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到危國時,曾提到卜辭中的一位伐危將領——“望乘”,他應該是望國國君,或者是一位望族首領,效忠在商王身邊,“乘”是他的名字。卜辭:“貞:今春王勿作比望乘伐下危,下上弗若,不我其受又?”這是商王在貞問今春征伐下危國要不要叫上望乘一起參與作戰?會不會受到上天的庇佑?望乘是武丁時期的一位傑出將帥,主要成就是滅亡下危國。商代望國的地理位置不明,但根據卜辭,望國族人蔘與了商王伐下危,而下危國位於商王畿東部,商王一般不會調動距離商畿很遠的部族來爲他作戰,如果望國遠在西部或西北部,在地緣戰略上顯然不具優勢,那麼望國也很有可能處於商王畿附近一帶。卜辭:“庚子卜,賓,貞:翌甲辰臣望乘來羌?”羌指羌方,這是在貞問望乘要不要去羌地?羌方是商王重要的討伐對象,殷墟卜辭中有許多關於羌方的活動記錄,羌方是個大國,跟當時的鬼方、人方、夷方齊名,實力雄厚,卜辭記載武丁王后婦好曾率領一萬多軍隊討伐羌方,在這當時的規模已經相當大了。以上這則卜辭來看,估計商王正在伐羌方途中,貞問要不要讓望乘前來助陣。

“望”的甲骨文就像“一個人直立着睜大眼睛遠望的樣子”,眼睛似乎特別誇張,表示“登高遠眺”,強調仔細。金文中右上角加入了“月”,便有了“望月”的含義,但顯然是後人附上去的,甲骨文並沒有這層意思。造字本義或許僅僅就是“觀察、眺望、探測”,這個字估計源於原始軍事上的偵察和防禦,當然,遠古時期尚不具備軍事化,不過就是擔心敵人包括猛獸來襲擊,站在高處觀測敵情而己,可以算是後來運用於軍事上的瞭望臺的最早雛形。遠古望地的形成或跟這個有關。

望的甲骨文

雖然武丁時期的望國已成爲商朝的鐵桿成員國,但據卜辭得知,望國一開始並非臣服於商,而是處於敵對的狀態。卜辭:“?危伯矛於之及?望?”,商代時很多方國隨着商王室內部局勢的動盪時服時叛,之前說到的危國便是其中之一,雖然不清楚卜辭中的“危伯矛”是哪個時期的,但根據卜辭分析,這個危伯矛很有可能替商王參與了伐望。卜辭:“王於取使人於矛,於之及伐望,王受有祐。”大意是商王派人去找“危伯矛”,讓他來一同參與討伐望國,希望得到上天的庇佑。這個“危伯矛”很有可能是危國得到安置後的危國國君,他自然得爲商王效命。

望的金文

當然,一同參與伐望的不止危伯,核心將領是雀侯,在相關伐望的卜辭中,多次提到雀侯,可以證明雀國是商王伐望的主要成員國。雀侯應該很熟悉了,很多方國的滅亡史都閃爍着他的身影,商代雀國估計是商王的同族或鐵黨。這次也不例外,商王爲了伐望,同樣請雀侯出山坐鎮。卜辭:“癸巳卜,殻,貞:呼雀伐望戉?”望戉(yuè)是當時的望國國君,商王在貞問要不要派雀侯參與伐望。卜辭:“甲午卜,爭,貞:惠雀呼比望?伐戉。”這是商王命令雀侯叫上望?一起參與討伐望戉。望?,應該是一個姓望的族人,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這個望姓族人由於某種原因背叛瞭望國,或者與當時的望國國君望戉產生了矛盾,商王便利用這點“以夷制夷”,讓雀侯叫上他一起伐望。

望國被征服後,商王將望國族人進行了遷徙和安撫,卜辭中有“奠望人並”的記錄,“奠”是安置的意思,說明望國被得到了安撫和並置,而本文開頭提到的替商王征討下危國的“望乘”應該就是被奠置後的望族首領。

文/堰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