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齊高僧釋道紀的故事。】

 

釋道紀初(550-)盛弘佛法,以講《成實論》知名。

門徒學成,自立門戶,道紀欣然,以為教學並成。

 

天保年中(550-559),依例秋初開講。

時,道紀引眾出鄴城南門;

有一舊門徒正引眾入,恰於城門相遇,略無退讓。

道紀曰:

「卿從何來?

 甚無禮也!

 何以與師輒對峙耶?

 既不作禮,理宜讓路。」

彼曰:「法鼓競鳴,利在聲望,焉有師徒?」

道紀不答,便自讓路。

既出城外,迴首告其屬曰:

「吾講《成實論》積三十載,開導門徒,望有功夫。

 解而後行,此乃古訓。

 今解而不行,還如不解;徒失前功,終無後利。

 往不可追,來猶可及,吾有他計,請皆返京。」

 

道紀遂退掩房門,廣讀經論,為開化士俗而撰《金藏論》七卷;

分門別類,如寺塔幡燈之由、經像歸戒之本,包羅一代教化。

 

論成之後,道紀東七里,遍集方圓七里內男女,為講此論,七日一遍。

前往之時,必自荷擔,經書、佛像置一頭,老母、掃帚另一頭。

境內有塔,道紀即掃。

常語人曰:

「經不云乎:

 『掃僧地大如閻浮提,不如掃佛地一掌大,因智田為勝。

  親供母者,以其福與登地菩薩齊等。』」

故為母縫補、衣著、飲食、大小便利必自經理,不許人代。

或有助者,道紀曰:

「此吾母,非他人之母,身體之累皆由吾身。

 有身必苦,何得以苦勞人?

 所以身為苦先,幸勿相助。」

以此勉勵道俗,從者眾多。

又勸人奉持八戒,不許屠殺。

七日結束,又轉至前,還依上事,周歷行化。

數年之間,鄴城近郊,奉其教者,十戶有九。

 

後不測其終。

 

(唐 道宣《續高僧傳》略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