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鳥友俗稱為「小白」的小環頸鴴,因基因缺陷,全身羽色白化。(圖由讀者提供)

2018-09-28 15:51

〔記者張議晨/宜蘭報導〕罕見的「白子」小環頸鴴現身水田!宜蘭縣有民眾在水田間發現1隻小環頸鴴,但羽色全白相當少見,有鳥友發現後驚豔,紛紛前往拍攝,直呼「很幸運」。

屬過境鳥類的小環頸鴴,每年8月間飛抵臺灣過冬,隔年4月再飛回原棲地,近日在宜蘭縣1處休耕水田,正巧被民眾發現來臺過冬的小環頸鴴,不過,有隻羽色有異於正常的灰褐色,整身潔白顯獨特。

民眾隨後通報鳥友前來觀察,不願具名的鳥友說,他從事鳥類攝影多年,第一次在野外碰到全身白的小環頸鴴,起初還以為是別種鳥類,但從外型觀察,發現特徵與小環頸鴴相似,趕緊將照片傳給鳥類學會專家判讀,才確定是小環頸鴴的突變「白子」。

因白子小環頸鴴在臺灣少見,鳥友到場後,紛紛驚艷「怎會這麼幸運碰到牠」;被鳥友俗稱「小白」的小環頸鴴,雖不遠處有家族羣體,但多數時間是獨自覓食,鮮少與同類出門,鳥友稱,應是與白子外觀在野外較為突出有關。

鄭文修解釋,白子屬基因缺陷,各類生物都有可能發生,如人類白化症患者,或是先前出現在臺南林內鄉的「白猴子」,都是這類狀況;鳥類白子出現率約萬分之一,鷗科等繁殖量大的鳥種,白子發生機率較高。

至於「小白」會不會因為羽色而被排擠,鄭文修認為排擠應不至於,但白色外觀失去保護色,難免會增加老鷹、蛇類等天敵發現機會。

  • 正常羽色的小環頸鴴。(圖由讀者提供)

    正常羽色的小環頸鴴。(圖由讀者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