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媒體報道,因患鼻咽癌闊別羽壇的馬來西亞羽毛球名將李宗偉推遲復出。外界在爲之遺憾的同時,也感到慶幸,因爲“李宗偉在國外接受了例行體檢,顯示他身體情況正常,恢復狀況良好。”

  此前,有報道稱,李宗偉在臺灣接受了33次的質子治療,每次治療約35分鐘,每週接受5-6次,總共花費1000多萬(臺幣)。經過2個月治療後,2018年10月,他體內的癌細胞已全部清除。

  質子治療是當今醫學界最尖端的一種放療技術,通過一臺重約200噸的設備,把高能粒子加速至光速的70%,用以消滅腫瘤細胞。 鼻咽癌在廣東地區高發,素有“廣東癌”之稱,而質子治療是鼻咽癌的剋星。這也是李宗偉抗癌初見成效的一個重要因素。

  3月18日,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下稱“深圳腫瘤醫院”)揭牌運營兩週年的新聞發佈會上,該院院長王綠化宣佈,醫院改擴建工程一期將在3月底開工,屆時10臺直線加速器的機房同時開建,而深圳市質子腫瘤治療中心項目也將在年中開工建設。到2020年,深圳腫瘤患者就不用跑到外地去做放射治療了。

  從第一臺手術,到集齊現代腫瘤治療“手術、化療和放療”三大手段,再到籌建質子治療中心,深圳腫瘤醫院用短短2年的時間,走過了普通專科醫院需要10年走過的路,不斷緩解深圳腫瘤患者看病難的痛點。

  2年時間走過了10年的路

  2017年3月1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以下稱“深圳腫瘤醫院)正式揭牌運營,填補了深圳沒有腫瘤專科的空白。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由深圳市政府投資建設,由被成爲腫瘤防治”國家隊“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運營管理。

  2年來,深圳腫瘤醫院建立了“一院兩區”開創性運營模式,北京、深圳兩區共享技術、人才、學科建設等優質醫療資源,深圳腫瘤醫院也取得了超常規的發展。

  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院長王綠化介紹,目前醫院已開放住院病區18個、科室23個,開放牀位743張,是2018年目標值的1.8倍。從2018年3月18到2019年2月,門診量46415人次,同比增長125.05%;收治住院病人13135人次,同比增長139.38%。

  ”尤其是醫院放射治療科開科以後,兩臺直線加速器極大緩解深圳放療資源缺乏的狀況,目前三個病區基本住滿。三大腫瘤治療手段的齊備,使得病人不再需要跑外地,得到了深圳和周邊地區病人的極大認可。“王綠化說。

  京深兩地實現醫療服務同質化

  腫瘤防治“國家隊”紮根深圳,通過人員、信息和服務三個“互聯互通”的實現,讓市民在家門口可以享受北京專家高水平醫療服務。

  王綠化介紹,目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常駐深圳專家有46人,僅去年派駐專家就達82人次,北京總院絕大部分科室副高以上專家、乃至科主任都得來深圳醫院進行至少爲期3個月的輪轉,這也是深圳醫院迅速發展的核心因素。

  “這些專家在北京是’一號難求’,深圳病人得益於’一院兩區’的運營模式,可以不出遠門就能看到北京專家,看大病不再那麼辛苦了。”王綠化說。

  同時,在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兼書記赫捷院士的推動下,依託國家腫瘤防治“一庫一網”工程,深圳醫院10多個科室接入遠程會診系統,全面實現“國家隊”京、深兩地同質化醫療服務。

  推動深圳腫瘤防治模式轉變

  我國總體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趨勢。國家癌症中心正竭力推動我國腫瘤防治策略的轉變,堅持預防爲主,推進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努力降低死亡率。而這項事業在深圳也已經有序展開。

  深圳腫瘤醫院成爲首批“中國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研究基地”,正推動深圳腫瘤防治模式轉變。2016-2018年,全市完成了腫瘤風險評估24533人,累計完成篩查10528人次,確診惡性腫瘤18例。

  2018年,醫院還牽頭制定了深圳市腫瘤放射治療、腫瘤內科化療和腫瘤外科治療三項質控標準/指南。此外,醫院還加快了與龍崗區腫瘤防治醫聯體相關單位開展遠程會診和信息互聯互通建設工作,並與多家醫院達成雙向轉診、互派醫師出診、授課等合作,推動深圳腫瘤醫療質量的均等化,讓深圳腫瘤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記者】向雨航

  【通訊員】管亞東 鍾慧紅

  【作者】 向雨航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深圳市~健康情報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