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北京新與成商學院免聯考MBA薛老師來回答你: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還是遠遠落後於經濟的發展,一些有悖於社會公德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冷漠歧視,破壞公物,破壞環境,破壞公共秩序等損害人際關係和社會秩序的行為,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提高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範深入人心,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廣為弘揚,人民羣眾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

近年來,諸如大聲喧嘩、不講衛生、不守秩序、貪小便宜等陋習,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中國形象的問題,有些國家還將「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等中文警示牌擺放在公共場所,深深地刺痛了國人的自尊心,外交部還曾發文提醒我國國民出國時的注意事項,毫不留情的展示著我們國民素質的殘缺,慚愧之餘更讓人反思,來自禮儀之邦的國人為何給人以不文明、粗魯的印象。

人人踐行,就要從我做起,社會羣體是由許多個人聚集而成的,不能人人都覺得事不關己,從我做起,要從小事做起,一個人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贊成什麼,不贊成什麼, 取什麼,舍什麼,能否明榮恥,分美醜,別善惡,反應在大事上,更多的時候是體現在小事上。常常可從生活小事上看到一個人的大德。

在擁擠的公車上,我們讓一讓座位;在紅燈面前,我們停一停腳步;在道路兩旁,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在家裡我們替父母分擔一些煩惱...

這些都是一個人道德良好的表現,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到的話,那麼國家會變得更好,中國公民的整體素質會提高。

希望對你有幫助


要相信絕大多數華人都是愛國的。這裡要定義清楚國家和政黨之間的關係,國家和人民之間的關係!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變遷,更換了多個朝代,愛國與否主要是執政者和人民的利益是否一致。


我生在這個國家,這裡有我的父老鄉親,我愛國,我愛父老鄉親,這是我的本能,這個國家的文化教給我愛。至於有些人沒有,林子大什麼鳥都有。歷朝歷代總有這樣的人。不足為奇。當災難來了,我的國沒有丟棄任何人。那些人可能眼瞎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