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星球受到引力的影響,一般都是呈現橢圓形。比如太陽在形成初期,中心的太陽胚胎會不斷的吸收周邊的星雲塵埃,質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時開始“燃燒”,進行核聚變,最後形成黃矮星。其他的紅矮星和白矮星等恆星也是這麼個過程,只是大家最後的質量、大小及表面溫度不一樣而已。

KSW71恆星是一個很獨特的恆星,科學家稱之爲“南瓜恆星”,因爲它的外形長得特別像南瓜,全身散發着金黃色。這個“南瓜”可一點都不小,體積依然是太陽的10倍左右,也因此才讓科學家注意到這顆恆星。

科學家推測曾經這裏有兩顆恆星,只是其中一顆提前走到後期,在演變成紅巨星的過程中不斷地吸取另外一顆恆星的表面物質,最終整個恆星都被紅巨星強大的引力撕裂,並被“吞噬”。兩者結合之後,密度也增大到難以想象的程度,是鐵的1000億倍。爲了保持狀態穩定,“南瓜恆星”必須以接近太陽4倍的速度旋轉,每5天就一圈。

雙星系統對於科學家來說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它們到最後演變的形式比較多樣。像我們平時看到夜空中最亮的天狼星,它就處於雙星系統中。科學家擔心它最後變成紅巨星時,會被周邊的白矮星吸收掉,然後引發超新星爆炸,最終釋放的能量將會波及到太陽系,並對地球的生命造成嚴重的破壞,甚至滅絕大部分文明。

事實上在宇宙空間中不僅有雙星系統,還有多個恆星組成的,它們的關係會更加複雜。不過演變的原理都差不多,都會受到引力的影響,對比之下我們的太陽系安穩多了。

筆者:三體-小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