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的戰將確實很多,但要說到帥才,確實就不太多了。武將不僅僅是勇猛,還要有謀略,否則就是一介武夫。

許褚和典韋是曹操的貼身護衛,主要負責曹操的人身安全保衛工作,領兵打仗很少,雖然兩人非常勇猛,典韋是古之惡來,許褚是雄壯勇猛,兩人都是一流的武將,但帥才確實算不上。

陳壽在《三國志》中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意思是說:曹操建立這樣的武功,而當時的良將,以五個人首當其中。這五個人被後人稱為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注意排名是按《三國志》的順序排名的。

五子良將雖然都稱的上良將,但真正具有帥才的,我認為有兩個人:張遼和于禁。

樂進、張郃、徐晃三人並非不優秀,只是相比較而言落選前五帥才。

樂進身材短小而作戰勇猛,膽烈過人而身先士卒,參與了曹操眾多戰爭,從擊呂布、張綉,戰官渡、斬淳于瓊,從擊袁譚、袁尚,斬嚴敬,參與赤壁之戰,曾與關羽交戰並對峙,參與合肥之戰,破孫權,於218年病逝。

張郃是降將,原是韓馥手下,後轉投袁紹,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之後隨曹操徵戰,北攻烏桓、西破馬超、南降張魯,隨夏侯淵徵戰關中及漢中,張郃曾在巴西宕渠被張郃打得全軍覆沒,但張郃也是五子良將中活得最久的人,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中箭身亡。

徐晃是降將,原是楊奉手下,後轉投曹操,隨曹操參與官渡之戰及平定北方的戰役,後隨夏侯淵平叛太原及徵戰關中,在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中,擊敗強弩之末的關羽,收復了襄樊,曹操去世後,徐晃參與攻打上庸三郡,及曹丕伐吳,在227年病死。

再接下來曹操手下的武將就是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曹真、曹休、曹彰等 ,比較而言具有帥才的武將有:夏侯淵、曹仁、曹真。


綜合起來,排名前五的將領按順序排名依次是:

張遼、曹仁、于禁、夏侯淵、曹真。

第1名:張遼

說張遼是第一名,是因為張遼有勇有謀,張遼雖是降將,先後跟隨丁原、董卓、呂布,呂布被曹操殺死,張遼投降曹操,從此開始為曹操徵戰,官渡之戰中,張遼與關羽一起攻打顏良,協助關羽斬了顏良,大破袁紹軍隊,解了白馬之圍。

隻身赴敵穴勸降昌豨,前鋒徵烏桓斬首蹋頓,勇猛闖天柱擊敗陳(蘭)梅(成),八百破十萬力擊孫權。張遼一生的戰功在所有將領中是最大的,尤其是最後一戰,威震逍遙津,率八百勇士直闖孫權中軍大帳,幾乎差一點就擒拿了孫權,斬江東名將陳武,張遼表現得不僅僅是勇,還有謀,之所以敢闖,是因為張遼算定了孫權未做好準備,因此全力攻擊,孫權果然不敵,以弱勢兵力為曹操保住了合肥。

張遼是曹操手下將領中表現最突出的,功勞最大的,謀略與勇猛最為均衡的將領,理所當然排名第一。

第2名:曹仁

曹仁是曹操的堂弟,曹操每次徵戰,必定是自已帶領主力在正面攻擊,讓曹仁另領一路從側面攻擊,曹操攻打徐州,曹仁就從側面攻打徐州牧陶謙的部將呂由,曹操徵呂布,曹仁就從側面攻打句陽,生擒呂布手下將領劉何。曹操徵張綉,曹仁就從側面攻打周圍縣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曹仁就是曹操的另一個分身,或者是曹操最得力的左右手。

而且曹仁的守城功夫是相當了得。赤壁之戰,曹操北歸,曹仁守江陵城,阻擋周瑜領導的孫劉聯軍近一年,最後才退走。曹仁守樊城,威震華夏的關羽圍了幾個月,都沒有攻下來,河水都快漲到城牆項了,曹仁仍然堅守,最後成功與徐晃一起擊敗關羽。

曹仁在曹操晚期,基本上就是都督宛城、荊州一線的魏軍最高指揮官,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將,這也是曹仁能夠入圍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仁在曹操和夏侯惇都去世後,升任魏國大將軍,成為魏國的最高軍事統帥,在曹丕徵孫權的戰爭中,曹仁被東吳將領朱桓擊敗,不久就病死。

第3名:于禁

于禁原是曹操的好友鮑信的部將,鮑信戰死後投靠曹操,于禁跟隨曹操作戰的時間很早,在軍中威望甚高,並且多有戰功,在外姓將領中,于禁的官職最高,要不是在襄樊之戰中遇到大水被關羽俘虜,而晚節不保,于禁算是曹魏排名第一的將領。

于禁還是曹操軍中最早獨自帶兵的將領,曹操攻徐州,徵呂布,于禁也是獨自帶領一支軍隊徵戰,多是勝績,之後隨曹操參與官渡之戰,與劉備戰於博望,平定昌豨叛亂,討伐陳蘭、梅成,奪朱靈兵權,于禁被曹操任命為左將軍,假節鉞,成為曹魏外姓將領中職務最高的,並且假節鉞的權力連曹操的同宗都沒有,當時整個曹營僅有于禁一人有假節鉞的權力,可見曹操對於禁的重視。

可惜于禁在襄樊之戰中,晚節不保,被關羽水淹七軍,俘虜三萬人,于禁投降,後被關羽押到江陵城看守,孫權偷襲荊州後,于禁被孫權俘虜,後來被孫權送還給曹丕,由於羞愧,于禁在221年鬱鬱而終。

第4名:夏侯淵

夏侯淵是西漢開國功臣太僕夏侯嬰(劉邦的車夫)之後,與曹操是連襟的關係,夏侯淵在曹操首次起兵時就開始跟隨,是最早跟隨曹操的將領。

夏侯淵在官渡之戰中負責運糧,參與和于禁一起平定昌豨叛亂,平雷緒、斬商曜、屠大陵,之後開始隨曹操在關中徵戰,曹操退兵後,夏侯淵成為關中地區魏軍最高軍事長官,都督張郃、徐晃等守護關中及漢中。

夏侯淵駐守關中時,曾擊破馬超、韓遂的殘軍,將馬超趕出關中及涼州地區,之後隨曹操平定漢中張魯,曹操退兵後,又是夏侯淵鎮守漢中,都督張郃、徐晃、曹真、曹休、郭淮等與劉備爭奪漢中,於公元219年在定軍山中被劉備手下黃忠所殺,戰死沙場。

夏侯淵作戰頗為勇猛,但缺少謀略,但仍不失為一位合格的將領。

第5名:曹真

曹真是曹操的族子,是一名後起之秀,曹操在世時,還只是中級軍官,曹操去世後,尤其是老一輩武將去世後, 曹真成為曹魏的中流砥柱。

曹真以偏將軍之職隨曹操參與平定張魯之戰,之後隨夏侯淵一起參與和劉備的漢中爭奪戰,夏侯淵戰死後,張郃短暫代理關中主帥一職,曹操去世,曹丕上位,以曹真為鎮西將軍,都督雍州及涼州諸軍事,曹真成為雍州及涼州魏國最高軍事長官。

曹真率軍平定了張進的叛亂及河西之亂,打通了魏國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曹魏繼承了東漢中斷已久的在西域的宗主權,恢復了漢朝在西域名義上的統治。

曹丕南征孫權時,曹真在荊州前線徵戰,因功升任中軍大將軍。曹丕去世後,升任大將軍,諸葛亮北伐時,曹真率軍擋住了趙雲的疑兵,並派張郃在街亭擊敗馬謖,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徒勞無功。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結束後,曹真預判諸葛亮還會再來進攻,再來肯定會攻陳倉,於是提前下令讓郝昭守陳倉,修築加固城池,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由於曹真的提前預判,成功的擋住了諸葛亮的大軍。

231年,曹真病死。


這個問題,與其我們隨著自己的愛好來評判,倒不如看曹操自己當時是怎麼看待手下這些將軍們的。曹操雖然不像孫權一樣,對自己手下的東吳四大都督有一番簡短精要的評價,然而他對手下將領的任用已經說明瞭這一點。

一、許褚當過武衛中郎將(曹丕時代為武衛將軍),武衛這個名號都是曹操為許褚獨創的

這不就很明白了嗎?曹操雖然很喜歡許褚,但卻是將許褚當做親兵護衛隊長來用的。與許褚齊名的典韋,自然也是如此。而且典韋這是為了護衛曹操而戰死的,後來,當馬超急攻曹操之時,許褚一手用馬鞍為曹操擋箭,一手划船送曹操逃離,許褚的功用已經很明白了。何況,許褚雖武力過人、但卻力大而癡,曹操也不可能用他為統兵大將。

二、所謂五子良將,除了張遼,曹操大多將他們做為先鋒使用,而不是統帥

五子良將,投奔曹操有先有後,最初的地位也不一樣高,只不過後來因為事蹟接近被編入一個傳記而已。總體來說,于禁、樂進投曹操最早,地位也最高。張郃、徐晃在曹操後期崛起,到曹丕繼位後才地位達到于禁、樂進二人的高度(接替已死的樂進、投降的于禁分別任左將軍、右將軍)。而張遼是個異數,在曹操中後期深得曹操看重,居然與曹家親族將領一樣被任命為四徵將軍之一的徵東將軍,在合肥一帶獨立對抗孫權的勢力。說起來,只有這個張遼,在曹操手下被做為一方統帥使用。但張遼的職位很奇怪,曹丕繼位後,把他調回來,當了個前將軍,和徐晃、張郃同列,是對張遼有所懷疑嗎?反正,後來為了對抗孫權,張遼再任徵東將軍,負責著一方的戰事。

三、曹家親族將領的軍職大多高於五子良將,這裡面才真的多有統兵大將

其實,地位最高的是夏侯惇,曹操在世時夏侯惇是諸將第一位,到曹丕稱帝後,夏侯惇已經被任命大將軍,軍職已經不可能更高了,然後是曹仁的車騎將軍。但夏侯惇顯然是個常敗將軍,地位高,但打仗很一般,更多是一種象徵。

被曹操看做真正帥才的,是曹仁,是夏侯淵。曹仁在曹操晚年任四徵將軍之一的徵南將軍,在襄陽一線獨立對抗孫劉的聯合進攻。而夏侯淵任徵西將軍,獨受西方之任,並且建立了很大功勛,只是定軍山遭到劉備大軍圍攻,戰死了。

張遼徵東、曹仁徵南、夏侯淵徵西,這三員大將,纔是曹操自己認為的帥才。四徵將軍為什麼這麼顯眼?那得從東漢開國說起,劉秀開國,馮異為徵西大將軍、岑彭為徵南大將軍,是少有的獨立帶軍建立一方徵討大功的功臣。曹操本為東漢朝臣,當然很明白這一點,給這三人四徵將軍的稱號,絕不是偶然的。

(本文為星火辰原創,圖片來自網路,更多內容請關注星火辰頭條號)


感謝邀請,曹操手下武將質量之高,確實是其他勢力無法比擬的。

然而要在眾多武將中選出最厲害的一個,實在有些困難,曹操每戰親徵,迫不得已遣將之時一般也都是兩三人的組合,很少給眾將獨自發揮的機會。

想要排出前五,相信一百個人會有超出一百種排法,尹禾在這裡給出兩曹、兩張、一徐或一夏侯的排名。

良將和家將是曹操的主要戰力

題主給出的候選人分類比較明確,但是猛將類和其他類在實戰中很難與家將、良將相比,其他武將資歷明顯也不夠。許褚、典韋勇猛無二,但是二人更多的是負責護衛工作,幾乎沒有領兵的經歷,因此排除在外;李典有格局、有魄力,但是與五子良將相比還有差距;文聘鎮守一方,防守能力極強,但是參與的戰爭相對較少,不好與其他武將直接比較;毛玠是一名紀檢幹部,打架的事情先放一放;龐德的資歷太淺,拿得出手的榮譽也並不多。

二曹的戰功成就足以奪魁

就地位而言,曹魏怎營中無能可以和夏侯惇相比,曹操出征,常常是由夏侯惇負責鎮守後方,是一位難得的文武全才,但是他的實戰能力確實不如他的諸位族弟;夏侯淵的綜合實力很強,武力和戰功都很有說服力,也是少有的能夠獨自將兵出征的統帥,如果不是定軍山慘死的話,一定可以躋身前三,即使晚節不保,也有實力躋身前五,但是家將只有兩個名額,還是要選出更完美的武將;曹彰、曹真和曹休都是小子輩兒,雖然也都有驚艷的表現,但是三國中後期的對戰遠遠不及前期那般激烈。

曹仁和曹洪,是曹操最依仗的兩位從第,二人最早跟隨曹操,經歷了從無到有,討伐羣雄,數次救曹操於危難,平定河北,二人功不可沒。

曹洪曾平兗州、徵劉表、討祝臂。官渡之戰時,曹洪留守本陣,擊退了張郃、高覽的猛攻。漢中之戰時,與曹休在下辯抵禦劉備,破斬吳蘭、任夔,逼退張飛與馬超。

曹仁曾經大破陶謙軍及陶謙部將呂由,攻克句陽,生擒呂布的部將劉何,官渡之戰中,在隱強打敗劉備軍、雞落山之戰又戰勝袁紹軍。赤壁之戰兵敗後,曹仁鎮守江陵,在與周瑜相持一年後,棄城而走。渭南擊破馬超。破反將蘇伯、田銀、侯音。在襄樊之戰中擋住了關羽的進攻,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駐襄陽。

二張的戰力功勛笑傲羣英

五子良將中,于禁和樂進追隨曹操比較早,早期于禁有機會爭奪五子良將之首,可惜後來被迫投降關羽,一失足成千古恨;樂進功勞不小,但是他只擅長步兵,且性格火爆,並非帥才。

二張雖然都是降將,但是歸曹之後都頗有戰功。

張遼勸降昌豨、並斬殺烏桓單於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平定新軍叛亂、擊滅陳蘭、梅成,更是在逍遙津完成了八百破十萬的神話,從此吳軍不敢輕易踏足合肥。

張郃跟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更是在後期夏侯淵戰死後撐起魏國的一片天,儼然已經成為當時第一武將,只可惜張郃的結局也不是很好,若論排名,其實應該排在夏侯淵之後。

一徐低調穩定的提供輸出

五子良將中,最低調的莫過於徐晃,看起來不聲不響,實際上屢立奇功。官渡之戰擊敗顏良

文丑、燒毀烏巢建立首功、勸降韓範、破袁譚、滅烏桓、拒關羽、解圍樊城,幾乎曹操所有重要戰役都有徐晃的身影。雖然很多時候他都是以執行武將的身份完成任務,但是有他在的戰役中,往往是勝多敗少。

因此,前五排名應該是如此:

  • 曹洪、曹仁

  • 張遼

  • 張郃/夏侯淵

  • 徐晃


「不是英雄別讀三國」三國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出現名將和謀士最多的時期,據不完全考證三國時期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有三百多次,其中著名的戰役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都是以少勝多,堪稱戰爭史上的經典。

那麼三國裏誰最實力最強?相信大家也很清楚,那就是曹魏政權。曹操手下能領兵打仗的人才很多,如:司馬懿、鄧艾、張遼、曹仁、曹洪、夏侯淵等等。還有一個人就是——郭嘉,他堪稱奇才,在為曹操徵戰的11年裏,不管局勢多麼不利,多麼困難,卻總能化險為夷,冷靜分析戰局和走向,幾乎從為失算過(諸葛亮也有失算喫敗戰的時候),可惜英年早逝,可以這麼說,如果郭嘉不死,曹操極有可能在離開人世之前統一天下,改變歷史走向。

那麼大家該說了,曹操手下領兵打仗應該屬郭嘉厲害了,錯!應該屬曹操本人,那問題有來了,你把郭嘉說的這也厲害那也厲害,咋又說曹操厲害呢?在這裡我給大家好好分析一下,郭嘉在遇到曹操之前,一直在袁紹手下當差,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官,不受重用,空有一身才學無法施展。後來投到曹操賬下,曹操慧眼識英才,把其識為知己,讓郭嘉這位千古奇才發揮的淋漓盡致,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說曹操手下在厲害的將軍謀士沒有曹操的運籌帷幄雄才大略搭建的這個平臺都是不行的。

答案就是曹操手下領兵打仗最厲害的人,非曹操曹孟德莫屬。


曹老闆帳下人才如雲,小時候可能更崇拜劉大耳的五虎將,對三國理解深入後,會發現曹老闆的五子良將+八虎騎比起五虎將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國志》系列遊戲,公認為三國系列最經典也是質量最高的遊戲,1989年發行至今已有13代,遊戲的精華是對三國歷史細緻的考據,其中武將的數據作為重中之重也是改了又改,到了《三國志13》,可以說武將數據已經可以讓大多三國迷信服。

所以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參考《三國志13》中的「統率」數據。

曹老闆擁有整個遊戲中最完美的四維,統率排名曹營第一當之無愧。問題裏的是說戰將,所以此處僅用來鎮樓。

戰將統率排名如下:

一、司馬仲達

二、張文遠

三、鄧士載

四、夏侯妙才

五、夏侯元讓、曹子孝、張儁乂、龐令明

九、徐公明

十、於文則

歡迎討論。


謝謝邀請。

曹老闆麾下猛將如雲,要說帶兵打仗誰最厲害,當屬張遼張文遠。

張遼是幷州雁門人,本姓聶,是聶壹的後人。先後追隨丁原,董卓,呂布,呂佈下邳兵敗身亡後,轉投曹操麾下。

張遼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北征袁氏烏桓,南退孫權作亂,最後,受封前將軍,晉陽侯,可稱曹魏外姓第一將。

在張遼一生的戰鬥中,最輝煌的戰績當屬合肥之戰。這一戰中,張遼率八百勇士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勇猛無敵,威震逍遙津,更勝當年陷陣營高順,殺得江東孫氏聞風喪膽,這樣的戰績,在三國時代,也就只有赤壁之戰的周瑜,官渡之戰的曹操,已經夷陵之戰的陸遜可以媲美。

所以,張遼絕對稱的上曹操麾下帶兵最強之將。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曹操麾下人才濟濟,名將輩出,曹操能統一北方,其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麾下軍事人才眾多。今天給大家介紹幾位,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典韋,生年不詳,今河南商丘人,東漢末年曹操的部將,相貌魁梧,能力過人。三國演義中人稱「一呂二趙三典韋」,是很多人都公認的。典韋堪稱是呂布手下第一大猛將,也是單挑能力最強的一員猛將。因為表現十分勇猛,被曹操驚嘆為「古之惡來」。但最後在宛城殊死惡鬥中,終因寡不敵眾慷慨戰死。

張遼,字文遠,五子良將之首,謚號為剛侯,期大戰逍遙津堪稱是經典。活躍於東漢末年,曾跟隨丁原,呂布等軍閥,後跟隨曹操,張遼為人勇猛善戰,多次戰役都是身先士卒。在合肥的事蹟令他留下「張遼止啼」的威名。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經典故事,受到人的追捧,很多人都說他是歷史級別的名將,其武力值可見一斑。

曹仁是曹操的嫡系大將,他是曹操的,從弟超人這個人熟讀兵法,弓馬嫻熟,志軍演講,奉法守令。曹仁志跟從曹操以來立下了很多汗馬功勞,例如官渡之戰大敗袁紹,生擒呂布,挫敗劉備等。一直以來曹操都視他為心腹,左膀右臂。曹丕代漢建魏後,封曹仁為大將軍,後又晉陞為大司馬不久卒于軍中,謚號忠侯。

曹操起兵時,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在進攻呂布之時,被暗箭射中眼睛,但是夏侯惇異常勇猛。「夏侯吞眼」也成就了夏侯惇三國中的彪悍威名。

許褚綽號虎癡,是曹操的貼身護衛,也是曹操的一員猛將,許褚跟很多一流猛將都交過手,他曾經一整天打平典韋,三十回合戰平趙雲,二百回合戰平馬超,五十回合戰平龐德。最能凸顯許褚膽氣的就是他單挑呂布,而且還打了20回合不分勝負,曹操打呂布時,許褚不信邪,上去就跟呂布單挑了20回合,可見許褚也非等閑之輩。


曹操手下戰將很多,武功高的也很多,領兵打仗誰最厲害呢?

曹操作為三國的一代梟雄,自身實力相當強悍。但除了他本人實力強以外,他也有很高的領導力,收服了不少有能之士為他所用。在他的麾下,就有很多數得上名號的大將。這些大將為他徵戰天下,奮力殺敵。曹操的手底下,實力勇猛的人很多,但若真的要評論武藝高強,軍事能力出眾的話,可能也就只有下面這麼幾位。

第1位,典韋。典韋的武藝高強是有目共睹的,他可以稱之為是曹操部下武力值最高的一人。並且,他對曹操是相當忠心的,加上打仗勇猛,在軍事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故而還真很少有人是他的對手。夏侯惇就曾經這樣形容過他,三國所有的武將都比不上他,就連呂布和他對上,勝率也是極低。

第2位,曹仁。他和曹操還有親緣關係,可能也是因此,曹操對他信任無比,將他看成自己的親信之一。當然,能獲得一代梟雄的認同,僅憑著親緣關係肯定是不行的。他的作戰能力也強,即使和關羽,周瑜這類大將對上,他也能毫不落於下風。由此看來,不管是軍事謀劃能力,還是軍事作戰能力,他都是極強的一人。

第3位,徐晃。他是之後才歸附於曹操的,和那些從一開始就跟隨曹操作戰的人來說,他算是後來者。但他卻憑藉著智慧和勇猛兩大因素,很快就獲得曹操的信任和喜愛。他曾經和關羽對戰過,面對這位強大的對手,他也是越戰越勇,完全不輸於他。從這也能看出,在領兵打仗,作戰規劃方面,徐晃也是有能之人。

第4位,夏侯惇。這也是曹操手下的名將之一,也同樣是得到了曹操偏愛的一位大將。他對曹操相當的忠心,能力又特別的出眾,同時也是最早一批跟隨曹操打天下的人物。夏侯敦主要就是為曹操鎮守後方,讓他放心去前線殺敵,能讓曹操放心將後背交予的人,可見曹操對他的信任度,對他能力的看重度。

所以說,曹操能建立政權,成為稱霸天下的一方君王,除了他個人軍事能力強大以外,還有他個人魅力的原因。他能招到這麼多大將為他所用,並且一個個還對他忠心耿耿,替他徵戰千里,若無他個人魅力,那這些人物又怎麼會真心跟隨於他?由此看來,在亂世中能成為一代帝王,也必須要眼光好,魅力足纔行呀!


綜合來看,從帶兵能力,個人武藝,戰果來看,應當是張遼,徐晃。


領兵打仗粗略分下來有兩種,一者是運籌帷幄,制定戰術,總攬全局的軍師,在這方面最頂級莫過於神鬼莫測,和諸葛亮並肩而立的司馬懿了,郭嘉和荀彧次之,二者是臨場指揮和武力等級,統帥方面當屬張遼,曹仁和徐晃,武將我覺得是典韋,許褚和龐德。當然這並非絕對的,畢竟曹操手下能人之士太多,實力接近的也有不少,存在爭議也屬正常,歡迎一起來討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