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是個很模糊的概念,題主如何定義「穿透力」?

這裡我把「穿透力」理解為以下兩個方面:1、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衰減的快慢;2、聲波繞過障礙物繼續向前傳播的能力。

先看第一點,由於介質具有粘性,隨著聲波的傳播,介質分子間的非彈性碰撞會使聲波振動能量逐步轉化為介質的內能,造成聲波的衰減。聲波衰減的公式是這樣的(懶得手打了,維基百科截圖)

可以看出頻率越高聲波衰減越快。從物理圖像上可以這麼理解:聲波頻率越高,介質分子振動越快,越容易與周圍的分子碰撞而損失能量。因此次聲波的衰減要比超聲波慢得多。

再看第二點,聲波繞過障礙物靠的是衍射,當聲波的波長和障礙物的尺寸相似或更大時,衍射現象才會顯著。低頻聲波的波長更長,更容易繞過大塊的障礙物。如果你有個喜歡大聲放音樂的鄰居,你就會有直接的體驗:隔了幾道牆以後,音樂裏的高頻部分基本上就聽不到了,只能聽到底鼓的蹦蹦聲和貝斯的邦邦聲,就是這麼個道理。


振幅相同?

概念搞清晰一些..... 穿透力是個啥概念?


超聲波等高頻聲音一個振幅週期內的波長是很短的,穿透力當然弱。但是我們做超聲檢查時,超聲波的穿透力卻增強了很多,這使我很懵逼。一般聲音越低,波長越長,穿透力越久。比如你在遠處聽一個聲音,高頻音絕對沒有低頻音清楚,對吧。所以次聲波穿透力當然很持久,有的次聲波能繞地球好多圈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