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聲傳

2019年3月3日,河北保定市檢察院發佈通報,依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和《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之規定,決定對“淶源反殺案”中的當事人王新元、趙印芝夫婦不起訴。認定他們的行爲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至此,這個倍受輿論關注的案件,終於以“不起訴”的司法結論,爲案件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保定市檢察院在通報中不僅通報了“不起訴”的決定,還對案件發生的過程及偵查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使這份“不起訴”決定,建立在充分的事實和法律依據上。被反殺者王磊在北京、保定等地,曾多次糾纏、騷擾女生王某某。2018年7月11日追至王某某位於淶源縣的鄉下老家,晚上11時許,攜帶兩把水果刀、甩棍翻牆進入女生王某某家的院中。引起狗叫被發現後,王磊在與女生王某某及其父王新元,其母趙印芝的打鬥中,反被他們三人殺死。

案件發生之初,淶源縣公安局將女生王某某及其父母一家3人羈押在案,但隨着案件偵查的深入,2019年2月24日,淶源縣公安局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對女生王某某作出了《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並撤銷了案件,認定其行爲屬於正當防衛,依法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女生王某某被宣告無罪後,其父王新元,其母趙印芝卻仍然被羈押在看守所內,他們夫妻倆的行爲是否屬於正當防衛,是否承擔刑事責任,當時仍然懸而未決。

很顯然,“淶源反殺案”與“崑山反殺案”有很多不同之處,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崑山反殺案”是一對一的防衛反殺,並且有清晰可見的現場視頻證據。而“淶源反殺案”是三對一的反殺,而且沒有現場視頻證據。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判定王新元、趙印芝夫妻對王磊的反殺行爲是否具有防衛正當性,這需要嚴謹而高超的司法水準。既要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爲準繩,又要符合普通民衆對社會公序良俗價值觀的基本認知。

死者王磊因愛生恨,他侵害的直接對象雖然是女生王某某,但王磊深更半夜攜帶尖刀、甩棍翻牆進入女生王某某家院子後,同時也對王新元、趙印芝夫妻的人身安全構成了威脅。民間有句俗語,上門的狗,入門的雞,打死不賠的。不僅有俗語,而且還有歷史文字記錄的案例。據《中山詩話》記載:北宋年間,河南洛陽府有一名叫張湍的司錄參軍,有一年的臘月,他在幫府衙籌備祭竈神時買了一頭肥豬,準備第二天宰殺後作爲祭竈的供品。但夜裏豬沒有拴牢,闖進了張湍的家裏。這張湍也是膽肥,竟將豬捉住殺肉吃了。當知府追究此事時,張湍說:“按律,諸夜無故入人家,主人登時殺者,勿論。”張湍的回答令知府哭笑不得,便不了了之。

大家千萬別以爲張湍是在胡說八道,其實他引用的可是正而八經的《宋刑統》中的有關法條。《宋刑統》規定:“諸夜無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時殺者,勿論。”意即深夜闖入別人家裏是犯法的,按律要杖笞四十。如果被主人當場殺死,也不用負法律責任。從《宋刑統》這個法律原則上看,王新元、趙印芝夫妻反殺闖入男子王磊的行爲,在我國古代就受到法律保護。與古西臘“風可進,雨可進,國王不可進”的權利保護意識,有異曲同工之妙。女生王某某對比闖入者王磊來說,力量明顯處於劣勢。王新元、趙印芝作爲其父母,出於人倫的天性使然,爲保護自己的女兒,奮起反殺闖入者王磊這是他們的必然選擇,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選擇。

由於“淶源反殺案”發生時,既無第三方證人,又無事發現場的視頻證據,對案發現場的還原,主要依據女生王某某一家三人的口頭敘述。女生王某某一家三人在反殺深夜闖入者王磊時,是否存在“防衛過當”的行爲?這種情況幾乎是無法舉證的。沒有證據就只能存疑,按照疑罪從無的原則,那麼從法律上就無法判定王新元、趙印芝夫妻倆有罪。本案要實現司法層面的公平、正義有兩種途徑:一是充分有效的證據;二是法律懲惡揚善的價值取向。但除了證據對死者王磊不利外,在法律的價值取向上,對王磊則更爲不利。王磊在長期糾纏女生王某某遭拒後,攜帶尖刀、甩棍深夜翻牆進入她家的院子,一副典型的流氓無賴嘴臉。當他翻牆進入王家院子被人發現後,本應及時終止自己的違法行爲,他卻反而做出更加瘋狂的舉動,揮舞尖刀傷害女子王某某及其父母。

在女生王某某被認定正當防衛,解除取保候審後,其父母被繼續羈押時,輿論的交鋒一直拘泥於辨析構成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法律要件。但法律除了鐵面無私的冷酷外,每一個案件的判決,都蘊含着法律的情感和價值取向。在“淶源反殺案”中,如果無休止地質疑王新元、趙印芝夫妻存在防衛過當可能性,那麼案件的最終判決,無疑又會讓正義留下一道傷疤。

法律規定正當防衛權,其目的就是保護正義的。死者王磊人格上存嚴重的道德污點,是整個案件的製造者。在沒有證據證明王新元、趙印芝夫妻防衛過當的情況下,王磊被反殺,是他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必然結果。在建設法治社會的進程中,我們一直在推動全民普法教育,事實上,司法公正纔是最好的普法。無論是正當防衛,還是見義勇爲,法律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人民的關注。讓人民樂於接受的法律,纔是好法,才能發揮出社會效益。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淶源反殺案”認定爲正當防衛,既體現了法律的公正,又呼應了社情民意,我們爲司法者給正當防衛鬆綁而點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