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靈(微信公衆號:吳曉波頻道)

3月5號,褚老離世。

企業界大佬柳傳志、王健林、潘石屹等紛紛發文悼念,先生的創業精神激勵着一代代中國企業家。

2001年出獄後,他果斷放棄親朋好友安排的養老生活,選擇種橙。

白手起家困難重重,褚老吃住都在橙園。75歲高齡的老人,每月下地十幾天,種橙子研究橙子;爲了尋找水源,一天爬幾個山頭。

橙子掛果時,不是掉果子,就是果子口感不好,他晚上睡不着,半夜12點爬起來看書,尋找解決辦法。

傳統的觀點都是農作物70%靠天,他用先進的、科學的觀點來經營,將對老天的依賴降到30%。

曾有投資公司想運作“褚橙”上市,他連連擺手,說怕虧了股民,讓別人在背後指指戳戳。關於他的勵志故事實在太多……

本期咪咕悅讀匯,爲大家推薦來自張小軍的《褚時健管理法》,本書記錄了褚時健一生中的管理事蹟,凝結了其管理的所有智慧,希望大家可以從本書中讀懂褚時健的管理藝術,領悟他的管理之道。

褚時健管理法

(節選)

張小軍

褚時健做事非常果斷,從不猶豫,不僅表現在戰略決策上,甚至在任何一件小事中都能顯現出來。

一次,褚時健辦公室走進兩個身穿米灰色廠服的中年男子,他們是來褚時健這兒告狀的。

原來這兩個人一位是質量檢驗員,一位是車間主任。有次在檢查中,該車間的一根香菸鋼印旁邊帶了一點點墨,不細看發現不了,但質檢員把包裝箱撕了,判斷這箱煙不合格。

車間主任不服氣,就私下把質檢員在廠裏工作的臨時工女兒辭退了。

車間主任說,質檢員是故意刁難,爲難他們車間,褚時健也聽明白了事情原委,他對讓質檢員離開,把車間主任留下,當即說了幾句話:“多的不說,我只說三句。一、你給他姑娘賠不是;二、你把人請回去,原來幹什麼還幹什麼;三、不按前兩條做,我只得調換你的工作位置。”

比錯誤決策更糟的是猶豫。

褚時健有一句話,錯誤永遠都比猶豫強。這是企業家該有的決斷力。

褚時健的決斷力有多強?有個故事,褚時健在玉溪捲菸廠鼎盛時期,進行多元化戰略,在入股大朝山水電站時,對方答應褚時健提出的三個條件後,褚時健當即拍板。幾十億元的投資,幾分鐘就決定了。

褚時健剛到玉溪捲菸廠的時候,壓力非常大,每一個決策都關係到工廠的命運,不幹沒有出路,只能幹好,幹壞一件都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自1981年開始,玉溪捲菸廠逐步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每一次都是一趟冒險之旅。如果產出不理想,如果管理跟不上,都無法償還貸款。但對於褚時健來說,要幹就一定要幹好,要廠長,就是要他帶領企業走出困境,再難的決策也一定要果斷堅決。

迅速決斷需要長時間積累。

爲什麼中國很少見如褚時健這般的企業家?因爲實在難以找到一位能像褚時健一樣有如此魄力和決斷力的企業領袖。

投資大朝山水電站的決策僅僅在幾分鐘內完成,用2300萬美元引進設備,也是在一小時之內更改的數字,如果沒有褚時健的這種決斷力,玉溪捲菸廠不可能在那麼短的幾年內就一躍成爲世界一流菸廠。

在當時的體制和經濟環境下,機遇和信息稍縱即逝,留給企業發展的機會並不多,大家各自都在共同的體制下發展,在機會來臨時,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褚時健一樣果斷乾脆,而一旦在該做出決定的時候猶豫,就會錯失良機。

企業家失敗的原因很多,但成功的企業家身上都有很多共性,果斷出擊是他們的特點,平庸之輩只會等待、猶豫不決,尋找藉口拖延,也不可避免地優柔寡斷。

褚時健是積極主動的,他做事不會瞻前顧後,即使冒風險,即使是錯誤的決策,褚時健也會做出迅速判斷和選擇。

不過,褚時健做過的很多決策,大多是非常成功的,爲什麼他失誤的機率很小?

主要原因有幾個:首先是得益於他的戰略眼光,他不會居於一隅,從一開始就帶着很長遠的目光去做企業。

其次,他對市場和政策非常敏銳,他帶領的玉溪捲菸廠是最早根據國際化市場規律去生產銷售產品的,他對政策和時局的把握比任何人都要早,都要準確。

最後,他善於學習,他對信息的吸收,對經驗的綜合和運用,對未來的估計和推測,都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並形成明確的指令,這背後離不開他大量的知識積累。

德魯克如此描繪決斷力:“要在索取信息的廣度和深度之間做出某種權衡,他就像一隻在捉兔子的鷹,鷹必須飛得足夠高,才能以廣闊的視野發現獵物,同時它又必須飛得足夠低,以便看清細節,瞄準目標進行進攻,不斷地進行這種權衡正是戰略家的任務,一種不可由他人代替的任務。”

可見,決斷力是需要企業傢俱備綜合能力的,是一種複雜的合力,包括了洞察分析、魄力、創新變革、行動實踐等各個方面的能力,決斷力不是一種輕鬆學會的能力,背後包含的要素更是考驗企業家的智慧。

更多內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