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鄭克塽要求將鄭成功遺骨遷至故鄉,康熙帝首肯,同意以禮安葬,並手書輓聯。「朱成功系明室之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敕遣官,護送成功及子經(鄭經)兩柩,歸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

這裡講的四鎮是南明江北四鎮,分別由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鎮守,其中二劉背主,黃得功寧死不降,力戰後自盡。高傑被叛將誘殺。雖然高傑和黃得功沒有投降,但窩裡斗的最狠,幾乎是不死不休的也是他倆,所以可以說四個人都有二心,兩個貳臣,另外兩個行事並沒有把南明朝的利益放到首要位置,黃得功算是其中相對來說比較乾淨的了吧。

初期鄭成功憑藉金門、廈門,以此為基地希望北伐收復大明故土,連南明諸王都無寸土可守,逃的逃,死的死,那時候鄭成功還在狹小的生存空間中矢志不渝的抗擊清兵,這種忠貞和勇猛都是值得誇讚的。當然,康熙帝的輓聯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我就省略了,畢竟陣營不同,而且另外一層意思是必須要有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鄭克塽投降,康熙可以優撫,如果鄭成功是勝利者會給康熙活命的機會?再者,天下初定,康熙朝還有不少前明舊臣,把鄭成功捧得太高,這些人的情緒如何安撫呢,誇讚太過會給人一種錯覺,你康熙也要我造反以證明自己是有骨氣的忠臣?

這副輓聯對鄭成功的一生做了很好的概括,再說他過世前的一段時間:

鄭成功是收復台灣後的當年就去世的,年僅38歲,正值壯年,去世的原因到現在還有諸多猜測,有的說是因為接二連三的精神打擊加上日常軍務繁勞造成鄭成功心力交瘁,區區小病就能奪去生命,有的學者則說他是死於毒殺,各有各的道理,又沒有直接的史料證據。

在他死前,為何要下令處死自己妻子和兒子?

為什麼說鄭成功受到接二連三的打擊,這就是其中之一:

永曆皇帝被殺,無從盡忠;

與父鄭芝龍暗通書信,清廷察覺,遂殺其父,無從盡孝;

反攻大業受阻,遭受挫折;

麾下叛將,挖其祖墳,愧對列祖宗親;

最後就是鄭經的亂倫不孝。

所謂亂倫之說,其實並站不住腳,乳母也只是個職業,並無血緣、親眷關係,何來亂倫,雖然尊孝乳母的事例也很多,但並非必然,也沒有規制。

鄭經娶的正妻,是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敢打敢拼作風彪悍,她自然是不會打仗,所說的狀態是在家裡,家有悍婦的鄭經是不敢跟父親提出來休妻的,又實在無法容忍,苦悶異常,所以勾搭上了四弟的乳母,乳母陳氏還產下一個嬰兒。

岳父唐顯悅斥責鄭成功:「令郎狎而生子,不聞飭責,反加賞賚。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國乎?」飽受打擊的鄭成功聽說鄭經此舉,暴怒之下傳令鄭泰要求他將負有管理責任的妻子董酉姑、兒子鄭經、乳母陳氏、所產嬰兒全部殺掉,鄭泰是鄭成功的兄長,對自己人無法下手,只是應付差事殺了陳氏母子,在交令時苦勸鄭成功放過董酉姑母子(其實當時要是殺了董酉姑,施琅未必造反),鄭成功不允。

這件事最終引發了「兵變」,鄭泰無法下手,鄭經也無法從容赴死,董酉姑更是自覺冤枉,因為她也極其反感鄭經和陳氏的事情,但是他倆瞞的挺好,董酉姑事先也不知道,現在要掉腦袋,董酉姑自然不幹。

於是,一個傳聞火速在大營蔓延,鄭成功軍紀極嚴是眾所周知的,凡抗命不殺的都要問罪,眾將也覺得冤枉,你自家事我們怎麼處理,把你老婆孩子殺了,等你消氣了我們還活么,家事自己處理,幹嘛拿我們當出氣筒,反正里外不是人,所以就推選人望較高的鄭泰當首領,集體抗命。

面對這些,鄭成功再也無法承受打擊了,一病不起,在那種你死我活的狀態下,他病死、毒死都有可能,概率都很大:

鄭成功有一親信,是清朝降將馬信,不知為何鄭會如此相信他,清廷當時已經控制全國局勢,一個投降大清12年的將軍為何反叛,這很難說,雖然借口可以很多······

馬信向鄭成功介紹了一位名醫,這位醫生看了說是沒什麼,只是中暑,開副葯就走了。而民族英雄鄭成功服藥後當晚也走了······(5日後,馬信死)

對於馬信只是懷疑,沒有實據,但他的功勞是有實據的,收復台灣,馬信自請先鋒,身先士卒,為奪取台灣城,收復全台灣做出了極大貢獻。

「自國家飄零以來,枕戈泣血十有六年。今日屏跡遐荒,遽捐人世,忠孝兩虧,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於此極也?」

無君可忠,無父可孝,事業受阻,眾叛親離,鄭成功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生前籌謀的最後一件事是出兵菲律賓,為華僑報仇,後來鄭經也曾想過出兵菲律賓,裡應外合的條件具足,可惜後因馳援耿精忠致使計劃再次擱淺。


對於鄭成功大家都不陌生,他在1661年率領數萬部將,大小船隻數百艘登陸台灣,在高山族的幫助下,擊敗荷蘭殖民者,成功收復了台灣,他是人人敬仰的民族大英雄。

但是他這個人在有些事上也是個悲劇。

第一,鄭成功曾經拜江浙名儒錢謙益為師,錢謙益還給鄭成功起了字「大木」,意思就是棟樑之才的意思,但是錢謙益這個人了?納了秦淮八艷之一的柳如是為妾,然後清軍打過來的時候,他說要投河自盡,可是腳丫子剛剛沾水又趕緊上來了,說水太涼了,然後投降清軍。

第二,鄭成功的親爹是鄭芝龍,曾經在福州擁立唐王朱聿鍵為帝,並於當年七月改元「隆武」,但是清軍打到江南的時候,鄭芝龍也投降了清軍,鄭成功的母親自殺。

親爹和老師都投降了,夠悲劇了吧,然後我們還要接著說一件事,那就是鄭成功在去世前,還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常言道虎毒不食子,鄭成功為何這麼做了?那是因為他這個兒子鄭經亂倫不孝,惹了眾怒了。

鄭經是鄭成功的長子,是原配夫人董王妃生的,也就是世子了,然後娶了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女兒,是父母之命下的政治聯姻。

鄭經就有點不樂意這門婚事了,

然後他居然和五弟的奶娘好上了。

說句實話,古時候納妾還是很尋常的,但是這個找乳娘還是有點不好聽,多少還是有點亂倫的意思了,更何況接著還影響了正室的地位,讓他的老丈人兵部尚書唐顯悅非常不滿了,怒氣沖沖給鄭成功寫了兩封信。

為啥唐顯悅會不滿了?

因為這個乳娘陳昭娘還生下了孩子。

一般來說,鄭經要是逢場作戲或者納妾應該都不會得罪岳父唐顯悅的,但是他不僅和乳娘在一起了,還生下了長子鄭克臧,這個就非常不好了,因為唐顯悅的女兒都還沒孩子了,要是再不管的話,以後搞不好就是這個鄭克臧繼承做世子了,那正室不僅沒臉面更沒地位了。

唐顯悅連著給鄭成功寫了兩封信,措辭越來越嚴厲:「令郎狎而生子,不聞飭責,反加賞賚。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國乎?」

啥意思了?說你鄭成功任由兒子這樣亂來都不管,家都管不好,莫非還能治理國家。不僅諷刺鄭成功,還威脅要斷了糧草等補給。接到信後,鄭成功氣得半死,要是被斷了糧草,自己就很被動了,怪來怪去,還是怨自己的兒子鄭經太不爭氣了,於是他拿出自己的金牌令箭,下了命令,讓鄭泰(鄭成功的哥哥)與洪旭兩個將軍去殺了董王妃、鄭經和陳昭娘母子,這道軍令也很嚴厲了。

接到軍令後,兩個將軍很為難,先不說鄭經如今也有權勢,這殺鄭成功的兒子和夫人可是大事了,要是那天鄭成功後悔了還不得怪罪他們兩個人,想來想去,他們就殺了乳娘陳昭娘母子,然後去復命了,這件事情也平息過去了。

兵部尚書看乳娘母子都已經被處死,也就很滿意了,他寫信的目的也就是除掉威脅自己女兒地位的人,可不是真要女婿的命,女兒做寡婦也不是他要的結果。

畢竟是自己的長孫輩被自己下令處死了,鄭成功的心裡當然還是鬱悶的,一天天病情加重了,一年之後便在台灣病逝。

多年後,康熙皇帝認為收復台灣的鄭成功也是英雄,下令將他們父子的靈柩運會安南安葬還寫了輓聯,也算是葉落歸根了,結局還算好,總算是回家了吧。

「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說來說去,最無辜的還是乳娘母子,

成了權勢爭奪的犧牲品,死很冤。


明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1662),鄭成功讓他哥哥鄭泰到思明州斬殺其兒子鄭經,命令內容不但是殺鄭經,連鄭經的母親也就是自己的妻子董氏與鄭經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一併斬殺。

這個命令不能不說相當過分,鄭成功之所以下此命令,是因為兒子鄭經做了一件荒唐事:這年,十九歲的鄭經已經結婚,他娶了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兩人關係並不和睦,鄭經遂與四弟鄭睿之乳母陳氏私通,生下一子,鄭成功本來因為得孫甚喜,但是台灣的士大夫階層一致認為鄭經此舉是亂倫,親家唐顯悅更來信火上澆油指責鄭成功治家不嚴何以能當一方之主。

因為這幾個因素疊加,鄭成功惱羞成怒,於是有了前述殺死妻子兒子孫子的命令,但是接受這個命令的鄭泰等人覺得董夫人和少主鄭經怎能殺害,於是提議僅斬陳氏及其子復命,鄭成功一意孤行堅持不允,於是發生諸將聯合抗命事件,唯一願意遵從鄭成功命令的周全斌被諸將抓了起來。

這個抗命事件加上當時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在北京被殺、永曆帝朱由榔在昆明遇害,鄭成功數種痛心的事情一起彙集,使得健康惡化,遂於當年五月初一日病逝。

鄭成功的這個處死自己妻子與兒子命令當然事出有因,但是無論從哪個意義上都是一個亂命,能夠發出這個命令,其實說明當時鄭成功的心理狀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問題。

不過,這個命令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鄭成功雖然出身武裝海商集團世家,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希望自己家族逐漸呈現出遵守儒家倫理的面貌,從而確立某種合法性,因此一旦出現問題,反應可以說非常過激。


眾所周知,鄭成功是民族英雄,曾收復台灣。但是,他在臨死前,卻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子董王妃和兒子鄭經,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鄭經。鄭經是鄭成功的長子,他與當時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結婚了。很顯然這是一場政治婚姻,這在當時也很正常。

但是鄭經卻又和他五弟的乳娘陳昭娘在一起瞎搞,而且最後陳昭娘還懷孕了,之後她就生下了鄭經的長子鄭克臧。而此時,作為鄭經正妻的兵部尚書的女兒對此早有不滿,就告訴了她的父親。

這本就是一場政治聯姻,他們雙方都是為了利益。鄭成功當時已是延平王,鄭經就是世子,他會繼承鄭成功的爵位的,而接下來繼承的就是鄭經的長子。

兵部尚書本以為自己的女兒可以生出鄭經的長子,結果卻被陳昭娘搶了先。所以兵部尚書聽到後當然很生氣,就告訴鄭經要他殺死陳昭娘,這件事就算了,但是鄭經仍是我行我素。

而當兵部尚書得知陳昭娘生下鄭經的長子時,開始著急了。他非常生氣,寫信罵鄭成功治家不嚴,何以治國。

鄭成功就派人去殺了陳昭娘和鄭克臧,但是不知為何,一直沒有音信傳過來。當時鄭成功正忙於和清軍周旋,並沒有顧及那麼多。

後來兵部尚書又一次寫信來大罵鄭成功,並威脅他如果事情不處理好就斷了他的糧草。鄭成功又身染重病,深感絕望。當時鄭成功急需南明小朝廷的支持,可是亂倫事件卻使他與唐顯悅的政治聯盟岌岌可危。

鄭成功為了鞏固自己與兵部尚書的政治聯盟,和自己的地位,就派人去把董王妃,鄭經,陳昭娘和鄭克臧殺掉。

但他的手下看到要殺的人,覺得鄭成功只是一時氣急,並不是真的想殺人,在鄭成功的緊逼下,最後只好把陳昭娘殺掉復命。不久之後,鄭成功含恨而終。

俗話說,血濃於水。但是,利卻濃於血。當唐顯悅得知自己的孫女婿和乳娘亂倫後,只是勸他把乳娘殺掉,但當他得知陳昭娘生下世子後,他坐不住了。為什麼?因為自己外孫的世子之位不保了。

他沒有關心自己的孫女生活得幸福不幸福,他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能不能保住。同樣的,在兵部尚書唐顯悅以斷絕糧草相逼時,鄭成功的選擇是殺掉自己的妻子、長子、長孫。

如果與唐顯悅的政治聯盟破裂,那麼自己的利益就會岌岌可危,而且鄭經在廈門也有屬於自己的勢力,撼動他實屬不易,所以,他就選擇把他們殺掉。然而,他的部下並沒有執行他的命令。

當時鄭成功已經屬於山窮水盡之時,他的身體也非常不好。部下料到他不久之後就會去世,所以並沒有按照他的命令執行。

由此可見,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是誰,很多人都認為利益都是最重要的。人們關注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當有人擋住自己的利益,無論是親人還是陌生人,都可以毫不猶豫地剷除。

戰國時期張耳陳余開始為刎頸之交,後來為了利益,二人反目成仇。

這種現象,古往今來並不少見,人們為了利益而傷害自己最親的人。所以說,一代英雄鄭成功在臨死前,為什麼要下令殺死自己的妻兒呢?一是為了臉面,二是為了利益。


鄭成功

剛成功作為明朝末期清朝的初期一支反清復明的最強大力量,鄭成功的是一個民族的英雄。他收復台灣,他的家族也是非常的龐大,在台灣也是一個名門望族。明朝時期的錢謙益評價鄭成功:「聲調清越,不染俗氛。少年得此,誠天才也。」可見對其的評價之高。

為何處死妻兒?

自古常言道:」虎毒還不食子,鄭成功竟然殺害自己的兒子和老婆。「事情的發展是這樣的,鄭成功在收復台灣之前為了表示出自己反清復明的決心,便將自己的老婆跟孩子留在了前線。當然鄭成功離開的這段日子,他的兒子鄭經也是沒有讓他失望。他跟他四弟的乳娘睡到一個被窩裡面,在鄭成功回來之前給他爹整出了一個孫子。

當時正經也是在鄭成功的做媒下娶了明朝的兵部尚書的女兒,這個鄭經明媒正娶的妻子竟然還比不上一個乳娘,剛開始鄭經的妻子也沒有說啥,強忍著委屈,但是有了這個孩子之後就不行了,畢竟涉及到了鄭家的天下以後是要交在誰的手裡,鄭經的妻子就回去告訴了父親,這下鄭成功免不了一頓挨罵,並說鄭成功:家事都無法的駕馭,如何可以反清復明。「

當時的鄭成功也是遇上了很多的事情,他爹偏要去向清軍投降,最後被清軍所殺。朱由樃出逃,也很快被吳三桂在雲南昆明用弓弦勒死,遇上這麼多事的鄭成功難免心情會很差,剛好自己的妻兒就過來撞起了槍口,這鄭成功一生氣便下令斬首妻兒。可是鄭經的大伯也沒有動手,最後鄭成功活活的被氣死。

鄭成功是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時期著名的抗清將領、民族英雄。

父親鄭芝龍,早年因從事海上貿易(一說做海盜)而發家致富。

並組織強大的武力作為後盾,母親是日本人田川氏,雖然是日本人,但鄭成功的母親也頗有氣節。

公元1646年,鄭芝龍降清後,45歲的田川氏遭清兵凌辱後自縊身亡,鄭成功勸阻父親不成,率領父親的舊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抗清。

1661年四月,鄭成功留下兒子鄭經防守廈門、金門,自己率領將士攻打台灣。

但是,就在鄭成功成功收復台灣的第二年,年僅39歲的他卻突然猝死。一代名將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鄭成功在臨終前,曾下令處死妻子和兒子等一干人,這是為什麼呢?

起因在兒子鄭經身上,這個叫鄭經的兒子,其實一點也不「不正經」。

鄭經的原配妻子是隆武時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由於兩人屬於政治婚姻,感情一直不好。

不喜歡大家閨秀也就罷了,鄭經不知道怎麼與五弟鄭智的奶娘勾搭成奸,並生下了兒子鄭克臧。

為了讓父親承認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孩子,將鄭克臧說成是侍妾之子,上報給鄭成功。

鄭成功聞報大喜過望,年近不惑喜得王孫,自然是件值得慶幸的事兒,準備對鄭經大肆賞賜。

遠在台灣的鄭成功雖然被蒙在鼓裡,但唐顯悅卻對一切心知肚明。

為了替孫女打抱不平,唐顯悅修書一封,將詳情悉數告知鄭成功,且流露出責備之意:「三父六母,乳母亦居其一。

令郎狎而生子,不聞飭責,反而簣賞。此治家不正,安治國乎?」

鄭成功本為一代儒將,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家法嚴峻。更重要的是,南明政權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不團結,派系太多,矛盾太深。

而鄭經這樣做,明顯就是製造矛盾。矛盾太深,大家離心離德,怎麼可能實現復興明朝的希望呢?

兒子做出這樣大逆不道、違背倫理的事情,與母親的監管不嚴也有一定的關係。

所以,鄭成功得知消息後,極為震怒,隨即命令遠在廈門的手下洪旭和鄭泰將妻子董王妃、兒子鄭經、以及乳母和她所生的孩子就地正法。

但鄭泰和洪旭等人都不忍下手,此事也就作罷。

復國無望,兒子又做出這樣敗壞門風的事情,偶感風寒的鄭成功氣恨交加,很快就去世了。


鄭成功英年早逝,遺命處死妻兒,實屬無奈。主要還是其子鄭經的做法太過荒唐,不除之無以振軍威,不除之無以聚人心。

鄭成功是明朝末年的風雲人物,也是反清復明的中流砥柱之一。1646年,22歲的鄭成功起兵反清,開始了戎馬的一生。從此以後,鄭成功與清兵周旋於閩粵沿海一帶,成為了東南最強大的反清武裝,曾一度派兵由長江攻入南京。

1661年,清朝已經基本上控制了陸地,鄭成功及東南反清勢力被迫退守金門、廈門等沿海的幾個小島。在這種情況下,鄭成功帶領兩萬多名將士遠征台灣,進攻盤踞在台灣的荷蘭殖民者,試圖建立新的反清落腳點。

鄭成功出師以後,用了九個月的時間,才完全打敗荷蘭殖民者。而這個時候,留守金門、廈門的鄭成功長子鄭經,在鄭成功攻台期間,不思整頓兵馬,反而與弟弟的乳娘陳昭娘私通,並生下了兒子鄭克藏。

鄭經與乳娘私通並生子的事情,在金門、廈門傳得沸沸揚揚,嚴重影響了軍心,也影響了明朝遺民對明鄭的信心。不久,鄭經與乳娘的醜事,傳到了遠在台灣的鄭成功耳里。

由於鄭成功為復興明朝的操勞,攻下台灣以後,鄭成功已經患病。當鄭經與乳母亂倫的消息傳來的時候,鄭成功急火攻心,不久就氣死了,時年39歲。一代英雄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一生,實在令人唏噓。

鄭成功臨終前,為了穩定軍心、民心,命名心腹將領於金馬處死鄭經、陳昭娘二人,並一併處死他們苟且所生的鄭克藏。此外,鄭經之母董王妃由於疏忽管教,也被列入了處死之列。

不過,對於鄭成功的命令,留守金廈的鄭泰、洪旭等人拒絕執行,放過了鄭經。此後,鄭經宣稱沿襲鄭成功的爵位,取得了明鄭在金馬、廈門的統帥大權。

鄭經繼承爵位以後,由於鄭經的斑斑劣跡,明鄭迎來了第一次較為嚴重的分裂。1622年,即鄭成功去世的第二年,在台灣的黃昭、蕭拱辰等人以鄭經氣死鄭成功為由,擁立鄭成功的弟弟鄭世襲為延平監國,明鄭從此一分為二。

為了對抗鄭世襲,鄭經與清朝和談,以稱臣的方式請求清朝的支持,同時派金門、廈門的主力將士全力進攻台灣的鄭世襲。後來,鄭經雖然打敗了鄭世襲,奪取了台灣,但是明鄭的實力在內鬥中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此外,由於鄭經全力進攻台灣,導致後方空虛,清軍趁機攻下了金門、廈門,明鄭在沿海的較大的據點再也沒有了。明鄭的滅亡,從這個時候開始,就已經基本註定了。


還好鄭成功只是「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子和兒子,鄭成功作為明末清初反清復明的最後一支有生力量,在很多方面都執行著明朝的規矩,鄭成功要殺自己的兒子,而且是他很看重的大兒子鄭經,就是因為鄭經幹了件沒屁眼子的事情。(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鄭成功是收復台灣的大英雄,就鄭成功本人來說,他的家族在明末清初也是個大家族,大家族一方面可以成大事,但也難保不出什麼亂子,比如說鄭經,在鄭成功收復台灣以前,把他留在了福建前線。

為了表示反清復明的決心,鄭成功把老婆孩子都留在了福建前線,但是前線戰事還沒吃勁到要命的地步,鄭經就辦了一件要命的事情,他跟他四弟的乳娘睡到一個被窩裡面了,鄭經還是比較能幹的,趁著他爹在台灣的功夫,給他生了個孫子。

關鍵是鄭經早前就在鄭成功的做主下娶了明朝兵部尚書的千金,一個大家閨秀,鄭經的老婆開始還受得了委屈,但娃兒生下來就淡定不下來了,畢竟鄭經是要接他爹的班的人,早晚有一天鄭成功打下的江山,那都是要給鄭經的,鄭經給誰?

明擺著嘛,照當時他的正宮妻子不受待見的勁,肯定給了那個私生子,這大千金就給她爹兵部尚書說了,這一說還要緊,放著大家閨秀不生娃娃,找了個野女人生猴子,就告訴了鄭成功,而且用文人特有的傲氣狠狠地臭罵了鄭成功一頓,說他連家庭都管不了,怎麼可能完成反清復明的大業!

鄭成功本來就很敏感,當時他的爹非得投降清軍,很快就被殺掉,逃到緬甸的皇帝朱由樃也很快被吳三桂在雲南昆明據說用弓弦勒死,鄭成功心裡正堵得慌呢,鄭經又出這麼一攤子事情,本來就急得要殺人的鄭成功,終於找到發泄的地方了,不過好在執行命令的鄭經大伯,鄭成功的哥哥覺得殺嫂子和侄子的事情不能幹,就憋著不執行,反而是鄭成功1急火攻心,先死了!


謝邀請,我自己曾經看過《明史》,也收集了一些野史,也去過廈門大學聽過歷史教授講解有關鄭成功打擊荷蘭侵略者的講座,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希望可以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下面我就這個問題來試著回答一下:(稍微長了些,請大家耐心看)

歷史上確實發生過,一代英雄鄭成功,在臨死前,為何要下令處死自己妻子和兒子這樣的事情。

大致過程是這樣的:

政治婚姻惹的禍

鄭成功(被南明皇帝封為延平王)與原配夫人董王妃生下他們的大兒子鄭經,鄭成功非常寵愛兒子,等到他兒子鄭經成婚時,鄭成功指派了一場政治婚姻——讓鄭經和當時的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女兒成親。

這種政治婚姻本也正常,可惜的鄭經不僅不愛自己的妻子,還愛上了自己五弟的奶娘——陳昭娘,而且不久這個奶娘懷孕,這種事情在當時的環境屬於大逆不道,是亂倫的大罪。

鄭經的妻子備受冷落,還得知陳昭娘的存在,越想越氣就把這一切告訴了自己的父親兵部尚書唐顯悅。為了維護女兒的幸福,作為岳父的唐顯悅當然就斥責鄭經,希望他息事寧人。其實暗中託人已經透露給鄭經消息,只要鄭經殺掉陳昭娘,此事就算了結,大家相安無事。

鄭經我行我素鑄下大錯

可是,鄭經的反應是充耳不聞,我行我素,還頂撞自己的老丈人,最後還讓懷孕的陳昭娘生下了孩子——鄭經的兒子鄭克臧,也就是鄭成功的孫子。鄭經為了給自己的兒子一個名分,就給鄭成功寫信謊稱是他和小妾生的,鄭成功信以為真,連聲說好。此時的鄭經正忙著把陳昭娘納為小妾呢!

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被鄭經的老丈人知道了,老頭火冒三丈,誓要為自己的女兒討回公道,於是他便寫信給鄭成功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的一清二楚,還臭罵了鄭成功,說他是治家不嚴,何以治國,無德無能。(注意:當時的情況是鄭成功在台灣打仗,而鄭經據守廈門,他的母親、妻子、兒子也都在廈門。)

鄭成功一殺長孫

鄭成功被安上這一罪名,火冒三丈,核實過後,立即派出自己的手下要殺了陳昭娘和孫子。

可是派出去的手下遲遲沒有動手,也沒有任何消息傳來。而此時的鄭成功的軍隊正在攻打台灣,戰局膠著,缺少後援,而且鄭成功積勞成疾,身染重病,苦苦支撐。

鄭成功二殺長孫

不巧的是,這時鄭經的老丈人——兵部尚書唐顯悅的第二封信到了,這次信的內容措辭更加嚴厲,還威脅鄭成功要切斷其後勤補給等等。這讓鄭成功深感絕望,一樁家事已經上升到國事,要解決只能加增加籌碼,來換取當時南明小朝廷的繼續支持(雖然當時南明朝廷已經式微,但是鄭成功極其需要它的支持),否則鄭成功將會功虧一簣。

於是鄭成功拿出自己金牌令箭交給下屬,讓下屬找到鄭泰(鄭成功的哥哥)與洪旭,這兩人都是在廈門手握重兵將軍,讓他們殺掉董王妃、鄭經、陳昭娘和鄭克臧。(注意:此時的鄭經駐守在廈門,手中是掌握一定權力的,不是想殺就可以殺的)當他的心腹們接到此命令時十分的驚訝,和上次一樣遲遲不敢動手,況且他們認為這只是鄭成功一氣之下的舉動,因為鄭經是實際上的世子,等氣消了過後可能會收回成命。後來,鄭成功多次催促,兩位大將不得已只能殺掉陳昭娘復命。但他們拒絕在殺掉其他人,也正是因為洪旭與鄭泰的堅持,鄭成功要殺鄭經這事後來才作罷。

鄭成功含恨而終

很可惜,僅僅過了一年時間鄭成功便病入膏肓,死在了台灣。這一年是1662年,是39歲的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第二年。

傳說,在臨死之際憤怒的鄭成功把自己的臉抓爛了,表示逆子鄭經亂倫,讓鄭氏祖宗蒙羞,鄭成功沒有臉面下九泉之下面見祖宗。(什麼是坑爹,這就是!)

隨後,鄭經順理成章繼位為延平王,治理台灣,當然這是後話。


幾個歷史疑團

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雖然很簡單,但是有幾點注意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夠清楚:

1、問:鄭經的老丈人兵部尚書唐顯悅真的關心鄭經是否亂倫嗎?為什麼非要殺掉鄭克臧這個未出世的孩子?

答:唐顯悅真的不care(關心)鄭經亂倫,更不在乎鄭成功家風如何,他在乎的只是他女兒是否生出長孫。突然冒出的鄭克臧奪了長孫的名號,唐顯悅自然是要趕盡殺絕的。

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權力!延平王鄭成功百年之後必然是世子繼位,此時的鄭經已然是世子,還有權力在握,無論名義上還是實力上都能夠妥妥的繼承延平王,那鄭經之後自然還是世子繼位。唐顯悅自己的女兒是鄭經的原配夫人,自然應該生出世子,再加上他自己家族的龐大勢力,世子之位必然不能旁落,所以他要殺掉鄭克臧,以保世子有他的一半血脈,所以他爭的是世子的名號。

還有一點可以證明,為什麼陳昭娘懷孕的時候,唐顯悅沒有寫信告訴鄭成功,只是一味的勸解鄭經殺掉陳昭娘,以正家風,杜絕別人的風言風語。當鄭經寫信告訴鄭成功有長孫的時候,唐顯悅立馬就寫信告訴了鄭成功整個事件,逼迫鄭成功殺掉長孫。

因為長孫鄭克臧還沒出生,世子的位子還沒有最後被搶走,所以唐顯悅只是勸解,不想和鄭經撕破臉,所謂的家風如何如何都是冠冕堂皇的話。當鄭克臧出生後,世子之位已然旁落,他自然希望通過鄭成功之手除掉長孫鄭克臧,以確保世子之位空缺。

我們可以看出唐顯悅真的是老謀深算,他早就看到南明小朝廷未來必滅,只能依靠鄭成功開拓出的台灣這一小朝廷自保,所以從一開始就已經布好了一盤大局。

2、問:為什麼鄭成功下令殺掉自己的妻兒,他的部下竟然敢違抗軍令,誓死不從呢?

答:因為鄭成功部下未來的出路都依靠世子鄭經,所以不敢妄動。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鄭成功的部下駐守在廈門,世子鄭經也駐守在廈門,所以說這些部下實際上是歸鄭經管理。事實上且鄭經同他們的關係非常好,這些人肯定在鄭經身上下了大本錢,賭鄭經會繼位為延平王,那他們這些人就會擁立有功,受到重用。從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鄭成功病重,將不久於人世,他們這些部將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也才敢於違抗軍令。

3、問:為什麼鄭成功不是只殺掉陳昭娘和長孫鄭克臧,而是要把董王妃、鄭經、陳昭娘和鄭克臧全都殺死呢?他為什麼不念及親情?

答:這必須先從當時的時局分析。事情發生在鄭成功收復台灣的過程中,這時南明小王朝風雨飄搖,急需要開闢台灣這一根據地來延續統治,鄭成功發跡於福建廈門,眼看廈門不保,他也急需要開闢台灣這一根據地,兩者一拍兩合。但是,他們又各有打算。

小朝廷需要鄭成功這樣的實權人物去開疆拓土,但是如果一旦順利收復台灣,那麼延平王鄭成功將會功高蓋主,難以駕馭,皇位被取代也可能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對鄭成功收復台灣小朝廷是若即若離,支持你又不全力支持你,甚至大勝仗的時候偶爾還要給你使點小絆子,最好的結局就是台灣收復了,但是鄭成功的軍隊損失殆盡,空有名號,這樣小朝廷就能控制住鄭成功,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被動搖。

小朝廷當時日薄西山,而且貪污腐化,已經是無可救藥了,鄭成功既要順利的打贏荷蘭人,收復台灣,又要小心的保護好自己的根據地廈門一帶,否則自己就為別人做了嫁衣裳了,既需要小朝廷的支持,又要防備他人,所以收復台灣其實打的非常艱難。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和兵部尚書唐顯悅聯姻的原因,就是要更多更好的獲得小朝廷的資助,解除後顧之憂。

可是當鄭經亂倫之事發生之後,兵部尚書唐顯悅的步步緊逼,讓鄭成功不得不在作戰之餘下決心處理好此事,因為這件事情關係重大。

鄭成功深知兵部尚書唐顯悅的想法,所以他下令手下人除掉長孫鄭克臧,消除唐顯悅的後顧之憂。可是意外的是手下人沒有任何消息,這時的鄭成功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兒子世子鄭經在廈門已經握有實權,已經不是輕易能夠撼動的。

可是如果不給唐顯悅一個交代,他們之間的政治聯盟就瓦解了,這不僅關係到他的基地廈門的安危,連正在攻打的台灣都要受挫。如果不能一次攻下台灣,那麼他就無兵可派,無船可用了,再沒有機會收復台灣。還因為清朝軍隊在陸路的進攻和小朝廷的掣肘,他也沒有時間再組織收復台灣建立新的根據地了。

當兵部尚書唐顯悅的第二封信到達的時候,這次鄭成功知道唐顯悅和鄭經已經徹底撕破臉,鄭經已經被唐顯悅放棄了,如果鄭成功不作出實際行動,他們的政治聯姻立刻就失效了。也因為鄭成功已經不能遙控廈門,也指揮不動自己的兒子,因為上次殺長孫的事情也和自己的兒子撕破了臉,所以鄭成功既為了獲取政治聯姻的維繫,也為了解除尾大不掉的鄭經這一利益集團對自己權力的威脅,才下令殺掉董王妃、鄭經、陳昭娘和鄭克臧。

可惜萬萬沒有想到他的部下也背叛了他。

4、問:據傳說,鄭成功臨死前抓破了自己的臉,是因為表示自己無顏見列祖列宗?

答:在一些野史當中確實有這樣的記載,仔細推論也有這種可能性。但是還有一種說法是鄭經派出了刺客殺死了已經病入膏肓的鄭成功,為了泄憤刮花了鄭成功的臉,因為古時候迷信生前如何死後如何,可以這麼理解是鄭經讓鄭成功死後無臉見列祖列宗的。這些都是野史記載,可以參考,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各位朋友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還請您點贊關注,您的點贊是我繼續發文的強大動力,感謝!


我的看法有倆個。

1鄭成功死後無人威懾仇家,索性拉上妻兒一起上黃泉路,反正仇家來尋仇橫豎都是一死不如一起去了,好有個伴。

原因2可能是鄭成功很早之前就發現其子與其妻亂倫,應其活著的時候無臉拆穿,乾脆在死之前把無緣無故的斬了,以防此時泄露,讓祖宗蒙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