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未來的房地產市場走向,各路專家都有話說,在近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經濟學家賈康和吳曉求針對房地產稅展開隔空激辯,一個認爲空置稅沒必要收,另一個說房地產稅開徵找不到理由,吸引衆多目光的同時,反饋到我們耳邊的各種觀點也多如牛毛。

  林林總總的各類看法中,經濟學家任澤平的聲音格外值得重視,畢竟是業內首創“長期看人口、中期看供需、短期看金融”理論的專家,無論是出鏡率還是知名度,都要高出一個層級。

  3月29日,任澤平發表專欄,其中提到了對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三個建議。

  第一,人地掛鉤,用地指標根據人口的衍變進行調整,一些常住人口較多,戶籍人口較少的城市,要加大供給。

  第二,適當控制金融槓桿,張弛有度,就信貸而言,既不能過緊,也不能過鬆。

  第三,招拍掛等機制的轉變,能夠使房地產行業躍上新的臺階,也能使經濟發展找到新動能。

  這三個建議可以說每個都“擊中要害”,雖然宏觀上看我們已經不缺房了,隨着人口老齡化、生育率下降,房地產供大於求的局面必然會到來,但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仍然非常突出,尤其是沿海的一二線城市,湧入大量人口卻面臨買房難、房價持續上漲的尷尬,只有調節各線城市的供需,纔能有效緩解樓市的失衡狀態。

  事實上,這三個建議也對未來的走向有所啓示,2019年樓市的最大懸念,是要走L型、V型或W型。

  從目前的調控方向,以及任澤平所提及的3個角度來看,走L型的可能性顯然會更大。

  衆所周知,V型意味着反轉,W型意味着反覆探底後再回升,2019年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儘管熱門一二線城市的成交面積、土拍均明顯回暖,但絕大部分城市受限於購買力的缺失,依然難有大的起色。

  社科院近日發佈住房月度報告,也指出了這一點,報告認爲,一二線城市的回暖只是小漲或微漲,而三四線樓市在短期反彈之後,會重新迴歸下跌通道。

  人口的集聚與分散,資源稀缺與否,供給需求是否合理,這些都將成爲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區域房地產市場的重要變量,V型走勢需要更多的積極因素,但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W型走勢過於悲觀,目前各線城市房價大勢分化,很明顯也沒有達到那種程度。

  這也就意味着樓市將進入橫盤震盪區間,L型的走勢將會持續較長時間,無論對於房企還是購房者,現在都需要以更大的耐心、更多的理性、更務實的置業理念,來應對未來的風雲變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