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下!」

「嗨,有甚么事吗?」我走近老先生的窗边。

从前住在这间公寓的老先生从他的窗户探头,跟正在等公的我说话。等车若有人能陪著聊天消磨是最好不过的,这样没有赶时间上班、带小孩、打扫,或者买菜购物的老先生实在是等待的良伴。

「这拿去。这是这栋公寓大楼刚盖好时的广告。」老先生给了我一张很工整的广告纸。

这广告纸是近肤色的粉橘,摊开之后工整的折痕将纸明明白白的分成六等分,这其中有文字、有绘的图片,还有公寓大楼三种格局的平面图。老先生说,大楼另一翼的地下室有个游泳池,现在还在,只是不再开放了。我问老先生,这是给我的,还是借我看的。他说是给我的。我赶紧收著,生怕身旁的幼儿把它当成一般的广告纸拿去涂鸦。

事后,在小儿游戏时默默地看了。这大楼顶楼曾是开放给住户观景的,地下室有泳池,广告说是俱乐部式的住宅。原来八十年间住宅相关用词也是有改变的,现在的bedroom在那时的广告里讲chamber,电脑绘图在那时还是未来式,平面图是手绘手写,然后印成铅字的。公寓建成年代是1932,跟帝国大厦〈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还有克莱斯勒大楼〈The Chrysler Building〉同属Art Deco,有几何造型的纹饰,公寓电梯的门把就是层层叠叠的菱形。二战前是个经济萧条的年代,工人为了保住饭碗,总是仔仔细细的慢慢盖,因为不知盖完之后,下个工作在哪里。战前〈pre-war〉老公寓多有大面积的窗户,厚的楼板,与相对高的天花板,室内还有相对复杂的线板与墙面装饰,相对于50-60年代战后的建筑,是还有一点点旧世界的风华与从容的。

 

除了这建案广告,老先生还很神秘的从家中搜出了童书许多本,以及一只桃红色可以随身携带的小熊来送给我儿子。公车就在这样等来了,我跟在窗里的老先生说再见,然后往曼哈顿去。不知老先生在那时是否跟我一样,搭同条路线的快车;还是当时这公车路线还没出现,R Train才是去曼哈顿的捷径。不论那时是如何,都已成过去,我这个新住户只能遥想,然后向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