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消息,商用車企業診修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供應商“瑞修得”正式宣佈完成1500萬元Pre-A輪融資。據悉,本輪融資將用於加大產品技術研發投入、升級智能診修服務體系、加強市場營銷及加速全網絡平臺搭建。

  瑞修得成立於2014年9月,致力於爲商用車整車廠及其上下游企業提供故障診修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希望通過上下游聯動、跨車系整合、車聯網融合和智能診修等雲管端開放技術幫助合作伙伴及用戶提升故障診修效率和準確率,降低維修成本。創始人李留海作爲連續創業者,擁有超過20年ICT和互聯網相關經驗,以及大型技術研發團隊管理經驗。是早期電信“九七”工程軟件架構設計和實施核心成員。

  發現市場需求,亟待提升行業效率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商用車體量已經逼近4000萬輛,每年維修保養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元,其市場規模與乘用車市場相當。據瞭解,商用車廠商的淨利潤率低,而質保期內的維修服務成本卻高達收入的1.5%-3%,商用車廠商的生存環境越來越艱難,整個行業主要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商用車經常重載且長途運營,耗損嚴重,容易頻繁產生故障,但異地維修難,運力保障成爲一大難點;第二,商用車後市場領域的維修服務體系處於混亂且分散階段,資源相對分散,行業效率低;第三,受排放管控升級影響,商用車近幾年電控化提速加快,電氣電控類故障越來越多,診斷維修技術遠遠落後。維修時換件測試率高,易產生誤判,相關錯件率高達30%-40%。

  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讓李留海看到了商用車後市場的機會,商用車維修市場亟待提升行業效率,釋放科技紅利。“創業之初,瑞修得便深耕商用車維修市場”李留海表示,“我們看到了市場的需求,創立這家公司是希望通過技術解決行業難題,爲整車廠及上下游企業降本增效。”

  專業技術力量,主打B端服務,向C端用戶延伸

  商用車後市場同乘用車後市場相比,在服務站、客戶需求、維修保養對應的規則方面表現各不相同。而瑞修得選擇從診修技術切入商用車後市場,其業務主要圍繞三方面展開:

  § B端:爲商用車整車廠、零配件廠商提供智能診修一體化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搭建智能診修平臺,提升企業診修效率,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化、數據化;

  . 將廠家分散在各處的診修技術資源整合至雲端,綜合應用於維修問題的解決。

  . 面向中小企業提供基於SaaS的整體解決方案,方便企業託管運營;

  § C端:面向用戶保修期外的維修訴求,幫助車主匹配維修服務,監督服務流程,提升維修透明度;實現車輛全生命週期管理;

  § 技師端:通過與校企合作培養技師團隊,爲維修服務站提供機電一體化專業技師,將雲管端系統收集的數據應用於教學,爲準畢業生提供強化案例教學。

  李留海透露,瑞修得整個架構全部雲化部署,支持"實時升級"、"專家遠程技術支持“、”遠程刷寫及專家會診“等功能。在硬件方面,瑞修得通過智能診修儀輔助判斷、知識智推等技術手段降低診修技術門檻、賦能維修技師,最終實現提升人力效率的目標。目前,公司客戶包括上汽、江淮、東風、玉柴等10餘家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在技術方面,已經全部兼容博世、德爾福等主流技術平臺;

  新經濟模式下的快速發展,以大數據思維+AI技術賦能行業

  衆所周知,傳統商用車維修服務是以師徒的方式來傳播修車技能的,不僅更新速度慢,而且輻射範圍非常小,跟不上車輛設備本身的更新速度,造成行業存在諸多不規範。隨着國VI技術排放要求更高,後處理技術路線更爲複雜,產品開發週期短且成熟性低,對後市場的挑戰更大。隨着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推行,整個汽車市場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對此,李留海認爲,在新的行業挑戰下,企業需要建設網絡服務技術體系,應用數據智能診斷技術,以大數據思維和AI技術賦能行業,才能提高診修效率,解決行業難題。

  通過聯網把診斷技能輸送到第一現場,不僅可以促進商用車廠商及上下游企業深度合作,並且可以隨着電控設備的更新而快速更新現場診修技能,把最好的診修技術傳送到最需要應用的地方。聯網投送的方式輻射範圍廣,目前市場存在空白,這種技術可以成爲行業標準。

  李留海透露,未來瑞修得將基於積累的大數據和AI技術,進一步實現“診、斷分離”與“診、修分離”的診修標準化、智能化、平臺化;將智能診修服務應用於全行業,併爲配件倉儲運輸、商用車保險及金融服務、二手車交易等提供數據支持,助力全行業效率提升。

  如睿諮詢作爲瑞修得的項目合夥人,深度研究產業、廣泛鏈接產業資源、精準對接資本,爲其提供全方位諮詢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