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啓 真 愛,趁 現 在

文|藍曼卿

據說,人的一輩子有三次出生:

一次是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形成生命之初的受精卵,一次是母親將我們從子宮中生下來成爲人世間的一員,還有一次就是選擇成爲真正的自己

我們無法選擇前兩次出生,但是可以選擇成爲怎樣的自己。

01

最近爆紅的家庭劇《都挺好》被稱爲“原生家庭殘酷物語”,姚晨飾演的蘇明玉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關於劇情的話題幾乎每天都能上微博熱搜,比如“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原生家庭”的討論鋪天蓋地。

排行第三的蘇明玉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她聰明能幹,成績優異,但因爲母親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在家庭生活中一直遭受着不公平待遇

大哥蘇明哲是清華高材生,留學美國錢不夠,媽媽二話不說,就賣了女兒住着的那間房

二哥蘇明成讀書找工作,媽媽省喫儉用又賣房供着他,買車買房爲他娶媳婦;

然而蘇明玉原本可以考上清華,媽媽卻讓她去讀免費的師範生。

在衣食住行上,和兩個哥哥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

“你是個女孩,你怎麼能和兩個哥哥比呢?我們只負責養你到18歲,你以後還要嫁人,到老了,我們也不需要你養。”

現實生活中,像蘇明玉這樣揹負着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並不在少數。

有些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童年的陰影。

金馬影后春夏就曾在《奇遇人生》中說過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我的家庭中所有的女性都離過婚,幸福的婚姻是什麼樣子的,我沒見過。我很期待在婚姻這件事情中獲得愉悅感,但是這種美好如何放大和延伸我沒有學過,很害怕無法維持它。”

她的成長軌跡包括父母離異,父親死在監獄中,學習成績差不停轉學,偷竊,早戀,與年長自己20歲的男人戀愛……

在給饒雪漫的自薦信中她寫道:

“我偷偷喜歡過我二姨的老公和我三姨的老公,還有我媽媽的男朋友,一度芳心暗許,覺得這世界上不會再有對我這麼好的男人了,直到我長大明白他們的好是因爲我是這個家庭的一部分不是因爲我。我大概可能傷心過?我忘了。 ”

原生家庭的支離破碎讓她極度缺乏安全感,渴望親密關係卻無法建立健康的關係。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如果你是蘇明玉或者春夏,你能跟原生家庭斬斷關係重新開始嗎?

我想說,能,但是非常的難!

02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有那麼嚴重,不可改變嗎?

在《奇葩大會》上,馬東問武志紅:

“很多人把長大以後的所有不順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礙,過不了的接人待物的那些門檻,都歸結爲原生家庭問題,有那麼嚴重嗎?

武志紅回答說:“在我看來,這個事很嚴重”

“家庭是社會的濃縮,人是家庭的濃縮。我作爲一個精神分析師,找我的精神分析師治療已經三年多了。治療得越深,越來越深刻地感知到,我之所以成爲現在這個樣子,和我原生家庭的聯繫實在是太緊密了。”

連高曉鬆也現身說法講起了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因爲對原生家庭的不滿,導致年輕時候出現很多問題。

原生家庭是成長的原罪嗎?

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要看你自己的選擇。

東野圭吾就曾在《時生》一書中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比如,炫夫狂魔蔡少芬。

蔡少芬的父親去世的很早,母親濫賭成性,她從小過着顛沛流離、四處躲債的生活。

從17歲出道開始,掙的錢全部用來爲母親還賭債,母親竟還設局逼她與富商交往;不堪重負的蔡少芬最後宣佈斷絕母女關係,同時擺脫劉鑾雄的照顧。

她將心思放在自己身上,重塑內在與性格。

經歷過抑鬱、自殺、絕望的蔡少芬,卻沒有把原生家庭的錯帶到現有婚姻中。

她努力拼搏,事業蒸蒸日上,遇到了真命天子張晉,擁有一份幸福的婚姻。

蔡少芬說:“我恨過我媽媽,但現在已經不恨了。”

她終於活出了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沒有人能夠真正逃離原生家庭的影響。

如果用“原生家庭決定論”來藉口推脫,那麼我們的父母也可以責怪他們的上輩教育,以此類推,或許你個人的成敗得失皆是因爲千萬萬年前人類物種的進化的錯誤——那隻最早直立行走的類人猿。

李鬆蔚說,“原生家庭”是“被製造出來”的問題,是用來諉過他人,迴避人生責任的。

這話雖然太過偏激,可我們也該清醒地認識到:

即使有一個超爛的原生家庭,只要我們想要改變,還是可以擺脫的。

心理學家阿德勒也曾經說過: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永恆不變的,而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決定。只要你願意,性格隨時隨地可以改變。

03

時光不能倒流,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卻有權選擇未來。

就像《都挺好》裏的一句臺詞:“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但你也可以選擇放下。”

認識到改變的權力,一直都握在自己手裏,是最關鍵的事。

因爲需要你,也只能是你,做出選擇,併爲自己的選擇負責。與原生家庭和解的過程,只有你纔是自己的原生影響力!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