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汽藍谷總經理鄭剛因身體原因離職後,2月繼任的馬仿列剛上任就迎來了第一場考驗。對於他而言,北汽新能源連續兩月的銷量下滑顯然考量的並不只是其產品的技術更是領導的藝術。

  ——寫在前面

  近日,北汽藍谷發佈了子公司2019年的2月產銷快報,數據顯示,北汽新能源2月產量同比不僅繼續下滑,而且下降幅度還達到了驚人的91.77%,同時2月銷量上北汽新能源也進一步下跌,其2月銷量僅爲2967輛,同比下降了34.33%。而1-2月份,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已下滑40.37%,累計銷量僅7000餘輛,這也是北汽新能源進入2019年後連續兩個月銷量大幅下滑。

  事實上,作爲去年新能源車市的銷量冠軍,去年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達到了15.8萬輛,同比增幅達50%以上,而到了2019年銷量就出現大幅下滑,難免會引起關注。

  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北汽新能源銷量已經下跌了43.66%,而2月份繼續下跌同樣讓人好奇,有一種聲音認爲,北汽新能源銷量產量下跌主要受新能源車補貼減少影響。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人士透漏,新的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將會很快出爐,補貼力度下降退坡已成定局,同時未來地方補不“補車”,有可能會“補電”也成爲了新的方向。此前小鵬G3就因補貼下滑而上調了新車售價,廠商的壓力可見一斑。

  事實上,早在2018年,根據《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新能源車的補貼已經開始根據工況續航能力、電池密度、百公里電耗三個角度衡量,對於續航差、電池密度低、耗電量高的產品降低甚至取消補貼,彼時包括北汽新能源在內的諸多電動車產品都受到了影響。

  而隨着今年補貼進一步趨嚴,北汽新能源顯然也會面臨更大的考驗。尤其是主打低端的北汽EC所受影響更是首當其衝。

  當然,補貼下滑或許只是一方面源於,此前也有媒體報道稱,北汽新能源爲了應對新情況,也在主動調整電池配套,按照“高質量發展”思路進行優化,包括青島、常州等生產基地也在進行換代車型的設備改造等工作,新車型EX3量產下線後北汽新能源銷量將會得到大幅反彈。

  按照目前態勢,北汽新能源產銷同比大幅減少很可能是受補貼退坡和自身產品升級雙重壓力驅動,而根據北汽新能源規劃,其2019年銷量目標定位了22萬輛,如果接下來北汽新能源銷量還不能實現反轉,那麼其銷量目標顯然難以達成。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新能源車向含金量更高的2.0時代過渡,各大廠商都在拿出更具誠意的產品,而非簡單的“政策車或者油改電”,諸如比亞迪EV500、榮威ERX5、吉利幾何A、長城歐拉系列等都有着不錯的品質表現,這同樣對北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重量的同時也必須重視質量。

  至於北汽新能源銷量能否在3月回暖?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