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之雷,商譽之雷,在過去的一年,教育+資本似乎走得較爲艱難,但是在張輝看來,教育需迴歸到本質,無論政府扶持還是社會資本進入,教育總歸是關於人的行業。“教育行業總有一羣有教育情結、想做好教育的人。尋找合作伙伴,第一要求是熱愛這個行業。”

  2015年基於“市值管理”的併購邏輯,在2019年第一季度引爆。2019年第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幾十家鉅額虧損,一時間“商譽”一詞成爲焦點。教育行業雖不在暴雷重災區,但A股教育類上市公司大部分爲跨界轉型而來,商譽問題同樣引起業界關注。三盛教育董事總經理張輝在接受i-EDU專訪時表示,當時市場部分公司的併購邏輯更多的是基於市值而非產業,未充分考慮未來的整合難度、價值觀趨同以及團隊融合等。

  教育是慢行業,應迴歸初心

  進軍教育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在採訪中,張輝提及最多的一個字是“人”。教育是一個關於人的行業,併購成功的關鍵在優選合作伙伴,投後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

  2011年12月,三盛教育的前身匯冠股份以教育硬件爲主業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發展至2015年,匯冠股份已有兩塊業務,一塊原有的教育硬件業務,一塊後續併購的精密結構業務。彼時的管理團隊在擬定未來發展方向時,立足當時上市公司的資源和能力,很自然地選擇了教育軟件,即打造教育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從後續整合難度、監管要求等多方面考慮。從硬件到軟件,再到教育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是當時上市公司最合適的策略。”張輝對i-EDU表示。

  力爭做A股最純正的教育公司

  2017年11月,三盛教育以9.4億元將旺鑫精密92%股權出售給控股股東三盛集團,在完全退出精密製造業務的同時,全面進軍教育行業。據2018年年度業績預告顯示,三盛教育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明顯,報告期內,公司智能教育裝備及服務業務同比增長約12%。

  當i-EDU提及過去一年做大的挑戰是什麼時,張輝也坦然,過去一年最大的挑戰就是政策的不確定性,即使是列入“國家戰略、政策大力支持”的教育信息化領域,相關政策也有較大的調整,如近期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各地在落地實施的過程中,亦對部分教育信息化或在線教育類公司提出了很嚴峻的考驗。

  至於實體學校,張輝也表示,無論是司法部《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還是幼兒園相關政策,都大大出乎行業的預期,未來政策如何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看得懂、幫得上、不添亂

  優選合作伙伴是重中之重

  2015年基於“市值管理”的併購邏輯,經過3年對賭期,在2019年第一季度陸陸續續暴雷。“當時市場部分公司的併購邏輯更多的是基於市值而非產業,未充分考慮未來的整合難度、價值觀趨同以及團隊融合等。同時,部分上市公司亦沒有完成對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系統思考,加上缺乏專業的併購、整合團隊。這些都是近期商譽暴雷很重要的原因”,張輝認爲。

  由於政策等因素限制,大部分介入教育行業的A股上市公司均通過併購實現,同樣也面臨着商譽問題的衝擊。再加上過去幾年資本市場的熊市以及部分被併購企業業績不達標,教育行業投融資及併購市場愈發理性,“這是好事,有利於真正踏踏實實做教育的企業”,張輝告訴i-EDU。

  “隨着二級市場的持續熊市,一級市場也逐步理性。從目前接觸的情況來看,很多教育類公司,在談合作時,估值不再是第一決策依據,更多地開始談如何賦能、合作理念及未來發展思路是否趨同等”。張輝強調。

  投後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

  企業併購繞不開的話題就是投後管理,當談到投後管理時,張輝用簡單的9個字來總結“看得懂、幫得上、不添亂”,“如果對投後管理要求更高一點,還應該有接得住。當合作伙伴不想幹或能力達不到的時候,團隊還需要能接得住這攤業務”。

  對於很多公司而言,併購的目的是爲了協同,對於協同,張輝表示,所謂的協同,可能都是僞協同。在實踐中真正的協同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障礙,這些障礙可能包括價值觀、文化、做事風格等。

  “只有找到對的合作伙伴,才能找到對的協同。對於三盛教育來說,優選合作伙伴是重中之重。我們希望能找到有意願、有能力做到細分領域前三、且具有濃厚教育情結的合作伙伴。”張輝強調。

  戰略佈局無先後,只爲優質和合適

  在戰略佈局上,三盛教育立足自身和集團的資源和能力,進一步做大做強教育信息化和實體學校,加深教育信息化和實體學校的鏈接。同時,其他能更好地加深教育信息化和實體學校鏈接的細分領域,三盛教育也在研究探討。“上述戰略佈局,並沒有先後順序,只爲優質和合適”,張輝強調。

  至於是否會考慮海外併購,張輝對i-EDU表示,除非有特別好的機會,短期內三盛教育仍將以做好自己爲主。相比國內併購,海外併購將面臨不同的監管、不同的文化,後續整合的難度更大。從歷史來看,最終成功的海外併購,基本都是“全球併購、中國整合”的產物,即引進海外優質資源,嫁接中國海量市場或融入中國產業鏈。因此,三盛教育將立足自身的資源和能力、做精做深做透,然後伺機迎接海外優質教育資源。

  結語

  在A股轉型教育企業的浪潮中,市場以“跨界教育”爲普遍歸類,以“併購轉型”爲固有印象。但在A股企業轉型教育之時,A股也同步經歷了從牛市到熊市的過程,幾年時間,泡沫化影,假象破滅。雖然2019年,政策尚未落地,資本未曾回暖,但正如張輝所言,資本市場的波動無法預判,企業應該踏實儲備過冬的糧食,積累起騰飛的基礎,然後靜候花開。

  撰文 | 時雨

  校對 | 石斛

  視覺 | 三更

  轉載須知

  如需轉載,需在文章前後,註明本文來源“i-EDU投資人俱樂部”。

  注:網站轉載需在文章發佈24小時之後,且不允許直接二次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任何轉載務必帶此聲明。

  版權聲明:

  本文爲iEDU投資人俱樂部(以下簡稱“i-EDU”)原創,首發於微信號:iEDU投資人俱樂部(微信ID:ieduclub),所有權利均屬i-EDU所有。未經i-EDU授權,任何主體或個人不得複製、轉載、摘編、修改、鏈接或以其它方式展示、傳播上述內容。已獲i-EDU授權使用的內容,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i-EDU投資人俱樂部”。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它侵權行爲,i-EDU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