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潛伏在眼球中的定時炸彈

春節假期結束後,互聯網上開始流傳一個像輕飄飄的段子一樣的新聞:

「女子春節連續熬夜追劇,導致視網膜脫落……」

因長假導致的眼病患者增多,在媒體上並不是第一次。

「長假眼病患者增多:女子熬夜追劇導致視網膜脫落」。

「80 後小夥白天看電腦晚上玩手機導致視網膜脫落」。

公衆通常的反映就是,看看標題,搖搖頭,也許會少熬幾個手機相伴的漫漫長夜,但時間不會超過三天。

然而,看電腦玩手機就足夠讓視網膜脫離了嗎?

這一次,專業人士沒有放過這個問題。

微博上,「協和眼科醫生 Dr 謝」出來解釋:熬夜追劇儘管會造成很多問題,卻不大可能會直接造成視網膜脫離。造成視網膜脫離的原因通常是:高度近視、老化、外傷、糖尿病等。而考慮到那名女子有 700 度的近視,「推測其發生視網膜脫離前視網膜已有病變了」。

視網膜脫離,也許是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的後果中最爲嚴重,卻是不那麼廣爲人知的一個。

近視導致視網膜脫離的主要原因是因爲它影響到了眼球的形狀。

健康成人的眼軸長度約爲 24 mm,近視會導致眼軸拉長,直到 17 世紀,人類才發現了這一點。大約近視度數每增加 250~300 度,眼軸增長 1 mm。

在因近視而變長的眼球面前,緊貼在眼球壁最內層的視網膜就變成了尺寸太小的絲襪,長期的拉扯之下,它變薄,並出現孔洞。

孔洞出現後,液化的玻璃體通過裂孔流入到視網膜的後部,直到把它從底層組織上剝離下來。

一項 2005 年發表的針對中國高度近視人羣的研究表明,眼軸長度小於 30 mm(約 1800 度)時,視網膜裂孔的發生率有 6.4%,而眼軸長度大於 30 mm時,視網膜孔裂的發生率上升到了 30%,機率提升接近 5 倍。

脫離的視網膜並不會掉落到什麼地方,但它喪失了供血,這會導致感光細胞營養受損,發生凋亡和變性。

學術雜誌上說:視網膜脫離「發病急,進展快,如不及時的治療,視網膜細胞會發生變性和萎縮,致盲率幾乎是 100%」。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高度近視就如同一顆潛伏在眼球中的定時炸彈。

孔源性的視網膜脫離,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年齡。

在西方的數據中,大約 60~70 歲的人羣是視網膜脫離的發病高峯。而在年輕人發生視網膜脫離的原因多半是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

除了眼軸變長對視網膜的牽拉,近視還能加速玻璃體的液化,這些都是發生視網膜脫離的必備條件。

來自香港的研究發現,高度近視是兒童發生視網膜脫離的主要原因。

視網膜脫離的發生率不高,卻也不罕見。

根據來自美國、歐洲和新西蘭的數據,非創傷性視網膜脫離每年的發生率大約有萬分之一。

在中國,並沒有大規模的數據,本世紀初,兩個獨立的小規模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每年的視網膜脫離發生率大概在 7.98/10 萬(北京)和 17.9/10 萬(上海),這個數字大約是 2016 年中國 HIV 發病率的 2~4 倍。

在百度的高度近視吧,視網膜脫離是與近視手術並駕齊驅的熱門話題。

甚至在著名的分享網站小紅書上,輸入「視網膜脫落」,你便可以看到上百條包含個人分享、就診經歷在內的視網膜脫離案例,一個姑娘在發生視網膜脫離後寫道,「醫生說視網膜脫落是命中註定的事……」

北京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協作組的調查發現,北京市 35 所醫院就診的視網膜脫離患者中,近視者佔 66.49%,大於 600 度的高度近視者佔 33.8%,考慮到目前高度近視在人羣中所佔的比例不到 2%,其發生視網膜脫離的巨大風險,可見一斑。

多數的視網膜脫離發生在 30 歲之後,但在中國,並沒有關於這些患者年齡結構方面的數據。

在同仁醫院的高度近視門診,眼科副主任醫師喬利亞向我們提到:「高度近視引起周邊部視網膜格子樣變性有年輕化的趨勢,我接診過的年齡最小的是 11 歲。」

視網膜脫離的那個瞬間是什麼感覺?

圖片來源:123 圖片庫

視網膜脫離的那個瞬間是什麼感覺?

35 歲的 L 回答我:「眼前一黑,就像掉下來一塊黑幕,把視野的 1/3 遮住了」。

去年的 12 月,坐丈夫的車下班回家,毫無徵兆地,L 有着 1100 度近視的右眼發生了視網膜脫離。

在喬利亞醫生的診室,一位前來就診的中年婦女告訴她,自己的一隻眼睛配眼鏡時「加了度數也不管用了」,裂隙燈檢查發現,她的眼睛發生了嚴重的視網膜脫離,需要儘快手術。

發生在周邊部視網膜的小裂孔患者很難察覺,往往是情況嚴重,視力出現問題,纔想起來去醫院。

在醫學上有一個詞叫病理性近視,主要表現是高度近視伴有視網膜變性、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劈裂、視網膜脫離、視網膜出血等,發展方向是致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約 1% 的西方人和 1~3% 的亞洲人患有病理性近視。

去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伊恩?摩根發表綜述文章指出在:最近的全球近視大流行是近視與高度近視的雙流行。在英國眼科學雜誌上的一篇社論題目叫:「病理性近視能有多瞎?」(How blinding is pathological myopia ?)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 年發佈的「近視與高度近視影響報告」中曾提到:「近視與青光眼和白內障的高風險相關」;「近視性黃斑變性(MMD)是近視患者視力損害的最常見原因,約 10% 的病理性近視患者會發生 MMD,其中,30% 的病例是雙側性的」,也就是說,1/3 的 MMD 一隻眼睛都不會給你留下。

所謂的黃斑,是視網膜中心的一塊區域,因爲富含葉黃素,所以比周圍視網膜顏色偏暗而得名。那裏是眼部的視覺中心,是視力最敏銳的地方,那裏發生的病變,很容易造成嚴重的視力損失。

目前,已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多項研究指出近視性黃斑變性對失明病例的貢獻——它是日本的最主要致盲原因;是臺灣老年人羣中視力損失和失明的常見原因;是上海新發失明病例的主要成因;對 40 歲以上的香港居民而言,它也是導致視力受損的主要原因。

有報道指出:高度近視(度數超過 600 度)引起的併發症(例如黃斑變性等),已成爲我國 45~59 歲工作年齡層雙目失明的第一主因。

順便說一句:近視手術只是讓患者摘掉了眼鏡,並不等於治好了近視,由近視引起的眼底併發症並沒有改變,近視手術也無能爲力。

在喬利亞醫生的診室,一個 2300 多度近視的剛過 20 歲的年輕的男孩前來諮詢近視手術,他發現自己的近視度數可能已經超過了手術可以恢復的範圍——傳統的激光手術,一般用於矯正中低度近視;而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ICL)最高只能糾正 1800 度,他需要做兩個手術,纔有可能實現摘掉眼鏡的願望。

由高度近視到視網膜病變是一個水滴石穿的漫長過程,研究顯示,14 歲時近視度數與隨後的視力喪失之間似乎存在相關性。

這也意味着,如果不加關注,青少年時期的酒瓶底眼鏡往往導致的是中老年的視力損失。

作爲一個近視的中年人,這結論很讓人無奈。在人均壽命有了大幅增加的今天,人們對眼睛的保質期增長有了更迫切的需求,然而,眼睛的耐久度卻變得更差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這不是一個人的麻煩,你會有很多同伴。

根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2016 年發佈的那份《國民視覺健康報告》,目前,我國近視的總患病人數在 4.37 億~4.87 億之間,高度近視人數則有 2900 萬~3040 萬人;而到 2020 年,我國的近視患病人口將接近 7 億,其中,患有高度近視的總人口將達到五六千萬人。

目前看來,幾乎沒什麼特別靠譜的辦法可以逆轉已經發生的近視。

對於已經形成的高度近視,每年或每隔半年定期檢查眼底,將眼底病變扼殺在萌芽中,這幾乎是目前唯一的辦法。

而對於那些尚未戴上厚厚的酒瓶底眼鏡的青少年,大力進行近視防控,延長下一代人眼睛的保質期,也許還可以試試。

近視開始的年齡越來越小

圖片來源:123 圖片庫

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是遺傳與環境的共同結果,它首先源自基因。

近視涉及的基因種類繁多,通常,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爲,父母一方近視,子女有 50% 的概率也近視,父母雙方都近視,子女則有 85% 的概率患上近視。

然而,在新世紀的這場近視大流行中,專家們卻不得不承認,環境因素居功至偉。

在 2015 年,《自然》雜誌的「近視爆發」一文中,曾提到了中國的近視激增,「60 年前,這裏只有 10%~20% 的人近視,而今天,90% 的青少年戴上了眼鏡。」

在隔壁的同仁驗光配鏡中心,工作日的上午,全是散瞳後戴着小墨鏡前來驗光配鏡的青少年和特意請假陪同的家長。

這些看上去大多隻上小學的孩子們中,有「爸爸媽媽都不近視,只有他一個人(戴眼鏡)」的;有「從去年寒假到今年寒假漲了 200 度」的……

一個同樣小學高年級女孩的媽媽則很焦慮地問:「每次配鏡漲個一兩百度,怎麼才能停止她度數增長呢?」

一個 10 歲男孩的父親向我提到,孩子班裏幾乎百分之七十都戴上了眼鏡,男孩的眼鏡已經有 400 多度了。一位醫生向我分析,這個年齡達到 400 度,將來高度近視跑不了了。

近視在孩子們中發生,近視開始的年齡越來越小,這很不妙。

去年,致力於近視防控的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楊智寬曾告訴我們:「學齡兒童近視進展快的、度數高的,以後更容易進展爲高度近視。」

而另一個眼科醫生們的經驗是,每逢大考過後,會是孩子們配鏡的高峯。

在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前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寧利主持的一項全球聞名的兒童眼病調研項目——「安陽兒童眼病研究」中,對當地學齡兒童 5 年的隨訪顯示:孩子們在小學一年級的近視率是 5.8%,到了小學六年級,近視率變成了 59.1%,而到了初中畢業,這個數字已經升到了 81.7%。從小學入學,到初中畢業,9 年義務教育完成,中國近視人數激增的大業也基本完成。

而這一切的原因,根據自然雜誌的那篇文章的分析,也許來自於,過度用眼,眼睛不能得到足夠休息,以及,缺乏戶外運動。

形勢已經嚴峻到了一定的程度,去年九月,由從教育部到體育總局在內的八大部委曾聯合發佈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各省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近視防控工作。」

今年的兩會會場上,曾經多次倡導從建立青少年眼部檔案到增加戶外活動的王寧利再次提到了近視的防控,這次,他認爲情況已經更加嚴峻:近視眼防控的主戰場和主要羣體應該擴展至幼兒園。(責任編輯:楊璐)

本文首發於公衆號「偶爾治癒」

參考文獻:

1.The Impact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WHO, 2015

2.The myopia boom. Nature, 2015

3.Retinal detachment. BMJ ClinEvid, 2010

4.High Myopia Progression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a Nonselected Group of Danish 14-Year-Olds Followed Over 40 Years.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2005

5.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ripheral Retinal Degeneration in Chinese Adults with High Myopia: A Cross-Sectional Prevalence Survey .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2005

6.病理性近視眼的遺傳流行病學研究.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2000年

7.北京市城區及近郊區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發病情況調查. 中華眼科雜誌,2002年

8.Myopia: its historical contexts.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