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湯包非常好喫,皮很薄的,裡面湯汁很多,咬一口滿口湯汁水,有的先用吸管把湯汁吸乾,再喫湯包,小籠包香而不膩,我以前在酒店做點心的時候做了兩年的小籠湯包,分享一下我做小籠包經驗吧。

一,要先做皮,做皮的面料用低筋,中筋麵粉都可以,麵粉的量自己根據餡料多少來定,我做就用500克麵粉,麵粉里加點鹽,放鹽可以增加麵皮的筋度,用溫水和麪,加水的時候要邊加水邊攪拌,水要分多次加入,攪成絮狀下手揉麪,面不能太軟,比水餃皮硬一點,這樣包出的包子纔有形狀,揉至麵糰光滑,用保鮮膜包住醒30分鐘以上。

二,醒面的時候準備餡料,把500克豬肉放到案板上剁碎,或者絞肉機攪碎也可以,選後腿肉比較好,瘦肉多一點,肥肉少一點,這樣喫起來不膩,把剁碎的肉泥放盆裏,切點薑末放進去,放生抽,味極鮮,鹽,再放點白糖增鮮,攪拌均勻,把醬汁融入到肉裏,把提前做好的皮凍切成小粒放到肉餡裏,500克肉要放500克皮凍,這樣湯汁纔多,皮凍和肉餡攪拌均勻,放點小香蔥撒在上面,放冰箱冷藏一會。

三,把醒好的包子皮再次揉一下,搓成長條,下成15克的面劑,把下好的面劑撒上麵粉,防止粘連,把面劑用保鮮膜蓋住,避免把皮催幹,擀多少皮就拿多少,把皮擀成中間後邊上薄,盡量擀薄薄的,把餡拿出來開始包小籠包。

三,把包好的小籠包放在濕的籠布上,這樣包子蒸出來不粘,鍋裏燒水,水開放蒸籠,大火蒸8分鐘就可以了,熱氣騰騰的包子稍微涼一下就可以喫了,美味多汁,香兒不膩,在家想喫就可以做一下。


傳統美食博大精深,小籠包大致分為兩種「灌湯」「幹餡」,餡料種類五花八門製作方法不同,包皮和麪方法也不同,湯麵、發麵、死麪。關於麵皮的大小問題,「熟能生巧」是肯定的,如果剛剛開始上手,為了追求更標準的包子,建議有兩點:1、藉助「克數稱」讓每個包子看上去更完美。2、如果是餐飲從業者我希望不要藉助此工具,而是用自己更擅長的手法和方法從面積子→揪積子→到擀麵皮,都要找參照物參照,比如說面積子參照自己的手掌或拳頭,擀麵皮可以參照用幾下擀好,擀麵時自己是更擅長對稱擀還是順時針逆時針等,餐飲工作是眼手心都要快的行業,皮子大小不是難題,從面料到餡料的原材料纔是衡量餐飲人的標準,你的熱情與真誠會打動更多的顧客原諒你暫時不那麼「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這個沒有辦法的。你只要學會了方法,做個三五個月,慢慢的你就摸出裡面的門道。


謝謝你的解答,對於我這個新手很有用。我想去找個地方或師傅好好學習一下然後再開個早餐店,就是不知道要學多久才能學會。


我的做發就是用壓面機,可以做到皮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