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個月累計融資3億,到大面積裁員風波;從6月份的“刷單”醜聞到近日的人去樓空,不足1年的時間,沒有人知道成長保這家轉型在線思維培訓的企業究竟經歷了什麼?但也是在這段時間,在線教育方式普及,思維培訓概念興起,資本趨冷,但頭部企業盡數獲得融資......

  成長保轉型記

  與2018年火熱的少兒思維培訓類企業不同,成長保成立之初的定位是爲0~18歲孩子家長提供實時兒童心理諮詢服務的產品。成長保CEO路小得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在從事心理諮詢的過程中,發現在親子教育裏面兒童心理諮詢的空白,從而創立了成長保,並在2015年的時候上線APP。

  此時的成長保以心理課程和專欄文章爲核心內容,業務的重點是向家長提供15分鐘的諮詢服務,並在2016年形成“輕諮詢+測評+在線課程”的產品矩陣。直至2017年3月融資時,成長保的融資用途仍然是心理諮詢師團隊的組建、課程研發和技術完善。

  一切的改變也從這一次融資之後開始。在2017年5月,成長保的主要課程中專注力與學習能力課程仍然爲首位,但補充了數理邏輯思維課程和幼小銜接課程作爲核心課程內容。課程模式也從一對一逐漸增加了一對四和一對六的小班課程。

  2018年3月和5月的連續兩次總計3億元的融資,再一次將成長保推到公衆視野之中。此時以火花思維、海豚思維、天賦通教育和麥斯數學等爲代表的數學思維類企業也快速獲得融資。隨着思維教育賽道快速火熱,頭部企業開始浮現,成長保的問題也暴露在了投資人面前。

  2018年6月,成長保在進行下一輪融資時被投資人發現存在刷單問題,風光的運營數據再無法令投資人信服。與此相應,成長保看似“大而全”的課程體系在面對同類企業“小而精”的特色時則更顯乏力。多重因素的疊加下,成長保的融資故事似乎只能講到2019年2月24日。在這一天,成長保的官網已經打不開,APP無法登陸,部分家長無法得到滿意的退款服務。

  不鋪廣告,不請代言,

  成長保的錢花在哪?

  獲客成本

  從輕諮詢課程的3萬精準用戶羣體,到在線思維類培訓的藍海市場,成長保在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原有用戶流失,新興市場未打通、自身教研課程體系未健全的狀況。i-EDU智庫理事長陳剛表示,成長保在理論體系及課程體驗上,存在一定缺陷。先天不足導致發展存在問題。

  據公開資料顯示,成長保目前已覆蓋200多個城市。在一二線城市流量紅利見底,三四線城市流量窪地崛起的普遍觀點及在線教育逐漸普及的市場環境下,成長保的擴展路徑似乎並沒有問題,然而,面對三四線城市對思維類課程認知不高,K12培訓仍然是主流的市場情況,成長保的快速擴張之路走下去顯得十分艱難。

  “從市場來說,對思維課程的需求,一線城市需求遠高於二三線城市,但是,隨着時間推移,二三線城市對思維培訓類特色課程要求逐步提高,市場逐漸完善。”陳剛表示。

  另外,轉型思維培訓賽道的成長保雖然在獲客上並沒有採取砸廣告、請代言這樣的營銷方式,但面對成熟度不高的市場和無法精準營銷的目標羣體,市場培育成本和用戶轉化成本依然是個難題。

  師資成本

  轉型在線思維培訓的成長保,其一對一及小班課的課程模式,直接增加了成長保對於老師的需求。早在2017年2月,成長保獲5000萬元Pre-A輪融資時,其CEO路小得就曾公開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完善課程開發、招聘與培訓教師。

  成長保轉型之前,其老師的使用效率似乎遠比轉型之後的效率要高很多。在以諮詢業務爲主的時期,成長保的用戶更多的是家長,而問題分佈更加零碎和細小,但同一個諮詢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能力滿足這樣的問題。當轉型之後,成長保團隊面對的是平均一個孩子在一週只能完成1.5-2節課,對於當時的成長保而言,不得不面對教師快速擴張帶來的成本激增和老師使用效率不足的問題。截至2018年B+輪融資後,成長保全職和兼職老師總人數已經接近2000人。再加上2018年在線教育監管趨嚴,其師資成本不斷增加。

  培育期,市場被擠壓

  轉型思維培訓類的成長保在2018年3月、5月共獲3億人民幣融資,而在線思維新興品牌火花思維在隨後的1個月內,也獲2億人民幣以上融資。縱觀這一賽道知名企業,據已披露信息,其在2018年均獲多輪融資,且融資金額在千萬級人民幣以上。成長保作爲2017年轉型在線思維培訓企業,在其不斷擴寬市場的過程中,面臨新興企業彎道超車的可能。

  除此,K12在線輔導品牌掌門1對1推出少兒思維培訓課程掌門少兒。在線少兒思維培訓這一藍海賽道,K12在線輔導企業不論是看重這一賽道還是出於引流考慮也加緊佈局。前後夾擊,培育期的成長保,其市場擴寬之路不斷被擠壓。

  資本青睞頭部,成長保刷單背後

  2018年,教育行業融資事件約500起,從融資金額和賽道來看,過億融資方面,上下半年並沒有明顯斷崖,各個賽道頭部企業也盡數獲得融資。在資本收緊的情況在,賽道有一定規模且市場還不成熟的新興非紅海賽道,其頭部企業更容易獲得資本青睞。

  在早期的教育投資中,尤其是對於在線教育企業,投資人也深知需要對市場進行培育,因此對於企業盈利的要求不高,更看重運營數據的快速擴大。這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爲什麼成長保在2018年6月發生的“刷單”事件。

  然而,隨着對於教育行業的投資逐漸趨於成熟,加之2018年資本寒冬的洗禮,投資人越來越注意到,亮眼的運營數據不能絕對性的支撐企業的發展,被投企業的盈利能力逐漸被投資人提到了更加明確的位置上,保持投資理性在這種情況下顯得尤爲重要。

  i-EDU智庫理事長陳剛認爲,盈利經常被投資數據掩蓋,而之前的只關注高增長、規模發展,不關注盈利能力、資金使用成本等這些問題會在今年得到有效遏制。同時他認爲,2019年,投資趨勢將更加理性,投資者將更加註重盈利水平和課程質量。

  對於投資人來說,教育行業雖屬“慢”行業,但也不可能永遠不要求企業盈利,尤其是在B輪之後,企業運營數據及盈利能力都是投資人考慮的重點。短期刷出來的數據也只能在短期之內矇蔽雙眼,尤其對於企業來說,“刷單”無異於掩耳盜鈴,半年的時間,雖然不知道成長保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但人去樓空已是事實。

  撰文 | 時雨 璇璣

  校審 | 石斛

  視覺 | 澄悠

  轉載須知

  如需轉載,需在文章前後,註明本文來源“i-EDU投資人俱樂部”。

  注:網站轉載需在文章發佈24小時之後,且不允許直接二次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任何轉載務必帶此聲明。

  版權聲明:

  本文爲iEDU投資人俱樂部(以下簡稱“i-EDU”)原創,首發於微信號:iEDU投資人俱樂部(微信ID:ieduclub),所有權利均屬i-EDU所有。未經i-EDU授權,任何主體或個人不得複製、轉載、摘編、修改、鏈接或以其它方式展示、傳播上述內容。已獲i-EDU授權使用的內容,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i-EDU投資人俱樂部”。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它侵權行爲,i-EDU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