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總是讓人記憶深刻,因為那是一段試著擁有更多美好卻往往撲空的時光,是一次拼命懷抱希望卻難以抗衡現實的無奈回憶。但奇妙的是,青春總是讓人擁有無限的能量以及不輕言放棄的革命精神,「玩搖滾樂有風險,一旦不小心,你就成了笑柄」如果背起吉他就得面臨成為笑柄的考驗,那青春也將背負著人生去向的責任,但無論最終結果是怎樣?只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就是你必須先嘗試。

約翰卡尼導筒下的生命,彷彿都有那麼一道門,他們期待一旦那道門敞開,理想世界便會降臨,然而現實世界卻是殘酷而冷漠的。時間回到2007年,《曾經‧愛是唯一》裡的葛倫盼不到答應「晚點見」的馬琪塔、2014年的《曼哈頓戀習曲》,戴夫深情唱著<Lost Stars>,卻怎麼也唱不回葛莉塔碎滿一地的心。《搖滾青春戀習曲》也有那一道門,那道門如果敞開,父母的感情就能重修舊好、兄弟之間再無隔閡、心儀對象將會走向我身旁,然後獻上一吻,但這些畫面仍然是那扇門迎不來的美麗境界。

在那個搖滾樂象徵著叛逆的時代,《搖滾青春戀習曲》更顯一分姿色,面臨著青春時期,青少年的哀愁與面對環境壓抑的悲憤融合搖滾樂,加強人生面對著各種考驗卻不知所措,極度渴求宣洩與爆發的心態以及感受。夢想給人力量、體制製造圍牆、現實則會摧毀夢想,但永遠不該遺忘是夢想領著你走到只差一門之隔就能抵達應許之地的舞臺上,即便最後將會萬念俱灰,但過往的堅持與難以置信的倔強必定會填滿未來人生漸漸空虛的位置。

這是約翰卡尼的電影最迷人的地方,別於傳統音樂電影、歌舞片的形式,反而藉著音樂唱生活與生存。《搖滾青春戀習曲》對於這點的描寫非常清楚,男主角將生活中的各種煩惱與欣喜都譜進歌曲裡,這些完成品則成為美好生活的催化劑,不僅拯救自己,也能跨越種族的藩籬、突破環境差異的隔閡;也許這就是約翰卡尼作為一名音樂人兼導演的堅持,總是相信音樂的魔力能夠打造美好人生。

「這是我們第一次表演也是最後一次,讓我們把歌獻給握權者與渾蛋們!」Sing Street終於完成布蘭登堅持「儘管向前、永不放棄」的精神,集體向體制重重的揮了一拳,也難怪當片尾男女主角義無反顧的航向倫敦時,布蘭登願意竭力相助更為其喝采,因為弟弟走出一段精采的青春時光,而不是像自己無奈的將夢想全都堆到一旁,任憑灰塵擺布。

也許到頭來,青春就是這樣子了,你很難盼到你腦海裡的理想世界,那扇門永遠不會讓你前往美好世界,但你仍然值得嘗試,因為你所能做的也只有嘗試了。你不會知道最後結局是如何,因為人生總是充斥的考驗與為難,但青春如果是一張空白的畫紙,那未免太可惜了,最少填上一點你曾經無所畏懼的記號吧。約翰卡尼的電影一向不只是為音樂人而誕生,更是為那些在茫茫人海中,失去方向與初衷的人們,《搖滾青春戀習曲》致搖滾、致青春、致愛情、致渾蛋。


所有圖片皆取自於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