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理監事會議會後記者會-顏輝煌。(圖/記者黃克翔攝)
▲央行外匯局局長顏輝煌。(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劉姵呈/臺北報導

央行今(6)日公佈今年4月外匯存底4,648.28億美元,較上月底微幅增加7.50億美元,已連續6個月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外匯局局長顏輝煌表示,4月外匯存底增加主要是因為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以及4月歐元下跌0.4%,稍微削弱外匯存底的成長力道。而儘管美元強漲,讓其他非美貨幣匯率波動大,但央行外匯操盤強,戰贏匯率波動,連新臺幣都非常穩定。

央行外匯局表示,由於4月臺股上漲3.07%,外資買超上市櫃臺股達新臺幣583億元,使得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臺幣存款餘額折計達3859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83%。

影響外匯存底另外一個因素是匯率,央行表示,4月美元指數上揚0.2%,非美貨幣均小幅貶值,雖然相關歐元、人民幣等外幣資產摺合成美元後略有減少,但4月外匯存底續創新高,主要還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挹注。

請繼續往下閱讀...

媒體關注新臺幣匯率的波動相當穩定,央行也表示,新臺幣匯率是由市場機制、供給與需求來決定,而且新臺幣本身的特性就是波動較小,不會像韓元容易大漲大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