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被波士顿环球报揭发的一连串天主教神父性侵儿童事件,是冠冕堂皇的教义掩盖衣冠禽兽的道德破碎,宗教体系的腐败使违背社会观感的恶行得以扩散。《惊爆焦点》中,「焦点小组」揭发的庞大案例仅是揭起社会良知的开端,世界之辽阔、宗教范畴之广泛,不曾从电话筒发起求救与爆料的彼端,是一颗又一颗的未爆弹。

世界固然是美好,但世界也许不够美好。当视野在犯罪处于生活周遭的概括之下,大环境下有太多势力权衡的无可奈何,有太多人们选择性避免麻烦的自扫门前雪,于是更多袖手旁观灌溉恶行的种子,若非受害者,也成加害者,受性侵的伤痛全由受害儿童自行承受,化成无法遗忘的噩梦继续摧残生活。神父继续传诵圣经行天主之名义,而人们继续选择沉默,不愿与庞大的势力抗衡,非得等到事实成为庞大数字的不可思议,才愿意清醒面对腐败的宗教丑陋,只是等到那个时候,又能唤回多少良知 ?又能挽回多少悲惨的灵魂?

处理起真实事件改编的剧本,汤玛士麦卡锡实在有著令人刮目相看的独到之处,细腻的层层堆叠与精准的抽丝剥茧是《惊爆焦点》迷人之处,冷静的步调与角色性格塑造是汤玛士麦卡锡的大胆尝试。剧本里有著大把机会能够煽情的营造氛围,汤玛士麦卡锡却选择写实的聚焦细节,尽管没有太明显的剧情转折与节奏起伏,但紧凑的线索推理以及事件爆发亦是高潮迭起、毫无冷场。《惊爆焦点》之所以成功,有很大部分得归功于汤玛士麦卡锡在处理这部电影上的沉稳。

在如此平缓的步调之下,米高基顿、马克鲁法洛、瑞秋麦亚当丝等主角各有发挥之处,亦不互争抢风采,光是这点就非常不容易。《惊爆焦点》独特在于写实而不夸大的诠释,即使是这群揭发宗教丑闻的专案记者,在电影里仍是显得平庸,不仅要承受揭晓自身信仰背后不堪事实的心碎,还得在线索一一拼凑成答案之余,发现报社曾经的忽略与不了了之其实也让自己成为悲剧衍生的共犯。

于是当马克卢法洛与米高基顿在办公室中为己见而争吵,那明摆著是悲愤与道德的一场天人交战。儿时常去的社区教堂一夕之间成为滋养恶行的犯罪现场,当信仰背后有一道违背经句的天大谎言,无论是谁都将备感心寒与无可置信。那场争吵中,没有谁对谁错,因为两人的想法都是良善的起点,看著他们仔细的记录下受害者的事发描述,看著恶行不停上演,受害的生命不停面临精神摧残而衍生成无可挽回的悲剧,不仅是马克鲁法洛与米高基顿的争论,整个「焦点小组」,甚至是整个波士顿环球报那有理性的歇斯底里,都令人感到温馨而感动。

在这个资讯爆炸的网路时代,我们再难以看见像「焦点小组」那样认真挖掘真相的专案报导。杰克葛伦霍在《独家腥闻》中说明如今大众要的是耸动题材,而媒体宁可捏造事实放弃真相以换取点击率,如此社会状态已然是各取所需,良知渐渐被资讯掩埋,可社会案件的滋生却不曾停止。「焦点小组」埋头于发现真相的忘寝废食,对照现今媒体追求点击量的冷血,或是人民图方便而采信「懒人包」的惰性,《惊爆焦点》中所呈现,确实是值得全民省思的深度议题。

宗教固然有存在的必要,它仍是一种人民寻找精神寄托的管道,只是规模一旦日渐庞大,无法避免系统存在瑕疵,一旦体制迈向腐败,事件的真相便存有被世界得知的价值。电影结局「焦点小组」办公室的电话不断响起,那是寻找良知的第一场胜仗,然而庞大的势力需要冲撞,骇人的真相需要耐心挖掘。


片尾字幕跑起的是更多事发案例的教堂,社会上仍可能存有更多被掩盖、被忽略的悲剧正在发生,那也不仅是神父性侵孩童而已,可能贴近生活如家暴、广泛如生态问题、敏感如政治立场,你以为一时的忍耐与袖手旁观,都可能使你成为加害者,沉默不是正义,挺身而出才是,那与能付出多少并无关联,只要能够往前踏出第一步,正义之火便在点燃。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到我的粉丝团帮我按个赞!非常感谢你的支持!

百香果多多Jack影视日记

一并推广你的粉丝专页

所有图片皆取自于网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