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其實是曹操的自衛反擊戰!說曹操已經做了大量備戰工作,搞定周圍的反對派,是為了準備與袁紹開戰,這是對的!但是開戰的主動權,在袁紹手中;曹操太弱,尚不敢雞蛋碰石頭。也就是說官渡之戰,是袁紹發起的。曹操沒有退路,必須應戰!不然,這八九年的戎馬生涯白乾了,全成替袁紹打工!

對陣袁紹,說白了連曹操自己都沒有必勝信念!不用擺數據,就看事實!官渡之戰後,袁紹不僅留下大量珠寶細玩,還留下了一大箱文武官員的「投名狀」!曹操最憎恨手下叛變的,由他的性子,肯定是殺無赦!但是,曹操還是學習光武風範,一焚了之!

為什麼,一是因為人數太多,二是當時就是自己都未看好自己能勝,說不定那裡面還有自己寫給袁紹的求饒信!因為當時,無論朝中,還是自己的青州兵,都瀰漫著濃濃的「恐袁症」!曹操有點濫殺,但是他的屠刀揮舞,也是極有深刻的政治內涵的!

當時,如何徹底根除陣營中愈演愈烈的「恐袁症」,比糧草及時供應還重要。曹操意識到,唯有首戰必勝,方可力克「恐袁症」!這時袁紹前鋒顏良、文丑先後率兵渡河至延津,活生生擠進曹操的「首戰必勝」的舞臺上了,才演出「白馬顏良死,延津文丑休」的悲壯!

顏良、文丑是三國時期常並稱的武將,在三國二十四名將榜中二人與張綉並列第二十名。文丑有與趙雲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獨自戰敗張遼徐晃的江湖傳說,看來孔融說「顏良文丑,勇冠三軍」,並非虛言!這樣的英雄人物,如何肯屈尊,去配合曹操去演戲呢?事實上,曹操運氣真的不錯,一直延續到官渡之戰的結束。斬顏良,誅文丑,確確實實有點運氣成分在裡面!當然,這份運氣,並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曹操同志實實在在賣命前線爭取來的!

顏良率萬人從延津登陸,向東北圍攻白馬!荀攸獻計曹操,佯裝由延津北渡,引敵分兵,再輕騎突襲白馬解圍!等曹操率關羽、張遼領兩千輕騎至白馬外十里處,便見顏良嚴陣以待。原來郭圖及淳于瓊率部萬餘,也到白馬,且偷襲行蹤早被遊探偵破,只是不知曹操人馬多少,未有碾壓過去。

曹操帶關羽、張遼上土坡觀陣,不由得誇讚顏良陣勢:絕非浪得虛名!關羽冷笑:那我下去試試!曹操點頭應允,剛轉頭想問帶多少人,只見關羽早已單刀獨騎殺向敵營!曹操大驚,急令張遼帶兵準備把關羽搶回來!張遼忙下坡,叫上兩千鐵騎前去營救關羽。剛到陣前,敵營大亂,只見關羽馬掛顏良人頭,凱旋歸去。張遼率眾趁機掩殺,敵軍潰敗!

前後未有二十分鐘,不僅解除險情,首戰必勝也成了!曹操高興得差不多想抱著關羽親一口,一看關羽臉色如水,就不敢造次,忙說:我馬上報告皇上,給英雄封侯!曹操的心花怒放,未必全為關羽力斬顏良,而是這一刀有可能斬斷關羽與已投靠袁紹的劉備情義,趁關羽未知劉備在袁營,得把關羽雪藏起來,不能再讓他上戰場,哪天與劉備戰場撞面,就麻煩了!曹操安排關羽去許昌參加封侯典禮,將關羽支出官渡。事實也是如此,不然,下一場戰文丑,就會弄出戰場上兄弟相見!曹操詭也!

文丑是主動要求渡河打曹操的,帶著步騎各一萬人,去為哥們顏良報仇!袁紹派劉備相隨,文丑不悅,便安排劉備殿後,負責打掃戰場!曹軍此時正趕著百姓、輜重、牛馬,從白馬撤向延津。文丑率領輕騎,糾纏上來。曹軍慌了,放棄後衛,丟下大批輜重軍馬,加速竄逃,在前方構建簡易陣地!文丑笑了,他邊安排人員接收輜重牛馬,邊等後續過河的騎兵!人到齊,就總攻!

曹操手下看出文丑騎兵要發起衝鋒,勸主公退守延津。曹操下令把所有馱著輜重的牛馬,全趕出去,文丑便認定曹軍要棄陣潛逃!沒有潰敗的棄陣,必有埋伏。文丑未有追擊,決定先拿戰利品再說,不能便宜劉備!回頭看看劉備,正不急不躁帶領著步兵防守方陣,向這裡逼近!一點東西也能留給劉備!放棄戰利品,徑直衝鋒,這是為劉備火中取栗!文丑下令放縱,散了陣形,多半兵力看守戰利品,其餘還在瘋搶牛馬輜重!

突然敵軍陣地上衝出無數鐵騎,沒有吶喊,沒有鼓擂,似無形的風,刮向正在瘋搶東西的袁軍。文丑死於亂戰中。幸虧後方有劉備的步兵,半數以上的騎兵,被劉備保護起來。

曹操搶回自己的輜重牛馬,還有千餘頭袁軍的輜重牛馬,俘虜敵軍一千騎兵,斬殺一千多人!曹操更為慶幸的是,之前及時將關羽派往許昌,不然今天關羽在現場,很難說他的青龍偃月刀,會指向誰!至於一千年後那個叫羅貫中的人,將文丑寫成被關羽一刀斬殺,曹操不禁失笑:假使關羽在場,興許被殺的是孤!

後來,劉備二次去汝南開發根據地,殺了蔡陽,名震四海。關羽得知大哥下落,直接從許昌,千里走單騎,去找大哥!其實,曹操對關羽還是相當器重,當時曹軍中封侯的僅有曹仁一人,那可是人家舌舔刀尖掙來的。哪似關羽二十分鐘一刀下去,就得了漢壽亭侯!


《三國志》只記錄文丑是在戰鬥中死亡,具體是被何人所殺、如何死法都沒有記錄

文丑在《三國志》中只有3處記錄:曹操、袁紹、徐晃三處。關羽只有斬顏良的記錄。

《武帝紀》:

「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醜。」

《袁紹傳》:

「太祖(曹操)擊破之, 斬醜」

《徐晃傳》:

「進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將軍。」

無論是曹操,還是袁紹,都記錄文丑的死是「斬醜」——文丑很可能是戰鬥中戰死。當然文丑也可能是戰敗被俘虜被曹操當場處決——但以愛才聞名的曹操如果俘虜了文丑,基本不會斬殺作為名將的文丑。

從徐晃因為擊破文丑的軍功而被封為偏將軍來看,曹操擊敗文丑之戰中,徐晃戰功最大,否則不會因為此戰而被晉陞。

因此,如果從史實來說,文丑是戰鬥戰死,殺他的人可能只是普通的士卒,在戰鬥中有可能已經戰死。如果一定要說是被誰殺的,擊敗文丑之戰中徐晃戰功最高,可以說是徐晃殺的文丑。

晉朝之後因為無人認領戰功 斬殺文丑的功績被後人推給了斬殺顏良的關羽

晉朝的《二王尺牘集》:

「(關羽)覓跡求功,刺顏良於白馬,誅文丑於南坡,丞相(曹操)厚恩,滿有所報。」

宋朝的《容齋隨筆》:

「關羽手殺袁紹二將顏良,文丑於萬眾之中。」

綜述

由於曹操軍和文丑軍作戰是誘敵之計,曹操是「縱兵」——士兵們都忙著從文丑軍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是有序作戰,是亂兵作戰,因此沒有人注意到文丑的戰死。只是在勝利後收拾戰場時發現了文丑的屍體,卻無人認領功績。

關羽斬殺顏良被曹操封漢壽亭侯,徐晃在擊敗文丑戰中因為功績最高被封偏將軍,斬殺袁紹二大名將之一文丑的戰功,即便是普通士卒,肯定是大功;而無人認領,說明殺死文丑的人之後也戰死了,又因為是亂兵作戰,無人說明和作證。

晉朝之後,後人乾脆就讓關羽冒領戰功吧。從史實而言,說徐晃斬殺文丑,比起關羽斬殺文丑更接近事件。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纔是動力!


提起關羽,人們必然想到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等耳熟能詳的故事。無論在《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顏良、文丑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堪稱三國時期名將。孔融曾讚譽: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荀彧也說過: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擒之。正史中顏良確實被關羽斬殺,至於文丑怎麼死的,卻沒有明確交代,留給後人無數的猜想。

在《三國演義》中,顏良死後,文丑率軍為其報仇,在延津挑戰曹操,卻中了曹操奸計而軍亂,文丑挺身獨戰,射退張遼,與徐晃大戰30會合而不分勝敗,追擊中正遇關羽,打了不到3個會合,就被關羽斬於馬下。

在正史中,文丑之死卻與《三國演義》有著天壤之別。顏良被殺後,對袁紹來說是個巨大損失,為此,他調集大軍,在官渡準備與曹操一決雌雄。具體說,就是曹操的運糧隊在白馬附近被袁軍發現後,他手下很多將領擔心:一旦袁軍截斷曹操糧道,曹軍將不戰而敗。而曹操手下的大謀士荀攸卻認為:這是個誘敵深入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趁機殲滅袁軍的部分主力,殺殺袁軍的銳氣。

於是,曹操聽從謀士荀攸建議,採取了誘敵深入之計,並且將運輸隊的財物丟在路上。文丑率領的騎兵看見這麼多寶貝,紛紛下馬搶奪。曹操見文丑的騎兵陣型大亂,馬上命令關羽、徐晃等人率領騎兵向文丑的騎兵發起突然襲擊。袁紹軍大亂,軍士競相奔逃,自相踐踏,死者無數,大將文丑陣亡。

文丑到底是誰所殺在史書並無記載,一直都是一個謎。有人推測文丑很可能跌下馬,被馬匹踐踏而死。但這種說法過於牽強,試想:文丑是一員勇冠三軍的大將,坐下戰騎就是他的命,豈能輕易掉下來!而殺他之人絕非一般的偏將小卒所能做到的。

因此,易中天先生推測文丑極有可能被關羽所殺,原因有二。

一:文丑為顏良報仇心切,面對曹軍突然發起的攻擊,他很可能置曹軍其他將領於不顧,單找關羽決戰。而關羽打仗時向來中鋒在前,與文丑狹路相逢最有可能。以關羽神勇,斬殺文丑應該不在話下。

二:曹軍的徐晃、張遼等大將,與文丑都交過手,誰也沒能佔得先機,可以說他們心裡已經烙上了「恐文症」。所以,在這次發起的攻擊中,他們有可能故意避開文丑。而關羽沒有在戰場上會過文丑,且他心高氣傲,藐視羣雄。這次攻擊,關羽很可能就是奔著文丑而來,因此,極有可能是關羽斬殺了文丑。

我非常贊同易中天的關羽斬殺文丑之說,不知大家有何異議。


謝邀,文丑是袁紹手下難得的虎將,在《三國演義》中,顏良和文丑作為袁紹手底下的兩名猛將給曹操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多名魏將被斬使得他們二人逐漸成為了令魏軍聞風喪膽的兩座大山。

索性當時的關羽恰好在曹操麾下,在《三國演義》的二十五和二十六回,關羽為了報答曹操的賞識和不殺之恩率領軍隊解了白馬之圍,還用拖刀記斬殺了文丑,使得關羽的大名再一次威震中原。

但是《三國演義》終究只是一本小說,裡面還是充滿了許多虛構的故事情節的。歷史上的確有文丑此人,而且文丑在當時也效力於袁紹,在正史之中,袁紹並不是被關羽所殺,而是死於亂軍之中,相對被關公斬殺來說,文丑死的有點憋屈。

在正史之中,袁紹與曹操曾多次發生衝突,在兩軍對峙期間,袁紹不顧實際情況貿然向曹操發起了進攻,曹操假裝敗退而且在途中扔下了許多輜重,袁紹果然中計,他派遣文丑和劉備率軍追殺劉備,文丑在玩命追趕曹操的路程中遇到了埋伏,於是一代名將被魏軍所斬殺。


文丑不是關羽所殺,他應該是兵敗以後,死在亂軍之中。

《三國志》對文丑之死,記載比較簡略。

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醜。《三國志魏武紀》

官渡大戰,袁紹先鋒文丑率領騎兵五六千進攻延津。曹操騎兵不到六百,以關羽張遼為先鋒,橫衝敵陣。袁紹軍大敗,文丑被斬殺。

這一段記述,交代了戰鬥的過程和結果,卻沒有記載到底是誰殺了文丑。那麼既然張遼關羽是此戰的先鋒,使他們兩個殺了文丑嗎?很顯然不是。

在張遼傳中,對延津之戰和斬文丑一事,沒有任何記載。如果張遼真的斬殺了文丑,一定會明確記載的。因為陣斬敵方大將,是非常勇武的表現,對一個武將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後來遠徵烏桓,張遼陣斬踏頓。傳記中就進行了專門敘述。由此可知,文丑真不是張遼殺的。

那麼是關羽殺的麼?也不是。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三國志關羽傳》

關羽傳中,詳細敘述了他匹馬斬顏良的壯舉,隻字不提延津之戰和斬文丑之事。說明延津之戰關羽雖然也是先鋒,但與斬顏良相比,沒有那麼出彩。

關羽斬顏良之後,直接封漢壽亭侯。如果又殺了文丑,同樣的功勞,曹操卻沒有任何表示,這不合常理。

綜上,文丑也不是關羽親手殺的。

我們回想延津之戰的情形。文丑人數雖多,但是中了曹操的誘敵之計,忙於搶奪戰利品,陣容不整。此時,曹操命關羽張遼率領精銳騎兵突然殺出。文丑軍瞬間崩潰,狼狽逃竄,文丑不甘心失敗親自搏殺,卻難以力挽狂瀾,在殺了幾個小兵之後,文丑寡不敵眾,被亂軍殺死。

這應該就是歷史的真相吧。


《三國演義》小說裏,關羽斬了顏良,解了白馬之圍。曹操表奏朝廷封關羽為漢壽亭侯。曹操聽說袁紹派文丑渡過黃河到了延津。就命糧草在前,軍兵在後。結果,曹軍見了文丑大軍,紛紛丟棄了糧草。曹操令軍兵解了衣甲,放開馬匹。文丑殺到,眾將勸收拾馬匹撤退。曹操與荀攸相對而笑,荀攸便知其意了。

文丑搶了搶了糧草又要搶馬匹,士兵大亂,曹操命眾將一起之。文丑只得挺身應戰,自己的軍兵互相踩踏,文丑沒法阻止,只好敗走。曹操大喊道:文丑乃是河北名將,誰可擒之?張遼與徐晃一起殺出喊道:文丑,休走!文丑見兩將追來,拈弓搭箭,正射張遼。徐晃大喝「賊將休放箭」。張遼低頭,箭射斷盔櫻。又奮力追趕,被文一箭射中面頰,應聲倒地。文丑回馬殺開,徐晃趕到。見文丑大軍走又殺回,徐晃只好敗走。文丑延河追趕,忽見十餘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而來,乃關雲長也,大喝:賊將休走。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羽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兩文丑斬下馬來。

三國演義裏,文丑

被關羽追趕上殺於馬下。歷史上的文丑,不是關羽所殺。但是與前邊的情景差不多。

袁紹帶大軍渡黃河追擊曹操,到延津南部,讓文丑與劉備應戰曹操。曹操以糧草輜重誘惑文丑,文丑大軍一心搶糧草馬匹大亂。曹操趁機命人突擊文丑,文丑死於亂軍之中。

可惜了文丑,這位河北名將,千年以來,早以成了關羽成名的過客了。


真實歷史上的文丑,並非被關羽所殺,而是死於袁紹和曹操的白馬之戰

你問我到底是誰說的殺的文丑,不好意思,誰都不知道,因為文丑大將軍是死在亂軍之中。

曹操與袁紹戰於白馬,曹操以弱勢兵力用計解了白馬之圍,從被動漸漸佔據主動,而後曹操認為白馬易攻難守,就主動撤出,在此過程中,曹軍運輸車隊被袁軍發現。

此時的曹軍也發現了自己被袁軍發現了,很多將領惴惴不安,建議部隊回防。

這時候,謀士荀攸向曹操建議:「主公,這正是破袁軍的好時機!我們怎麼能錯過呢?」然後告訴了曹操具體謀略。

荀攸的謀略很簡單,就是以運輸部隊做誘餌,釣袁紹軍這條大魚。

果然不久,袁紹軍文丑和劉備率騎兵到達,此時曹操軍隊準備應戰,但是曹操卻讓他們不要輕舉妄動。

文丑和劉備的騎兵軍隊劫了曹軍運輸物資,開始爭相搶奪,頓時部隊鬆散。

曹操看時機成熟,一聲令下,幾百斷後精兵突然殺出,袁軍瞬間陣腳大亂,逃跑技能點滿的劉備成功出逃,而可憐的一代名將文丑,死於亂軍之中。


關註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謝謝邀請。

文丑,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武將,效力於漢末梟雄袁本初帳下,勇冠三軍,為袁紹立下汗馬功勞。

《三國演義》中的文丑是被關羽一刀斬落馬下,但並不是史實

關於文丑的死,所有人最熟悉的版本,就是羅貫中先生在他的著作中,為了將關羽推向神壇,把溫酒斬華雄,殺顏良,誅文丑,這些不可一世的功績,全部放在關羽頭上。

而武術超羣的文丑,射退張遼,與徐晃大戰幾十個回合,都不分勝負,還曾經跟趙雲大戰六十回合,十分勇猛。就是這樣勇猛的將軍,遇上關羽後都沒來得及出招,就被斬落馬下,甚至連對方叫什麼都沒趕上問。這樣窩囊的死法與他「勇冠三軍」的稱號著實不匹配。

歷史上真實的文丑,戰死在疆場

《三國演義》中描述的是真實的麼?袁紹的勇猛大將文丑真的死的這麼窩囊麼?

非也!

剛剛說了,《三國演義》是羅貫中他老人家虛構的,雖然寫的非常生動,但並不是史實。

《三國志》中寫到:紹渡河,壁延津南,使劉備、文丑挑戰。太祖擊破之,斬醜,再戰,禽紹大將。

從《三國志》中,我們可以知道,歷史上真實的文丑,有一次被袁本初派去延津攻打曹操,而善用計策的曹操,在黎陽殺了袁紹的另一員大將顏良後,又使用誘敵之法大破文丑的部隊,而文丑則在這次戰爭中陣亡。

至於具體是誰殺的文丑,亂軍之中,無從考證。

因此,關於三國人物的結局,還是以《三國志》為準,《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演繹,不可當做史實來讀。

本文為悟空問答首發,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刪。歡迎關註:歷史照片工坊,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歷史照片呈現。【關注、評論、轉發此文章,私信小編,免費贈送晚清時期高清無水印老照片,共8000張】


文丑是在官渡之戰中中了曹操的誘敵之計,戰敗而被殺,但史書上沒有具體沒記載是被誰所斬。

《三國志》上有官渡之戰的具體記載:

官渡大戰初期,顏良在白馬被關羽斬殺,但袁軍依然步步推進,曹軍一再撤退。

曹操從白馬撤出後,帶著大量輜重先退到一處小山坡,查點手下只剩下了五六百騎兵。文丑與劉備帶著五六千騎兵趕到了。 眾將認為敵人勢大,應該先將輜重撤回後方保護起來,曹操謀臣荀攸說:「正好用輜重來誘敵,怎能撤退?」曹操會心一笑。

曹操命沿途拋撒輜重,然後又命眾將士下馬而立。

大家見文丑與劉備的騎兵到了,眾將說:「該上馬了!」曹操讓再等一等。

趕到的騎兵越來越多,卻開始搶奪曹軍留下的輜重。曹操說:「可以出擊了。」曹軍以逸待勞,從山坡上發起猛烈攻擊,正在爭奪財物的袁軍大亂,文丑在亂軍中被殺,曹軍大勝。

文丑之死的細節,史上沒有明確記錄。但此戰中,曹軍帶兵將軍是徐晃。戰後徐晃就提拔為偏將軍,所以據此推測,文丑極有可能是被徐晃所殺。而此戰中的劉備,當然是隨潰軍一起溜之大吉了。


其實真實的歷史是文丑死於亂軍之中,至於關羽斬殺文丑那只是羅老為了表現關羽的張冠李戴。

大家可以想像,一個人可以射箭擊退張遼,打敗徐晃,和趙雲大戰六十回合的人,怎麼可能死在關羽手下。暫且不說關羽不精通射箭,就是趙雲都不能輕鬆取勝,關羽又怎麼能一擊致命。如果非要說是關羽殺的,那我只能認為是關羽偷襲,馬快刀狠。

其實古代大戰,主將一般都是被羣毆致死,再說三國時期還沒有大規模的馬戰,別忘了這書是後人寫的,多少有點意淫。

最有可能說是文丑死於誰手,我覺得是曹操,他用智謀兵法殺文丑於亂軍之中。強如呂布也是弄的身死名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