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完成了上市,卻沒能在低迷的美股市場成功喚起投資者的信心。

儘管估值一降再降,Uber的股價卻在IPO首日開盤即破發,41.57美元的收盤價較45美元的發行價下跌7.62%。

2018年12月,Uber提交招股書時,投行給出的估值一度達到1200億美元,而IPO首日收盤時,Uber的市值僅為697.11億美元,略高於2016年時的估值。這也意味著,Uber的後期投資者中,多數並未獲得預期的收益。

Uber CEO Khosrowshahi 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成功上市就是穩定的股價,比票麵價值高一點,但5到10年後回頭看穩定才算成功,短期內無法判斷。」

目前來看,Uber 上市首日的表現,讓今年最大規模的IPO與後續等待上市的獨角獸們都蒙上了一層陰霾。

後期投資者出現虧損

2010年Uber首輪融資時,First Round Capital僅花50萬美元就獲得了Uber逾5000萬股票。在那之後First Round Capital又繼續加註,共以150 萬美元拿到了Uber近 6600萬股。2018年,First Round Capital向軟銀出售了部分所持有的Uber股份。

在Uber完成IPO後,First Round Capital所持有的股票價值約26億美元。

作為Uber的大股東,軟銀的收益也較為可觀,但這得益於其趁Uber水逆而投資的時機。

軟銀以77億美元收購Uber約15%股份時,Uber創始人Kalanick因醜聞辭任CEO,新任CEO Khosrowshahi 掌管Uber僅數月時間。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軟銀當時給Uber的估值相比上一輪的680億美元少了3成,只有480億美元。

壓低估值入股的軟銀在財報中披露, 其對Uber77億美元的投資實現了38億美元的收益,但並不是所有的後期投資者都能這樣幸運。

沙特公共投資基金就是以680億美元估值入股的後期投資者,其在2016年投資Uber35億美元。以Uber的IPO發行價計算,沙特公共投資基金虧了近 3 億美元。

增速繼續放緩,盈利遙遙無期

2016至2018年,Uber的營收分別為38.45億美元、79.32億美元、112.7美元,增速從106%下滑至42%。在用戶規模方面,2018年的月活增速從上一年的51%下降至33.8%。

Uber在上月底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其營收增速進一步放緩,2019年Q1的營收增速為20%。

以Uber目前的規模來說,增速放緩倒不見得稀奇,但其也沒能證明,規模越大,就離盈利越近一步。

從Lyft到1400萬日訂單的Uber,再到日訂單2500萬的滴滴,都在不斷虧損的泥潭中。Lyft去年虧損虧損了 9.113 億美元,過去 3 年合共虧損超過 20 億美元;Uber過去三年總的虧損則超過了100 億美元;滴滴在 2018 年的虧損達到109 億元。

另一方面,Lyft市場份額的增長,中國的美團打車號稱三天在上海拿下1/3的市場,這兩者所上演的小魚從大魚口中奪食的故事,似乎也在說明網約車難有足夠的用戶忠誠度和黏性。

富途證券持牌人鄔必偉表示,目前為止,無論是Uber還是中國的滴滴,都還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商業模式。

「從滴滴在中國的實踐來看,我對網約車這個模式的盈利能力表示很大的懷疑,作為市場最大、最有用戶需求的中國,都很難達到盈利水平,或者說,即使達到了盈利水平,也是整體規模有限,那在其他國家,我更難想像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規模。而且,因為Uber本質上是對本地出租行業有很強衝擊作用,所以,Uber在每個國家的擴張都會遇到非常強的監管壁壘,這也制約了整體營收規模和利潤規模的擴張。」

Uber也確實沒能證明網約車是門好生意。其在招股書中坦言,公司在業務上的風險包括激烈市場競爭、費用降低、勞資關係等,公司可能無法實現盈利。

此外,Khosrowshahi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預計2019年將成為Uber虧損的頂峰

Uber破發或影響後續上市獨角獸

Uber上市的時間很糟糕,其上市前,納指、標普500指數已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恐慌指數VIX在周五收於16.04,較上周上漲近25%

參考Lyft上市後的股價表現,以及美股市場行情,儘管Uber將估值從1200美元一路下調至IPO發行時的824億美元,以接近招股區間底部的價格上市,但依然出現了開盤即破發的狀況。

作為自2014年阿里巴巴以來最大規模的IPO,Uber上市首日的表現讓投資人的信心撲空,給同樣會在今年上市的WeWork、Airbnb,以及「准中概股」選手瑞幸、鬥魚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畢竟,多年來全球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Uber尚且在上市首日破發,美股投資人還能接受多少燒錢換規模的項目?

文: 塗君

創業邦(ID:ichuangyebang)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