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玉而誕”的賈寶玉,在抓週的時候,偏偏抓了些女人的釵環脂粉。這簡直是當衆給了政老爹一記重擊。本來嘛,“銜玉而誕”難道不是“祥瑞”嗎?這個兒子不是應該天賦異稟,承擔着光耀門楣的責任嗎?怎麼能只愛女人的釵環脂粉?

  從此,對於賈寶玉這個兒子,賈政極其不待見。儘管長大成人後的賈寶玉“神采飄逸,秀色奪人”。賈政見了兒子,不是橫眉冷對,就是百般指責;賈寶玉見了親爹,“把膽子都唬破了,見了他老子還不像個避貓鼠兒”。

  然而,到了《紅樓夢》第七十八回,這對關係緊張的父子之間,氣氛忽然融洽了起來。這只是因爲“賈政年邁,名利大灰,起初天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就思及祖宗們,各各亦皆如此,雖有深精舉業的,也不曾發跡過一個”。

  賈政自己都“名利大灰”了,對兒子也就不在苛求了,看待賈寶玉的眼神,也開始溫和起來了。這不,當有人請賈政“尋秋賞桂花”時,賈政反而“因喜歡他(賈寶玉)前兒作的詩好,故此要帶他去”。

  然而,賈政和賈寶玉的這一去,卻帶回來一個讓薛家很尷尬的消息。

  話說賈寶玉回來,王夫人忙着問道:“今日可又丟了醜了?”賈寶玉笑道:“不但不丟醜,且拐了許多東西來。”接着,就有婆子們從二門的小廝們手上,把賈寶玉“拐了”來的東西送進來:扇子三把,扇墜三個,筆墨共六匣,香珠三串,玉絛環三個。賈寶玉向母親一一介紹道:“這是梅翰林送的,那是楊侍郎送的,這是李員外送的,每人一份。”

  一句“梅翰林”,不由得讓人心頭一驚——這不就是薛寶琴的公公嗎?第五十二回,薛姨媽半吐半露的告訴賈母:“可惜這孩子(薛寶琴)沒福,前年她父親就沒了……那年在這裏把她許給了梅翰林的兒子……”

  第四十九回,薛蝌帶着妹妹薛寶琴進京發嫁,卻遲遲沒有動靜。直到第五十七回,薛寶釵才說出了原因:“偏梅家又閤家在任上,後年才進來,若是在這裏,琴兒過去了,好再商議你這事,離了這裏就完了。如今不先定了他妹妹的事,也斷不敢先娶親的。如今倒是一件難事……”

  原來,薛家進京發嫁寶琴,寶琴的婆家卻閤家都在任上,對此,薛家竟然一無所知,就這麼稀裏糊塗的來了。

  據薛寶釵講,梅家“後年才進來”。同一年,賈敬賓天。第七十六回,賈母和尤氏說:“這話很是,我倒也忘了孝未滿,可憐你公公已是二年多了……”

  所以,賈寶玉在七十八回見到的這位“梅翰林”,毫無疑問就是那位在外任上已經期滿,返回來京城的薛寶琴的公公。

  從薛寶琴爲了結婚進京,借住賈府,到梅家回來,薛寶琴已經在京城等了梅家兩三年之久。按說,梅家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應該把這位等了自己家這麼久的兒媳婦接過門。可是,並沒有。一直等到薛蟠結了婚,賈寶玉在家病了至少一百天,薛寶琴依然沒有等來梅家的喜訊。

  這不僅僅是讓薛寶琴很尷尬,更重要的是薛家的尷尬。梅翰林不來提親,是因爲對薛寶琴不滿嗎?並不是,而是因爲對薛家的不滿,嫌棄或者輕視,以至於帶累了無辜的,優秀的薛寶琴。

  梅家爲何嫌棄了薛家,《紅樓夢》中沒有寫明,但也不難推斷。薛家進京若干年,一直借居在賈府,任是誰都能看出薛家的落魄了。薛家的薛蟠,胡作非爲,是有名的“呆霸王”,根本難以撐起薛家的門楣。這一切,都是梅家嫌棄薛家的因素。

  賈寶玉和父親出門做客,帶回來的一句“梅翰林”,把薛家的尷尬,暴露的淋漓盡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