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這個病對周圍人的打擾程度。就像同是精神疾病,抑鬱症就比臆想症得到的包容多。身體上的疾病如狐臭,它得到的包容就遠小於骨折。
因為不瞭解。


抱著害怕和鄙視的心態。

現實生活中對精神心理類疾病一般比較諱疾忌醫,主要還是擔心周圍人知道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心理有問題,父母長輩一代更是非常忌諱

現實中,如果一個人被判定有精神類疾病,幾乎被等同於廢人,也難以被社會甚至家人親友接納。

以上的論述顯示了一種對精神類疾病的恐懼心理,恐懼也是因為不瞭解,不瞭解就會產生評判---簡單粗暴的判斷,以及跟風評斷。

就中國人的思維來說,更注重有形層面的存在,唯物主義是從小耳濡目染的哲學思想,科技進步,經濟發展是領導層最為關心的,從民眾那裡看追求財富是最為重要的,因此來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似乎都是物質的結晶,在有形的層面,而對於這些心理的 精神層面的東西屬於形而上 無形的層面了。

個人認為過於注重有形的物質層面的東西只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人的物質匱乏心理往往被放大扭曲,最終會侵蝕人的心理,導致心理變態扭曲,如此為心理疾病市場做下鋪墊。


肉體疾病——他好可伶——(對我無害,傳染病除外)精神疾病——他不會砍死我吧?
以為精神疾病不會危機生命,當看到親人自殺那一刻,還是不能相信抑鬱可以奪去他不到30歲的生命。現在再也不敢忽視精神疾病了,精神疾病是致命的…


因為精神病患者不會顯得可憐,也不會裝可憐,更不需要被可憐,推薦你看《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雖然這書可能有杜撰,文字潤色部分,但是也能從側面反應出,精神病患者有些孤獨,生人勿近,排外,甚至暴力傾向,看似不需要他人的一些特質;

另一個角度來說,關愛精神病患者落不了任何好處,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讓其報答姑且不論,你關愛他之後既不被他理解也不被世人理解,本身而言也無成就感,到頭來只不過一句「瘋子,罷了」。以上
ted有一段講了這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