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崛起速度很快,有個大臣曾上書李淵說,陛下龍飛晉陽,未期年而得天下,很能說明問題。至於李淵起兵是不是隻有三萬人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李淵在隋末各路勢力中,地盤不是最大,軍隊不是最多,最終卻完成了統一,原因何在?

首先,關隴貴族集團從北周到隋唐一直是強大的勢力。隋朝的滅亡不是因為人們反對統一,而是隋煬帝好大喜功,濫用民力,民間負擔太大導致的。關隴貴族集團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因隋朝滅亡而受損,他們要尋找新的利益代理人。李淵原本是關隴貴族集團的成員,是他們可以接受並願意扶持的對象。

其次,李淵起兵之後策略迅猛高效。李世民建議全軍直取長安,李建成則認為應該以晉陽為根據地取河東。李淵全部採納,既進軍長安,又取河東。奪取長安後,李淵擁立隋煬帝之孫為帝,舉起中央旗號,關隴集團從此與李淵結成利益共同體。

當然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都很能幹,為唐朝的興起貢獻巨大。他們運氣也不錯,比如李世民虎牢之戰,沒花多大力氣就消滅了王世充、竇建德勢力。消滅西梁時也非常順利。他們沒有遇到太強悍的對手也是關健因素。


謝謝邀請。

李淵在大業十三年(617年)7月率領三萬軍隊誓師,在不到半年時間裡,李氏父子從晉陽長驅直入佔領長安。行軍速度之快使隋始料未及,那又是什麼原因能讓李唐這麼快攻入長安?

一、李氏父子會「廣撒網」

在我們認知中李世民一直有起兵反隋的想法,私底下結交天下豪傑,招納逃亡之人,網羅天下奇才。其實李淵自隋煬帝即位以來,一直就有廣交天下豪傑的習慣,可能是因為性格上的原因,他在這方面非常得心應手。在他任職期間也是經常性鎮壓地方起義軍且對他們進行編製,不斷擴充實力。

二、打好「口號」很重要

隋末各路羣雄並起,號稱「十八路」反隋軍。在隋煬帝盡失民心的情況下,只有李唐家打著「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複隋室」的名義討伐楊廣。李淵這一套也是做的有模有樣,入長安後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楊侑為帝。「套路」得人心果真不假,贏得各地關注和支持,李淵也是打得一手好牌。

三、義軍混戰,無暇顧及李唐

李淵是在他看到各路義軍在全國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才決定起兵反隋,所以在時間上李淵是比較晚造反的。那時候各地義軍打得不可開交,哪有時間去管李氏父子,晉陽到長安途中王世充與瓦崗軍相互廝殺,根本無暇顧及李唐。

李淵在短時間內佔領長安,為唐朝建立奠定基礎絕非偶然,從一開始「撒網」到最終「收網」動作一氣呵成,「順民心,興義軍,取而代之」。


謝謝邀請。

李淵以三萬人打下一個江山並不稀奇,昔日小亭長劉邦十幾個「徒奴」起家就建立了巍巍強漢,和尚兼乞丐朱元璋帶著幾個發小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他們之間雖然具體形勢有所不同,但天時地利人和卻是都具備了。下面就簡單分析一下李淵成功的幾個因素。

一、佔據道義制高點

在中國,做什麼事情都講究一個名正言順,順則走遍天下,逆則寸步難行,這一點已經歷史多次驗證。三國時期的曹操,明明已經具備制霸天下的實力,為什麼還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呢?他就是要借衰漢之勢,以「正朔」的名義進行四方征伐,所謂「王道湯湯」,以正討逆。李淵的起兵同樣借鑒了這一點,617公元六月初,李淵集團在起兵前夕,裴寂、李世民建議:「廢皇帝而立代王;興義兵以檄郡縣;改旗幟以示突厥。」前兩條就是以「尊隋」的名義,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一條則是示好突厥,以防後院起火。這樣一來,「師出有名,以輯夷夏」,給自己的造反扣上一頂冠冕堂皇的大帽子。

李淵深以為然,立即傳檄天下,宣佈廢黜「無道昏君」楊廣,擁立長安留守、代王楊侑為帝(即隋恭帝),出兵長安,「匡扶」隋室。

李淵這一招不僅是一步妙棋,更是一次具有長遠意義的投資——且不說中間相繼歸順的郭子和、李密、徐世勣等人,公元619年4月,王世充逼迫越王楊侗禪位後,江東、山東等地最後一批忠於隋朝的地區和其他義軍(如山東王薄、江南杜伏威)也紛紛向李淵投降。這一點意義非凡,要知道,這中間不僅隔了中原的竇建德、王世充以及江陵的蕭銑,而且李淵此時的地盤和實力都還不是最強的,他們能越過這幾個割據勢力投降李淵,體現的正是「道義制高點」的力量。

二、悶聲發大財

中國有句俗話,叫「出頭椽子先爛」,或者是「槍打出頭鳥」,第一個喫螃蟹的總會被螃蟹夾。對於農民起義來說,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首義必敗」——陳勝、黃巾軍、韓山童、李自成莫不如是。李淵深諳此道,所以一起兵不是東向逐鹿中原,而轉頭西入關中,一頭扎進長安城,關上大門看起了熱鬧。

這一步讓所有人對李淵放下了戒備心,轉身接著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自相殘殺裏了。

李淵的目的達到了——關中自古形盛,據「崤函重險,桃林之塞」,俯瞰山東(崤山以東)——這和當年秦國統一六國、劉邦一匡天下是一個路子。當時能真正對李淵形成威脅的只有兩夥勢力:身後的東突厥和河南的瓦崗。但這兩夥人當中,頡利可汗被他誘之以利不想南下,李密被他灌了迷魂湯無心西顧,李淵於是悄悄做大——這羣人都忘了:會咬人的狗不叫。

三、伺機而動

公元618年的中國大地上,彷彿西晉短暫統一後的「五胡亂華」一樣,一個個割據政權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在河東、隴西、河西、中原、江南等地,劉武周、梁師都、薛舉、李軌、李密、竇建德、王世充、宇文化及、蕭銑、李子通、杜伏威等人如跳樑小丑粉墨登場,然後就開始為了搶地盤捉對廝殺。以瓦崗李密和洛陽王世充為例,兩人勢力最大、交戰最酣、拼爭最兇,從公元617年4月一直到次年的9月,最後以李密慘敗、王世充慘勝收場。而其他各方也基本大同小異。這種結局無疑是李淵最願意看到的,於是,從公元618年11月攻滅西秦、俘斬薛仁杲開始,由秦王李世民領銜,北滅劉武周,東徵洛陽,拉開了統一全國的序幕。

四、「戰神」李世民和他的團隊

行軍打仗,打的不僅是人、財、物,打的還是意志以及……謀略,即孫子所說的「兵者,詭道也」。

中國歷史上歷來不乏「戰神」,白起、霍去病、李世民、鐵木真均屬這一級別。而李世民則更是這一級別的一個「異數」——坐在家裡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戰略大師,到了戰場上又化身靈活機動的戰術大師,而短兵相接時又必然身先士卒、親自衝鋒陷陣。毛澤東同志評價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主席此言不虛,因為就武功而言,李世民出道即巔峯,且一生不輟。

隋煬帝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年僅十六歲的李世民採用「疑兵」之計嚇退始畢可汗,解了雁門關之圍,救出楊廣;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十一月,滅西秦;

武德三年四月,滅劉武周「定楊」政權;

武德四年五月,連破王世充和竇建德,平定中原。尤其是虎牢關之戰,李世民「圍城打援」,僅以三千多騎兵就大破竇建德十萬之眾,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僅僅一個李世民就已經成為周邊割據政權的噩夢,但更為可怕的是,他的周圍還有一個幾乎「戰神」級別的團隊:李靖、李世勣、侯君集、蘇定方、郭孝恪……

李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十月,滅梁,俘斬蕭銑;武德七年三月,滅宋,斬輔公袥;貞觀四年(公元629年)正月,三千鐵騎橫掃突厥王庭定襄;貞觀九年五月,滅吐谷渾。也就是說,李靖幾乎以一己之力打下了李唐的半壁江山。

李世勣。貞觀四年,與李靖滅東突厥;貞觀十五年十一月,諾真水一戰,以六千大破薛延陀二十萬;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以七十五歲高齡平定高麗。

侯君集。貞觀九年五月,與李靖共同出軍滅吐谷渾;貞觀十四年八月,滅高昌。

蘇定方。太宗朝最著名的戰例,當屬貞觀四年正月以200鐵騎破東突厥頡利可汗王帳。

郭孝恪。橫掃西域,大唐「安西都護府」的護衛區域就是他打下來的。

還有,尉遲敬德、屈突通、張公謹、程知節、秦叔寶、史萬寶、殷開山、薛仁貴……這些人幾乎都是不世出的智勇雙全的猛將,得一人或幾人便可一方稱雄,結果風雲際會齊聚於大唐和李世民麾下,試問天下誰人能當?於是,從漠北到安南,從遼東到中亞,縱橫馳騁,所向無敵,短短十餘年間,就打下了一個威震寰宇、彪炳千古的赫赫大唐。


李唐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建立,並統一天下!通過史料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李淵時機把握的好,在羣雄混戰隋煬地無法回長安時迅速佔領長安。立楊侑,挾天子令諸候,徵戰四方!當楊廣被殺後,迅速建立唐王朝。

第二,家族勢力龐大。李淵家族在北魏、隋兩朝勢力龐大,祖父李虎曾是北魏八柱國之一,關隴軍事集團主要首腦。而李淵妻竇氏背後也有關隴集團背景,她是北魏武帝外甥女。

第三:家族人才輩出,有名的有:李建成、李世民、李三娘、柴紹、李元吉、李孝恭、李神通,李道宗……

第四:有組織,有預謀,計劃周密。從起義的班底我們可以看出決不是像新唐書寫的那樣被迫起義,從突厥出兵相助可以看出計劃的周密性。

第五:李淵的能力被嚴重低估了!通過當時的歷史記錄發現李淵能力被嚴重低估,你想李淵出身將門世家,不說勇冠三君,做一個有一定水準的統帥應該不成問題!你認為呢?歡迎評論留言,謝謝!


李唐三萬人從太原起兵造反隋朝,之所以能比較快的一統天下,最重要的原因是對手比較弱,犯了很多低級失誤。如果把李淵父子放在三國時代,與曹操孫權劉備這些強敵較量,李唐是很難一統天下的。

首先開創大運河科舉制等豐功偉績的隋煬帝楊廣犯了很多低級失誤,麻痹大意居然被手下保衛自己的宇文化及等禁衛軍幹掉,使李淵失去了最怕的對手即表弟隋煬帝楊廣。

其次,隋末羣雄中實力最強的瓦崗軍領袖李密實力遠遠強於李淵,李密的瓦崗軍擁有幾十萬大軍,而且名將如雲,李淵都表示擁戴李密為天下義軍盟主,但李密像楊廣一樣犯了低級失誤,驕傲輕敵的李密幾十萬大軍居然陰溝翻船,被手下敗將王世充的幾萬人打得慘敗,李密又帶領瓦崗軍投降李淵,讓李淵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瓦崗軍的很多名將,比如徐世勣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張亮王君廓黃君漢李君羨等。而李密最後被李淵陷害被殺。

隋末羣雄中義薄雲天愛民如子的大夏政權領袖竇建德同樣犯了很多低級失誤,竇建德多次大破李唐軍隊,但竇建德對李唐心慈手軟,抓到李唐的大臣名將都不忍心殺害而放虎歸山,甚至把李淵的親妹妹及堂弟等都放回李唐,李淵在妹妹等人質回來後立即背信棄義,撕毀與竇建德的友好條約,最終竇建德為了救援被李世民李元吉包圍在洛陽的王世充,帶領幾十萬大軍在虎牢關被李世民的幾萬人一戰打得慘敗,竇建德也被活捉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主要原因:1.李氏有根基,自身強大2.李淵有遠見,自己是賢明3.李世民,招賢納士,有武將4.民心所向,有支持。5.隋煬帝昏庸。

隋煬帝楊廣,驕奢淫逸,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發全國範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

李唐天下其實是有根基的,而且喫你的想像。唐朝皇族出自隴西李氏,一說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是其遠祖,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湧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和秦國名將李信等著名將軍。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李耳(老子)的後代。李唐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被追封為「唐國公」,其後,爵位傳至李淵。李淵是隋朝時行宮居晉陽留守。

在看看李氏家族李淵父輩:李延伯,效忠北齊。唐朝時,追封南陽郡公。 次子:李真,唐朝時追封譙王。 三子:李昞,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唐朝時追尊元皇帝,廟號世祖。 四子:李璋,北周梁州刺史。唐朝時,追封畢王。 五子:李繪,隋朝夏州總管,唐朝時,追封雍王。 六子:李禕,隋朝上儀同三司。唐朝時,追封郇王。 七子:李蔚,北周朔州總管。唐朝時,追封蔡王。 八子:李亮,隋朝海州刺史,唐朝時,追封鄭王。勢力廣大,敵手少有。

再看看李淵七歲時,父親李昞去世,其襲封為唐國公。李淵長大後,為人灑脫,性格開朗,待人寬容,無論貴賤之人都得其歡心。

而他的最厲害的兒子李世民知隋必亡,暗中結交豪傑,招納逃亡之人,網羅各種人才。收瓦崗寨的大將46人一起打江山。我們熟知的魏徵、徐茂公(李勣)、李密、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都是從瓦崗軍中走出來的將領,其他的還有翟讓、黃君漢、裴仁基、裴行儼、張亮、劉黑闥、王伯當、李君羨等。唐朝建國離不了李世民。


謝邀,我是日月千年依舊。讀史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所以背下來是沒有用的,要去提煉,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事實上:每個王朝起兵初期,人數都不是很多,只要有希望大多數都會一呼百應,衍生出十萬,百萬大軍。

比如朱棣靖難八百人起兵,僅僅四年就登上帝位。

又比如崇禎十一年,農民起義烽火逐漸熄滅,崇禎皇帝似乎看到中興有望!因為此時李自成僅率領十八騎打進深山,張獻忠投降,誰知道數年後李自成就攻陷了北京城。

再或者努爾哈赤以十三幅鎧甲起兵,只過兩代就定鼎中原。

任何時代,只要經營得力,不怕初期,後來會成幾何倍數增長。何況李唐開國這麼多名將,除了李家子侄,李靖這些何嘗不是戰神?

再或者 隋末以來,民心凈失,反王更是號稱十八路。有隋朝的舊官僚,有關隴軍事貴族集團,有農民,更是為李唐開國提供了有利條件,難度係數超過它的封建王朝比比皆是。


感謝邀請。

這個問題涉及到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有名的政治團體,也就是從北周到唐朝,盛極一時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這個集團最開始北周宇文氏搞出來的,其基礎是府兵制,頂端是八柱國,主要是宇文氏為了增強西魏、北周的凝聚力搞出來的政治軍事制度。

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主要由鮮卑貴族和漢族豪強組成,其實不用大驚小怪,因為政治團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也就是利益。再加上大家都是以北魏軍鎮的將領,所以不管是鮮卑貴族還是漢族豪強都為了利益結成了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因為人都是羣居動物,只有共同的利益那纔是自己人。

隋朝的楊家和唐朝的李家都出自這個關隴軍事貴族集團,而且楊家過去還姓普六茹,李家過去姓大野,楊家這個鮮卑姓氏還好,李家這個還挺像鬼子的姓。

所以,不管是宇文氏的北周還是普六茹隋還是大野唐,大家都是自己人,誰上位這個天下還是他們關隴軍事貴族的天下,既然如此根本就沒必要計較誰當皇帝這個問題,只要能夠保證他們的政治、經濟利益就可以。

而且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還把持著當時天下比較比較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只要取得了關隴軍事貴族的支持,何愁不能取天下。所以,在穩住了突厥以及獲得了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支持之後,大野唐也獲得了大量優質的兵源,之後就是唐朝掃平羣雄,一統天下了。

全文完


感謝邀請,明歷史,知當代。

據記載,公元617年,當時唐國公李淵兒子李世民預感到隋朝江山已經無力迴天了,於是在暗地裡開始結交豪傑,網羅各種人才為己所用。《新唐書》記載:是時,煬帝南遊江都,天下盜起。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

之後李世民私下裡找到裴寂,在裴寂及李世民設計下,他們找了幾個晉陽宮的美女灌醉了李淵並陪他過夜。《新唐書》: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計已決,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懼不見聽。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

從武德元年至武德七年,除了朔方的梁師都以外,大唐已經基本掃清了中原的所有勢力。這在歷代王朝的統一戰爭之中,速度無疑是最快的。

第一點,擁有良好的起家班底。李淵起家的地方是晉陽,古有龍城之稱。在晉陽附近備置了數萬兵馬。這數萬人馬後來為李唐奪取長安乃至席捲天下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重用。李世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恐怕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其打仗風格奇正結合深得兵法精髓,可以說是大唐開國第一功臣,但也正是因為這給玄武門之變埋下了伏筆。

第二點,李淵的另外幾個兒子其實也不差。就拿李建成來說吧,他雖然在玄武門之變中兵敗被殺,但是並不像演義之中說的那麼無能。李世民在外徵討之時一直是李建成幫忙在從旁協助李淵處理朝中大事,後來的劉黑闥也是李建成平叛的。《舊唐書·李淵傳》:冬十月癸酉,遣齊王元吉擊劉黑闥於洺州。時山東州縣多為黑闥所守,所在殺長吏以應之。行軍總管、淮陽王道玄與黑闥戰於下博,道玄敗沒。十一月甲申,命皇太子率兵討劉黑闥。丙申,幸宜州,簡閱將士。十二月丙辰,校獵於華池。庚申,至自宜州。皇太子破劉黑闥於魏州,斬之,山東平。

因此李淵起家的確比許多一無所有的草莽皇帝容易的多。首先擁有數萬大軍,身邊還圍繞著一羣與自己同心同德的大臣,這的確大大增加了統一的速度。

第三點,佔據良好的地理位置。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雖然後來潼關取代了函谷關。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成為自古兵家必爭之地。並且關中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溫和,工農業極其發達,是隋朝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史記》中稱其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和「四塞之國。

可以說按當時的形勢來看,誰佔據了關中誰就是一統天下的候選人。當時隋煬帝遠在江都,關內的隋軍為了平定叛軍的局勢早已經被盡數調出平叛去了這就給了李淵可乘之機。

晉陽起兵之後,李淵親自領軍三萬直取關中。當時隋朝力量薄弱,無力守住關中。李淵父子在激戰五個月後攻入長安,盡收關中之地和河東,實力大大增強,一躍成為一方霸主。

攻佔長安之後,李淵身望大增已經威脅到了隋朝的統治。但是古人做事是很講規矩的,他攻佔關中之後並沒有立馬稱帝,而是先立隋恭帝楊侑為帝並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控制住了關中局勢,在之後楊廣被部將所殺之後自己再接受隋恭帝的禪讓。《舊唐書》記載:三月丙辰,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弒隋太上皇於江都宮,立秦王浩為帝,自稱大丞相……甲子,高祖即皇帝位於太極殿,命刑部尚書蕭造兼太尉,告於南郊,大赦天下,改隋義寧二年為唐武德元年。

佔據關中可以說是李唐能夠快速平定天下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攻佔長安之後李淵擁有了關中和河東之地,擁有了大隋三分之一的實力。並且這兩個地方易守難攻,這就為他出兵徵討四方帶來了便利。

第四點,李世民的能徵善戰加快了統一的步伐。佔據關中之後李淵知道自己雖然佔據了兩塊風水寶地,但是當時各地軍閥各自為戰天下還很不太平,但是有一點對李唐很有利那就是李淵可以稱得上是當時天下最強的勢力,周邊軍閥雖多,卻並沒有可以有敢挑戰大唐權威的龐然大物。

鑒於此種情況下,李世民採取了先固關中,東攻中原,再平江南的作戰方陣。首先他將目光對準了佔據隴西之地的薛舉薛仁杲父子。他們當時在隴西擁軍十幾萬,對大唐當時的威脅最大,和李淵爭奪關中不成後時常侵犯關中。

武德元年,薛舉大舉進攻大唐李淵。李世民率軍迎擊,可不恰巧的是,李世民就在此時病了。所以此戰唐軍被薛舉打的大敗。可是薛舉不久之後也病死了,其子薛仁杲繼位。這就給了大唐翻盤的機會,李淵趁薛仁杲立足未穩之際孤立薛仁杲,同時派遣李世民大舉進攻薛仁杲,最終淺水原之戰一舉擊敗薛仁杲盡佔隴西之地。第二年李世民又擊敗了當時割據涼州的李軌,佔據了河西之地,從此西北之地盡歸李淵所有。

平定西北之後,此時依附於突厥的劉武周發兵南下攻佔晉陽,大唐朝野震動。此時李淵都嚇的快要放棄河東之地了,但是被李世民阻止。

安撫好李淵之後,李世民率領大軍前往北方。李世民針對劉武周孤軍深入,制定了堅壁清野,堅守不戰的戰略方針,同時派遣少量部隊經常騷擾劉武周的糧道,使其糧草運輸極其困難。相持五個月之後,劉武周終於支撐不下去了。劉武周大將宋金剛引軍北返,此時的李世民下令全軍追擊,擊敗劉武周大軍,斬其精銳數萬人,也是在此李世民收服了赫赫有名的尉遲恭,劉武周本人之後被突厥所殺。

大敗劉武周之後,北方的統一大業基本上已經完成了,接下去就是其戰略方針的第二部,平定中原。當時中原最大的割據勢力是王世充,王世充佔領軍事重鎮洛陽,洛陽是不亞於長安的富庶之地,因此王世充由此實力大增。

鞏固關中之後,李世民率領十萬大軍親徵王世充,在數次大戰中擊敗王世充之後包圍了洛陽城,此時王世充已經沒有援兵了,無奈之下求助於外援,割據河北的最強勢力竇建德。值此危急之際,李世民力排眾議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包圍洛陽,一路由他親自率領迎戰竇建德,最終王世充和竇建德雙雙兵敗,大唐至此也初步完成了中原和河北的統一,北方半壁江山僅僅數年就被李世民打下來了。而在南方其戰略方針的第三步由大唐宗室李孝恭在李靖的協助下進行江南的統一戰爭。

小編認為大唐能夠快速統一,其實李世民的能徵善戰還是佔據第一位的。李世民的文韜武略在帝王之中堪稱少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正是因為有了李世民出眾的才華加上大唐坐擁關中之地的地利和良好的起家班底,大唐僅僅用了數年就平定了天下。

比起劉邦、劉秀、朱元璋等這些出身貧寒的皇帝來說,李唐的起家確實要比他們容易的多,因為他們都是從底層一步一步起來的,兵馬都是一點一點積攢的,而李唐剛起家時就有數萬人馬並且背後還有龐大的關隴集團出謀劃策。


首先擁有數萬大軍,身邊還圍繞著一羣與自己同心同德的大臣,這的確大大增加了統一的速度。

其次,佔據良好的地理位置。晉陽起兵後李淵雖然有了數萬的生力軍,可惜卻沒有一塊合適的根據地。晉陽雖然是李淵發家致富的地方,但是並不適合做根據地。為何?晉陽雖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卻是抗擊突厥的最前沿。當時突厥經常扣關侵犯山西等地,因此不利於長遠發展。那麼李淵看準了哪裡呢?關中之地。

其三,李世民的能徵善戰加快了統一的步伐。佔據關中之後李淵知道自己雖然佔據了兩塊風水寶地,但是當時各地軍閥各自為戰天下還很不太平,但是有一點對李唐很有利那就是李淵可以稱得上是當時天下最強的勢力,周邊軍閥雖多,卻並沒有可以有敢挑戰大唐權威的龐然大物。

鑒於此種情況下,李世民採取了先固關中,東攻中原,再平江南的作戰方陣。首先他將目光對準了佔據隴西之地的薛舉薛仁杲父子。他們當時在隴西擁軍十幾萬,對大唐當時的威脅最大,和李淵爭奪關中不成後時常侵犯關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