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

在海南島漫長的海岸線上分佈着許許多多的漁港,每個漁港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獨屬的風景。看漁港日出日落,感受漁民耕海牧漁的豐收喜悅,買最新鮮的魚獲,品最美味的海鮮,若想體驗真正的漁家文化,可以走進漁港,逛魚市、尋漁趣,發現人文之美。

▲▲▲▲▲▲▲▲▲▲▲▲▲▲▲▲▲▲▲▲▲▲▲▲▲▲▲▲▲▲▲▲▲▲▲▲▲▲▲▲▲▲▲▲▲▲▲▲▲▲▲▲▲▲▲▲▲▲▲▲▲▲▲



萬寧烏場漁港

海的味道它知道


清晨5時許,天邊才放出一道曙光,萬寧市萬城鎮烏場港已是一片熱鬧場景。歸港的漁船、卸魚的漁民、驗魚的魚販和叫賣早點的小商販各自忙着,這裏新鮮上岸的有魷魚、帶魚、鯧魚、馬鮫魚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海魚……清晨的烏場港,就是這樣一幅熱鬧的魚市圖景。


這些新鮮漁獲大多會被送至萬寧市內的農貿市場。天明開市後,它們就會和早起的市民一道“回家”,最終登上市民的餐桌。


清晨的萬寧烏場漁港。 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攝


萬寧人喜食海鮮,三餐不可一日無魚。香煎馬鮫魚、油炸秋刀魚、後安鯔魚湯……在萬寧,以海魚爲原材料的美味菜品數不勝數,而且常年“虎踞”各大餐館菜單熱銷榜單。這等景象,自然離不開萬寧當地優質漁港的支撐。


萬寧的海鮮,大多來自於港北港與烏場港,其中烏場港以優質馬鮫魚出名。烏場港位於萬寧市萬城鎮烏場村,烏場的得名便來自於馬鮫魚。清道光時期,烏場因盛產烏魚(馬鮫魚的方言叫法),而被稱爲烏魚場,被後人稱爲烏場。


萬寧市港北港,晾曬的魷魚。 海南日報特約記者 蒙鍾德 攝


在烏場地區,曲折的海岸線形成優良的自然港灣,海域廣闊,烏場漁港就坐落在這裏。正對着烏場港的,就是太陽河入海口以及大洲島,這裏盛產石斑魚、馬鮫魚、巴浪魚、黑槍魚、打鐵魚、石刀魚、帶魚、鯧魚、魷魚、龍蝦等,海鮮產品供不應求。


烏場漁市的魚源,都來自於夜裏出海的漁船。烏場的漁民基本不出遠海,主要在大洲島附近漁場捕魚,品種以馬鮫魚、魷魚和巴浪魚最爲出名。清晨,前夜出海的漁船歸港,帶回來最新鮮的海鮮魚貨。這時,收購海鮮的魚販子早已聞風而動,早早來到漁港等候。尤其是漁季時,由於漁民帶回來的漁獲很多,港內更是人潮湧動,歸港的漁民、收魚的魚販、曬魚的漁娘,還有前來“撿漏”的市民,十分熱鬧。


烏場漁港是海南爲數不多的天然漁港之一,雖然漁港空間不大,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漁港內設有冷藏庫、小加工廠、漁網、機械修補場地等,漁民出海歸來的漁獲都在這裏交易,十分便利。


在烏場漁港,不僅可以買到新鮮的海鮮,還能買到美味的魚乾。在漁港周邊,有很多小小乾貨店,店裏通常只有幾臺冷櫃,冷櫃裏就是當地人自己晾曬的魚乾。天氣好的時候,也能看見鋪滿各色魚乾的曬網,一條條曬網連成一條舌尖上的風景線。


烏場漁港,除了能“喫”,也能“玩”。這裏有專業的海釣俱樂部,配備專業的海釣設備和人員,有快艇可以出海釣魚或潛水。聽說,曾有人釣起過10多斤重的馬鮫魚。


如果覺得出海太累,只想單純的踏浪逐沙,烏場海灘也能讓你眼前一亮。這裏的沙灘非常細膩,呈金黃色。赤腳走在沙灘上,追逐上岸的浪花,任海風拂面,看遠方海天一色,瞬間心曠神怡。


有薄霧時,烏場漁港就是另一番奇妙風景,遠方的大洲島隱藏在薄霧之中,時隱時現,與海天相交,就像是傳說中的蓬萊仙山,十分美麗。這時候,在海邊的客棧裏,約上三五好友,嘗一碗海鮮粥,或品一杯興隆咖啡,正是眼中有景,脣齒留香,心中有詩。


這般完美詮釋大海魅力的烏場漁港,也難怪當地人誇讚:海的味道它知道!


文昌清瀾港環球碼頭

最是人間煙火味


在衆多的漁港中,位於文昌市東南部的清瀾港無論在海南人的眼中,還是在外地遊客的心中,都有着一席之地。其所在的葫蘆狀海灣面積約67平方公里,明代曾設清藍守禦所,後改寫成“清瀾”,海灣因此而得名。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清瀾港逐漸發展爲集水產碼頭、貨運、輪渡等爲一體的大港口,成爲過往漁船的補給基地。而環球碼頭則是這裏最熱鬧、最繁華的地方,一度成爲東郊鎮象徵財富和文化的“海上絲綢之路”。作爲連接清瀾地區、東郊地區的渡口,上世紀九十年代,輪渡公司相中商機在這裏開通了輪渡,爲往來兩地的民衆提供方便。


傍晚,文昌市清瀾環球碼頭漁市熱鬧非凡。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環球碼頭輪渡承載了不少當地人的“鄉愁”。有些輪渡工作人員或許還記得輪渡的黃金時期:以前每逢週末,在港口車隊排長龍那是經常的事,有時工作一天,嗓子都喊啞了。而當地人乘坐的渡輪,賣菜的村民、賣魚的魚販,全靠這小小的柴油機動船來往於兩岸。


2012年,清瀾大橋建成通車,環球碼頭繁華的輪渡時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海鮮市場的火熱。


因爲清瀾港位置獨特,清瀾港的漁民一部分在外海作業,一部分在附近的八門灣作業,因此這裏的海鮮品種格外豐富,備受食客歡迎。碼頭邊上的市場不大,十分接地氣:長度不過百米,擋雨棚下的魚販們用小簍筐、塑料桶和泡沫箱等物件,擺起幾十個海鮮攤檔,從兩三百元一斤的生猛大龍蝦到幾十元一斤的小花蟹、青蟹、沙蟲和石斑魚,以及海馬、海星、海刺蝟、海鰻、蛇鰻、馬鮫魚、對蝦、鮑魚、章魚和象拔蚌等海鮮品種,應有盡有,不同口音的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十分熱鬧。每逢傍晚,尋味而來的人們彙集在這小小的市場裏選購生猛海鮮,或是帶去旁邊的海鮮加工店現做現喫,或是帶回家烹飪出自家口味,盡情享受這些物美價廉的人間美味。


穿過市場,眼前便是開闊的港口,停在岸邊的漁船鱗次櫛比,歸家的漁民收拾漁網,飛架而過的清瀾大橋成了最美的背景。當你滿載着海鮮走出市場,眼睛和鼻子又不自覺地熱切迎接冒着熱氣的蒸木薯、椰子粑,色澤誘人的烤乳豬,飄着香氣的文昌雞和燒鴨,現切現賣的各種水果……山川依舊,風味不改,人們迷戀的或許就是這樣熟悉而又溫暖的煙火氣息。


●●小貼士:


1.清瀾港環球碼頭距文城鎮約12公里,距海口90多公里,導航自駕很是方便。


2.清瀾港附近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飛架兩岸的清瀾大橋、環球碼頭對岸的鄉村旅遊點和東郊椰林是不可錯過的好去處。再往東北走,就到了龍樓鎮,不管是去銅鼓嶺和石頭公園登高望遠觀滄海,還是去文昌航天主題公園感受科技魅力,都是不錯的選擇。


東方八所漁港

伴着落日喫海鮮


夜晚,是最能檢驗哪裏的美食受歡迎的時刻。喫貨們晝伏夜出,在白日的喧囂之後,要在夜晚釋放一天的壓力。尋找可口的飯菜,足以慰藉一天的愁惱。


傍晚,東方市的風光無限好,落日別樣紅。傍晚,亦是東方市八所中心漁港最熱鬧的時刻。


“喫魚咯,喫蝦咯,全都是今天新鮮捕撈的!”漁港的東側,是海鮮市場,人聲鼎沸。


黃澤士年近30,在市場裏擺攤。他介紹,每每清晨,是漁船捕魚入港的時間,船隻往來穿梭。漁民將北部灣新鮮的魚獲搬下船與漁販交易,魚市充滿活力。八所港面對北部灣,漁民世世代代到灣區內謀生活,由於地理位置和洋流影響,北部灣內漁業資源豐富,且距離陸地較近,從事漁業生產頗爲便利。


勤勞方能致富,黃澤士銷售海鮮時,還會額外爲顧客提供附加服務。例如把魚宰殺好,把生蠔殼撬開,顧客提出的要求,黃澤士都會去做。“做生意嘛,即講誠信,又要做好服務,這樣回頭客纔多。”黃澤士說着自己的生意經。


前來購買海鮮的顧客,也都有一套統一的操作流程:在市場買好了新鮮海鮮,再到市場外買上些青菜、烤豬,就到附近的海鮮加工點去。每個加工點都能提供海鮮加工服務,白灼、清蒸、椒鹽、麻辣,顧客需要的口味與做法應有盡有。但實際上,人們最喜歡的,還是手段粗略的做法,白灼、清蒸,上桌的海鮮冒着熱氣,鎖住汁水,啜一口鮮甜,正是海鮮的原汁原味。


“觀夕陽美景,遊山湖景色”“品美味佳餚,樂黎苗風情”, 除了魅力四射的悠久文化,東方的自然景觀、飲食文化和人文風情都獨具特色,近幾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而八所漁港的海鮮,足以稱得上是東方市的美味佳餚代表之一。如若來到東方,卻沒有喫過八所港的海鮮,不免是一個遺憾了!


三亞崖州中心漁港

“海鮮福袋”嚐個夠


到三亞旅遊,敞開肚子喫一次海鮮大餐是不少遊客的打卡行程之一。除了去當地有名的海鮮廣場、海鮮市場購買海鮮加工,還有哪些地道的“嚐鮮”喫法?位於三亞西側的崖州中心漁港是當地規模最大的海鮮交易港口,不僅能買到第一手新鮮漁獲,而且品種豐富、價格親民,對於“海鮮迷”來說不容錯過。


崖州中心漁港位於三亞崖州灣、寧遠河出海口處,背靠崖州區,面向南海北部灣海域,由承載着不少三亞市民記憶的老漁港搬遷而成,於2016年8月正式開港運營,能滿足南海漁場作業船舶停泊、避風、卸漁交易、補給等需求,年魚貨卸港量能達8萬噸。若時間充足,且又想在三亞短暫的停留時間中深入感受風土人情,不妨抽出點時間到漁港逛逛。


三亞崖州中心漁港。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目前,正值開漁時節,漁港內熱鬧非凡,每天都有滿載漁獲的漁船靠岸,漁港內帶着濃厚海鮮味的空氣裏,飽含着漁民辛苦勞作後的收穫及滿足。當地人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要想一次性買到新鮮、豐富的漁獲,建議14時至17時逛漁港。在這個時間段,漁港碼頭早已整齊有序地停靠了許多大大小小出海捕魚歸來的船隻,漁民們將漁獲運到岸上交易,不一會兒功夫,一個熱鬧漁市便初具規模,馬鮫魚、帶魚、鯧魚、魷魚、墨魚、鰻魚、金線魚、蝦、螃蟹等各式海鮮應有盡有,既可零售,也能批發,定能讓各路“海鮮迷”大飽眼福。由於這些海鮮剛打撈上岸,整體價格自然也比三亞市區便宜,賣家大多隨性爽快,有時來不及給海鮮分類,直接將蝦、蟹、魚等海鮮集中裝筐後,統一價格銷售,猶如一個“海鮮福袋”,能帶給買家不少意外驚喜。


“到崖州中心漁港,不但能買到全三亞最新鮮、最便宜的海鮮,最吸引人的是能欣賞到碧波盪漾、漁船雲集的壯麗景色,看到漁民們滿載而歸時的愉悅表情,感受到自然、樸實的三亞氣息。”三亞市民王辰說。


漁港內還建造了一座高105米的“絲路之塔”,燈塔燈光射程可達22海里,爲過往和來港船舶提供安全保障。燈塔屹立在湛藍海上,與周邊漁船遙相呼應,隨手一拍都是小清新的場景。


●●小貼士:


1.交通:崖州中心漁港距離三亞市區車程1小時左右,導航自駕前往即可。若選擇公交出行,可乘坐58路公交到達古城門站,再轉崖州4號公交到達港門站即可。


2.購物:漁港內海鮮品種衆多,攤位擺放也較爲簡易,最好身着輕便、耐髒裝束,便於更愜意地逛漁市、買魚。漁港設有公平秤,買魚時可現場覈實重量,避免缺斤少兩。目前漁港內設有2家海鮮加工店,買完海鮮可現場加工,第一時間嚐鮮。


來源|海南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