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陳燕珩╱台北報導】

「建築詩人」王大閎設計的國父紀念館為台北重要紀念性建築,1972年興建至今卻未有文資身分,僅列冊追蹤。館方2年前展開跨域加值計畫,預計整修館內展廳、園區環境等,不過日前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將國父紀念館提報文資,全區已是暫定古蹟,不得任意更動,後續整修時程勢必受影響。

王大閎為台灣現代主義建築第一人,建築特色是在西方現代主義架構上,融合中國傳統木構造柱列、窗櫺、門扇等設計,創造無數經典之作。今年5月王大閎辭世,為避免他的建築遭拆除破壞,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提報20多棟建築,盼市府盡速指定文資身分。

文化局11日安排現勘,文資委員詹添全強調,這座建物50年來沒有沉陷、變形,地坪看不到裂縫,施工品質非常好,顯示王大閎的建築對結構系統有很大的啟發。

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表示,早期就有聲浪質疑,中正紀念堂是國定古蹟,國父紀念館怎能沒身分?儘管文資價值需待審議而定,但現階段國父紀念館已是「暫定古蹟」,比照古蹟辦理,有任何整修工程,須提報文化局,建議館方現在就提整修計畫,縮短時程,同時回報主管單位文化部,後續工程勢必會延後。

國父紀念館館長林國章說,館方從2016年展開為期7年的跨域加值計畫,整修大會堂、展場,並進行園區鋪面、植栽等整理,各面向都已有規畫。

館方當然希望有文資身分,卻也

擔心分年整修計畫會受影響,

希望後續審議行,會盡力

配合文化局指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