機?高級vr?你怎麼不說時空穿越呢!這些打著完全預言的人完全做夢吧……要知道現在有價值的科技公司,物流、互聯網、短視頻,外賣,這些東西哪一個不是幾十年前就有的?大眾級別應該是一個偉大的公司關注的之一吧,盲目的追新完全是作死、比如共享、區塊鏈、p2p、個人雲空間。

但是完全不追隨新的東西那更加是傻,阿里雲現在是金牌之一吧,我覺得騰訊的優勢是社交,但是恰好是讓他陷入僵局的原因之一,說起阿里大家容易想起——支付寶、淘寶、天貓、餓了么這些,提起騰訊……QQ、微信還有遊戲。但是未來中國人口還是挺多的(相比較於國家正常運作),所以機器人取代行業?想造成失業潮流?要多少人不安定?產業轉型沒有完成之前那全部是扯淡……因此我想說騰訊應該脫離一點互聯網,打一下實業咯。

其次啊,國際形式並不好,我相信大家為了博熱度……只是關注了這個問題,剝離了這個國家屬性的情況下都是扯淡,有的時候每個人都是沙漠的鴕鳥,願意看見正在做的事,不願意宏觀考慮。名企還是應該聯合國家唄,國家要什麼,普通人應該要什麼就做什麼唄。

現在來說中國的產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不管是實業還是網路上都有啊,中非關係也可以試試唄——輸出或者改造,同時,教育,知識付費還是挺好的。


第一個問題,未來十年哪些基礎學科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

答:一,數學,計算機本身就是建立在數學的基礎上的。數學領域的突破有助於大數據處理模式的更新。即,數學突破有助於演算法突破,提高計算機計算,數據處理和推理,從而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

二,物理,物理領域的突破會導致能源產出提升,還有包括諸如石墨烯等材料方面的突破會導致人們停留在網上的時間會提高在閑余時間的佔比。這意味著互聯網流量進一步增大。

三,生物學,生物學會擴大人類對自身認知,生物學一旦出現突破其科技技術很容易轉換為實際成品。比如如果突破了神經科學(中的腦科學),無疑會帶動新時代互聯網科技產品的誕生。

(當然,影響的前提是,出現了基礎科學的突破,但是其實,出現這些科技突破都非常偶然,也即其突破時機不可預測,所以很難說未來十年內出現科技突破就會立刻影響,主要還是要關注科技界與計算機相關論文的發布,而且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去注意到某個論文背後可能會對計算機科技產業產生的影響)

第二個問題,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一,經濟特區經濟集中度(佔全國)降低,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融合創造會提高非發達城市的消費總額,平均區域經濟會上升。

二,新興科技企業群起,加劇相同產業間的競爭。

三,大企業的行業導向作用會越來越強。

(企業對用戶的個性化程度會越來越高,相同產業經濟趨向於對用戶體驗關注度高的那個,即口碑,但是口碑和企業自身壯大程度並無直接聯繫(口碑好的企業一定大嗎,大企業口碑一定好嗎?)

(ps:本人就一21世紀出生的辣雞,鄙人之薄見望各位神佬和未來斧正)


阿 材料科學


其實我之前在回答上一個問題的時候,迴避了這個問題——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因為這一塊並非是我所熟知的領域,不過,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或許,可以提出一種非專業可能具有參考意義的內容。

我建立一個最基本的模型:發現需求,提出更加經濟,高效,節能的解決辦法,滿足需求。從這個模型上來回答這個問題。

需求在此之前有可能是產業本身,也可能是消費者本身,兩者並不直接關聯。如果發生了融合,消費者諸如綠色,環保,健康,價格低廉,簡單方便等等需求,就會通過互聯網直接影響到產業,互聯網融合,給予雙方直觀的交流,產業有可能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個性化,綠色環保等等需求,做出調整,並非關注自己本身產業的一些特定條件。

同樣,消費者對於產業增進了解,和增加交流的時候,也會對於行業有所新的認知,對於單純的追求低價,方便,而追求產業基於本身而提供更加理性,合理的產品或者技術。

實際上,根據現實的表現,任何領域的融合的最終現實結果:產業以流量為王,消費者以實惠為尊。

最終往往會演變成,產業互聯網變成了吸引用戶為目的的流量網路,而消費者則以價格實惠的商品,予以追逐產業中的特定企業。

所以我提出,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干,消費者始終要商家來應對,商家的眼光和手段,使得消費者被不斷的分化,再發現,而非緊盯價格。

產業互聯網自身可以通過,技術模塊為核心,以解決,環保,節約,高效,等等這些目的為核心,來進行產業跨界來融合。

產業有產業的事情,產業的意義就在於技術,技術在於,環保,節約,高效。

消費有消費的事情,消費的意義在於:經濟,簡單,滿足需求。這個需要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博弈。

所以,沒有原則的融合,其結果我個人覺得並非樂觀。

說直接點:消費者要的就是省錢,被服務。而產業的要的就是技術,否則國家並非運行這種現狀的存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