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系車在咱們這,銷量慘淡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其實也不為什麼,只是法系車的一些優點、優勢,不被咱們的國內消費者認可罷了,而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法系車又給不了,所以法系車就變的逐漸邊緣化了;法系車如今面臨很多問題,除了一些摯愛法系的朋友外,其他人選擇法系車的真不多,要不然法系車的銷量就不會賣的那麼差了。。。

法系車的好,只有長期使用它、纔能夠體會得到,它的優勢太強、而短板又太短,不怕沒特色、就怕有短板;法系車擅長的是操控,而咱們國內消費者並不在意操控,在他們看來有個比較熱門的品牌、比較大的空間、充足的動力即可;而法系如今早已算不上熱門品牌了,一度被邊緣化;而c6的動力總成終究有些過於老舊了,還是那老幾樣;如果把c6的動力總成放到十年前,絕對是先進,但對手在這十年中提升的太多,而法系變化不大,所以現如今法系的動力總成逐漸變成槽點。。。B+級別車型不好混

記得曾經的c6是總統用車,希拉剋還把c6作為接見外賓的專車,而現如今的c6早已不是當年的c6了;如今的c6算不上C級車,只不過是屬於b、c之間的車型縫隙車型,也就是B?級別的車子,實際上在這個級別中混好的車子幾乎沒有,比如皇冠、金牛座、XTS、君越等,都難與那些主流車型形成競爭!所以c6賣的不好有自身的原因,但同樣也存在級別對它的一定限制;縫隙車型,看似容易搶佔兩個級別的市場,但實際上則容易兩個市場都拿不到!

法系車很經典,但法系車企挺不用心

沒有辦法區形容法系車企的思維,似乎與咱們大多數消費者的想法、需求完全不符;或許是太過執著於自身的底盤調校能力,而忽視了其它方面?實際上法系車企有能力將車子打造的更好,但他們不用心啊,一套動力總成已經使用了接近十年,c6這個級別得車子,哪個都有高配2.0T版本,只有c6還在用1.6T、1.8T,而且動力並不出眾,1.6T疲軟,而1.8T發動機僅僅是夠用,當然這也是相對來說;貌似那款高功275匹的版本,並不想給咱們國內使用,所以這樣一來消費者難免會認為法系車實在有些不用心,有的時候惡名一旦形成,咋想洗白就太難了!

底盤調校功底強大,但孤掌難鳴

法系車的底盤調校功底強悍,但在咱們國內並不能形成賣點,上文已經提到,咱們國內大多數消費者並不在意操控的好壞;而往往影響銷量的關鍵點則在於品牌度、保有量,而法系車這兩方面都無優勢;這樣一來c6還咋賣?法系車在歐洲賣的好,則是用那些小型車換來的銷量,法系的小型車纔是經典、操控一流,由於車輕所以動力很充沛;而到了c6這個層面,由於價格已經上到25萬左右,大家的配置、動能都不差,所以競爭太強、而c6並不耀眼,自然難以賣出好的銷量。。。

法系車經過多年的發展,曾經的好口碑逐漸被消耗乾淨,法系車只有深入的瞭解、才能發現它的好,但實際上現如今很多朋友在選車時甚至會直接略過法系車、根本就不會把法系車作為購買意向;所以法系品牌得邊緣化已經逐漸的形成了,再這種局面下無論c6有多好,都不會有理想的銷量,因為什麼法系車難修、法系車設計怪異的名聲早已形成;平心而論,c6是輛很優秀的車子,空間很大、內飾豪華、操控優秀,只有動力偏軟唯一的不完美,但誰讓它是法系車呢?

國內雪鐵龍C6隻是C5L,或者叫改款,而且是特供,能賣好就見鬼了。。本文附圖纔是真正的法雪C6,這是起步價60往上的。


雪鐵龍C6定位是一款中型車產品,它的長寬高分別為4980*1858*1475mm,軸距為2900mm。目前共有6款在售車型,指導價在18.99-27.99萬,動力組合採用的是1.6T和1.8T分別匹配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新車自2017年11月上市以來可謂命運多舛,18年一整年只賣出0.39萬輛,月均售出325臺,其中1.6T版0.06萬輛,1.8T版0.33萬輛。這個銷量在中型車市場裡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邊緣得不能再邊緣了。

銷量不好不代表它不是一輛好車,只能說法國人對中國市場的揣摩太差了,經常造出一些較好不叫座的車子。雪鐵龍C6銷量小,無非是自身因素和市場因素兩個方面造成的。

第一,C6的外觀在中型車裡面太前衛了,不可否認這個外觀設計很漂亮,設計師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在裡面,無奈這樣的外觀確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特別是作為一部中型車。再者這樣的外觀讓C6的定位很模糊,既不像阿特茲、君威這樣主打運動風,也不像帕薩特、邁騰這樣的商務風,莫非是科幻風?

第二,C6的定價過高,即使是銷量不佳,官方也不願給予太大的優惠力度。就像別克君威、雪佛蘭邁銳寶這類,市場終端普遍優惠個三四萬,銷量蹭蹭的就上來了。雪鐵龍官方不這樣做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C6的用料太厚道了,這涉及到成本,成本限制了C6不能做出太大優惠。

第三,C6是一款將近5米長的中型車,在消費者眼裡起碼應該搭載一款2.0T的發動機,我知道雪鐵龍的1.8T很厲害,但是不懂車的消費者不會仔細看這種東西,他們就看簡簡單單的數字2.0T>1.8T。

第四,自家兄弟搶了一點市場,C6相對於C5並沒有太多本質上的提升,那麼消費者為什麼不選擇價格更低的C5,對吧?

第五,對手太強大了,像德系的帕薩特、邁騰,日系的雅閣、凱美瑞,美系的君威、邁銳寶,長期霸佔大部分的中型車市場份額,並且它們的口碑質量都不差,賣得多了一傳十、十傳百,買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第六,法系車保值率低,具體到C6也不例外,這也是消費者選車的一個重要因素。

總結:C6銷量不好,但我並不擔心它的生存,不擔心它沒有市場。因為它具備法系車的很多優點,比如說安全性係數高、底盤調校功底強、用料十分厚道、可靠性和耐用性好等等。另外,法系車在國內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用戶忠誠度很高,一般換車下一輛還會是法系車。最後,希望雪鐵龍能夠改變策略,爭取越賣越多。

以上是個人觀點,歡迎各位網友在評論區斧正或補充,謝謝!


壹車熱評,100%原創,謝絕搬運!

壹車熱評在2017年時曾在北京試駕過一次雪鐵龍C6,當時試駕的是一款中配車型,C6給壹車熱評最深的印象就是——有顏值、空間大、坐著舒服、開起來很穩。所以總體來說,如果是以5顆星來評價的話,壹車熱評給C6的評分應該是在4顆星。

但很遺憾的是,雪鐵龍這款旗艦車型在中國的現狀卻是慘不忍睹,每個月的銷量只徘徊在100臺左右,甚至連競品車型例如大眾邁騰、奧迪A6L的零頭都不如。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款看上去還挺不錯的中型豪華轎車,日子過的如此悽涼呢?

壹車熱評首當其衝需要噴的就是雪鐵龍4S店裡的服務(這個服務可能只限於壹車熱評看車的這家4S店),當時在北京紫竹橋附近的那家4S店看車時,空蕩蕩的大廳竟然沒有一個銷售人員在裡面,這可是週末的早上10點半啊。心想也好,沒銷售在旁更可以讓自己安心的看車,結果在看完之後想試駕時,轉了幾圈依舊未見銷售出來「接客」。

正當自己想要離開之際,終於來了一個人問是不是來看車的?於是壹車熱評問到:可以試駕嗎?結果那人的回答讓壹車熱評非常無語,對方答曰:我只是個做清潔的,我去幫你叫一下裡面的銷售。

當時壹車熱評真的就是千萬匹馬兒在心裡奔騰,要不是看在今天週末自己閑著也是閑著,不然早就轉身就走了,在又等了五六分鐘後,這才見銷售慢悠悠的走了出來。此後的試駕過程對方也算是例行公事的進行了一些基本介紹,反正壹車熱評全程都懶得聽他在說什麼,試駕結束後直接就離開了。

這真的是應了那句話——「賣的越差越沒激情」,雪鐵龍的銷量都這樣了,服務態度卻依舊如此低劣,敢問誰還敢找他們買車?想想壹車熱評在賓士、奧迪、本田這些4S店裡看車時,隨時能找到銷售不說,對方基本會熱情的給你做一些介紹。甚至福特銷售在介紹時,壹車熱評都告訴對方能讓自己先安靜看車嗎?別克銷售更是給你泡杯好茶後,大家坐下來慢慢聊。這就是銷量的差距!說實話,當你坐進C6車內時,迎面而來的豪華感是非常強烈的:

手能摸到的地方都是皮質的,既好看又顯高檔;

坐墊的長度和座椅角度都非常舒適,填充物充足,柔軟度、厚度、支撐性都很不錯,良心;

後排中間地板純平且能夠舒服的放腳,坐在後排中間舒適度依舊不受影響;

有空調出風口,中配以上還提供後排獨立空調;

中央扶手很是氣派,頂配車型還可以控制後排座椅通風加熱,提供後排按摩座椅;

……總之,在中國銷售的C6雖然不是雪鐵龍真正的C6,但你想要的高級感和豪華感依舊一應俱全。

不過在動力方面C6就顯得有些保守了,壹車熱評試駕的1.8T開起來也只能算是動力夠用,需要深踩油門提高轉速後才會感覺到這臺發動機的力量,但是隨之而來的噪音也會破壞一些C6所營造的豪華感。

變速箱方面,C6的AT變速箱響應依舊錶現的比較保守,缺少了法國人在追逐異性方面的那種激情,如果把升檔降檔的反應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慵懶」。當然,也正是由於這種慵懶也讓C6在行駛時更能給人一種穩重的感覺。

C6的底盤自然不必過多介紹,雪鐵龍的底盤調校功力可不是吹出來的,整個底盤的整體性非常強,對路面細小震動的過濾也非常到位,總之就是無論坐前排還是後排都會非常舒服。

雪鐵龍C6在自身硬體條件不錯的情況下,依舊銷量悽慘,除了前面說的服務差以外,它的高價位和法系車在中國一直處於非主流的尷尬地位也有直接關係。C6的直接對手是別克君越、大眾邁騰、奧迪A6L,但分析對手就可以發現,雪鐵龍在品牌號召力方面和競品基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那麼銷量不好,可以用服務來補,服務不好,可以用優惠來補,但傲慢的法國人讓雪鐵龍C6每一條都沒沾上邊。與君越、邁騰這些動不動就兩三萬的優惠比起來,C6的終端銷售真的太摳門了點。

雪鐵龍C6總的來說屬於是品牌力弱,定價高,換代慢,優惠少,服務差,所以它的銷量能上來才叫見鬼了。所以壹車熱評也搞不懂東風集團和雪鐵龍集團的思維,你們賣的車,又不是酒,而且這個時代早已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了。


因為大部分人買車是根據別人的喜好買的,要面子,其實根本不懂車。BBA只有賓士S級的車纔是物有所值,其它車是掛羊頭賣狗肉,與高價格不符合。法系車底盤世界無敵,開車開的主要是底盤技術,而不是僅僅是一個給別人看的LOGO。另,沃爾沃的內飾用料實在環保(BBA使用有毒瀝青阻尼),只是低端車價格合理,高端車2.0T排量實在屬於中端範疇,但賣出了高端價格,李書福怎麼了。其實挑車就幾樣,一發動機二底盤三變速箱四懸掛。這幾種沒有真功夫是不行的,其它的功能都是小兒科了。


你問這個車型說明你還是對這個車型有憐惜的感覺,雪鐵龍C6現在一個月一兩百臺,其實我也是。

我的第一臺車是雪鐵龍C4L,車價不便宜,車也不錯,1.6T加6AT開的飛起,好幾年了質量沒啥問題,就是車重油耗偏高,9升多。

從客戶感受看法系車為啥這兩年滑的很厲害,到4S店售後服務沒的說,態度不錯。但買車幾年不管是4S店還是雪鐵龍官方的客戶維繫活動非常少,甚至說能斷了聯繫,你車質量性能是不錯,但你價格也貴啊,客戶賣完車了就跟一鎚子買賣是的。說法系車質量不好的我是不認同的,法系車內在不差,底盤各方面都不錯,內在優於外在,奈何營銷做的不好,這幾年除了當年C4L上市的時候,百米加速挑戰賽有動靜,後來也不知道有啥了。

再者,個人認為雪鐵龍的整個產品佈局是有問題的,C4L(未推1.8L之前),C5,C6價格重疊的厲害,自己產品打自己產品,越賣越找不到方向。C5是跟本田雅閣,豐田凱美瑞,日產天籟,大眾邁騰/帕薩特y一個級別的,C6是什麼級別的?我認為算是B+級的吧,為何不直接放棄C5直接讓C6來降維打擊呢?

個人認為C6不差,我就開過一次,坐神州專車的時候坐過一次後排,整體的舒適性安靜性,後排的空間都給我印象深刻,奈何就是賣的不好。我覺得汽車市場已經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你車雖好,但大家不知道,底盤好開過才知道。營銷上還是要下功夫,B級車市場容量怎麼也有百八十萬,何苦能落到每月兩百臺。


C6絕對的好車,去年7月份提了Nappa尊貴,外形很科技前衛,飛翼式大燈很具未來感,一體式LED大燈很有料,照明很給力,內飾相當有豪華感,皮質很細膩;開了4000公里副駕出現抖動,6500公里做了首保後抖動就沒有了。底盤很紮實,尤其在40公里以上後,軟硬適中,很有趴地感。總的來說,小毛病也有,但都能解決。


主要原因:

1用料紮實價格比較高,想降低價格都難,法方固執非得按照歐洲標準,中方說了很多次就是不聽。

2.營銷差,消費者對車認識不足。

3.設計太個性化不符合消費者的操作習慣。

4.從眾心理比較大,沒車看到有車的。為了攀比就買一樣的吧。這下面子算是挽回來了。

5.產品更新慢,人家都2.0T了,雙離合了,8AT了他這還是最多1.8T,單離合了。

6.修理比較難不適合自己折騰維修。法系車的理念是不讓拆拆卸卸自己修。可是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呀。

7.PSA發動機帶T的容易亮紅燈。總嚇著消費者

這點兒不是問題的問題依然沒改進。據說新508L已經改了。

8.保養要求高。雖然法系車都是7500~1萬公里保養一次。由於使用了標準比較高的A5B5機油。市場上又少。對於愛自己保養車的人往往在意了全合成卻忽略了A5B5機油。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也許是造成發動機不穩定的主要原因。還有機油用量是3.8升左右。但是多數是4升全加進去了。這些是自己外邊修理保養特別是自己做不知道的。這也是故障高的原因。一般自己的不當那好意思自己說呢。都歸到不會說話的車身上了。

列了這麼多明白了吧


標題有問題,首先這個C6是東風A9改的,和那個C6一毛錢關係沒有。其次,這個C6中國特供,糊弄中國老百姓的。賣的慘是有道理的。


雪鐵龍C6其實是一輛不錯的轎車。底盤優秀,內飾豪華,價格又不貴,但卻銷售慘淡。原因:一是耗油,就即使便宜(頂配:約27萬),但由於油耗的原因,導致眾多消費者放棄。二是外觀造型,當下汽車品牌可謂是百花齊放,於是消費者對車的外型有了更多的要求,的確,外型頗為一般,很商務,自然購買者不會選擇。三是"中產者」更多的是追求車的造型和大眾化的品牌如:德系或日系的中端車。而一般消費者選擇20萬以下的德和日系。綜所上述:C6就形成在兩者的夾逢中求生存,當然,或許雪鐵龍的宣傳營銷欠佳,存在較多的營銷手段。所以最終均存在一個慘炎銷售的狀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