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因学业压力大,在19岁那年发病。(图/记者汪玮琪摄)

今年35岁的小成,在19岁那年准备升学考试时,开始出现幻听症状,起初以为是「魔神仔」在耳边窃窃私语,妈妈带他去庙里收惊却不见效。有一次,小成在家中帮忙擦窗户,再度听见「魔神仔」和他说话,一个不注意就从五楼高的地方摔了下去,因而住院休养;还有一次,在家中和妈妈聊天时受幻听侵扰,他突然站起身来、朝门外跑去,差点发生车祸,吓坏了妈妈!种种迹象让家人察觉异样,带他至精神科就医确诊罹患思觉失调症。

小成自述,初期接受治疗时曾经以为自己好了而自行停药,结果复发后导致病症加剧,幻听、妄想日夜叨扰,让他很害怕。那次复发让小成学会与病症共处,他现在已能分辨幻听与真实声音的差异,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受幻听影响。目前小城有三天到停车场上班,甚至因为表现优异当上了小主管,还能用自己赚的钱买礼物送妈妈,他也培养出摄影嗜好,用镜头记录生活点滴,让其他人看见他眼中的世界。

台湾精神医学会秘书长张家铭表示,思觉失调症是脑部疾病,每100人中就有1人为患者,发病后会影响认知、情感、情绪功能等,出现不合乎现实的想法,除了部分行为出现障碍,其余皆与常人无异,常见症状包含幻听、幻觉、妄想、社交退缩等。

张家铭指出,思觉失调症如同高血压、糖尿病是种慢性病,因此,稳定治疗、规律用药格外重要。然而,根据研究,不到六成的患者在出院后第一个月有回诊拿药,仅有四成五的患者持续治疗一个月以上,显示患者对于稳定治疗的观念仍然不足。

张家铭说,有些患者会忘记吃药,或是自觉疾病已稳定而自行停药,也有不少患者担心药物副作用停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虽能控制、消除幻觉与妄想,但容易让患者出现动作缓慢、不灵活的副作用,导致肢体僵硬、表情不自然;第二代药物则能大幅下降动作缓慢的问题,却会有便秘、嗜睡,或是胃口变佳,导致体重上升的情形。

张家铭表示,现今思觉失调症治疗选择持续进步,除了每天使用的口服药,还有每个月或每三个月使用一次的长效针剂。长效针剂的药物遵从性较高、使用频率较低、可于回诊时施打,能够减少忘记用药的机会,同时在体内建立起更稳定的药效浓度,有助于病况的控制。

张家铭强调,稳定的体内药效浓度有助于病况控制,积极的治疗更能维持功能、利于患者回归社区,多数患者不建议停药,但有少部分患者能减药到一定程度。思觉失调症病发后的头五年为黄金治疗期,若此时可以维持稳定治疗,则能使大脑维持基本的运作与功能。但若任意停止治疗,复发风险将是稳定治疗者的5倍,更可能导致脑部不可逆的损伤恶化,使患者无法回复原本的状态。

张家铭说,除药物治疗外,「心理社会复健」对思觉失调症患者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在病情稳定下,协助他们尽快回到校园职场,持续接触人群,维持功能,就能增加患者信心,找回更多人生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