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世界首座100 kWh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誕生,併成功爲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供電。此項成果由中科院物理所和中科海鈉研發團隊共同完成,標誌着我國率先實現了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的示範運行。

在能源消費轉型迫在眉睫的關鍵時期,儲能技術的研究與發展對我國能源結構的變革具有重要驅動作用。當前,壓縮空氣儲能、高溫鈉電池、鉛酸電池、液流電池、鋰離子電池等儲能技術並行發展,並在破除地域、環境和資源等制約條件方面各有千秋。與鋰離子電池具有相同工作原理與相似組件構成的鈉離子電池因具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靈活便攜、能量轉換效率高、循環壽命長、安全性能好、免維護等諸多優勢,在儲能領域的應用前景備受關注。

中科院物理所自2011年起致力於低成本、安全環保、高性能鈉離子電池關鍵材料與技術的研發,獨立開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鈉離子電池體系。2017年中科院物理所聯閤中科海鈉公司在江蘇溧陽開展中試技術研究,有序推進關鍵材料放大製備和生產、電芯設計和研製、模塊化集成與管理。目前,已經建立了百噸級的正、負極材料生產線,建成了MWh級產能的電芯生產線,開發出能量密度爲120 Wh/kg,循環壽命達2000周的鈉離子電芯,完成了鈉離子電池在電動自行車、家庭儲能櫃和低速電動車上的示範運行,確立了我國在鈉離子電池基礎研究和產業化的國際領先地位。

此次研製成功的100 kWh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由陳立泉院士親自啓動,爲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供電,可實現“谷電峯用”的用電模式,節約用電成本,另外,在電網停電時也可作爲應急電源使用。該儲能電站的推出有效迴應了綠色、高效、安全等能源變革新需求,將推動我國清潔能源技術應用邁向新臺階,有力提升我國在儲能技術領域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特別感謝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STS)計劃、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海淀原始創新聯合基金項目對該項目的支持。

圖1. 30 kW/100 kWh 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投入運行

圖2. 與會領導嘉賓合影留念

編輯:重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