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

  1. 首先可以確認的事實是,飛機偏離航向,最終消失在南印度洋。而非洲東海岸的殘骸可以正式飛機已經墜毀並解體(個人認為殘骸偽造論不靠譜,見下面分析)。
  2. 根據調查報告,飛機的飛行時間和燃油預計的時間相差不大(從0042-0819),那麼合理的推測是,飛機本身確實沒有什麼問題,最後是燃油耗盡而墜海。
  3. 在事實信息的1.6.10已經有說明,沒有任何證據表明MH370可能被遠程劫持,目前該技術也沒有用於商用飛機。
  4. 託運貨物之前有多多次類似託運,即便託運貨物有異常,也不會導致突然失聯。
  5. 將以上可能性較高的當成事實,那麼最後的問題還是落在人身上。
  6. 報告中提到機長有兩處異常:1. 6min中內重複報了兩次飛行高度;2.沒有復誦胡志明頻率。更為值得注意的是,飛機突然折返的時機,剛好是吉隆坡和胡志明交接的時間,折返用了2min10s,而且剛好吉隆坡提前了3min中進行了交接。又剛好值班人員因為負責的區域較多,沒有及時確認馬航最新的位置,又剛好吉隆坡空管和胡志明溝通出現問題,並且沒有去確認飛機的實際位置,而且拿飛行瀏覽器的投影數據表示飛機在柬埔寨境內。
  7. 以上信息總結起來就是:有人對馬航內部的一些習慣非常了解(馬航本身在管理上確實有很多問題,參見事件的發現與上報搜救過程),或許是提早交接,或許是知道人員比較忙,通常交接後就會忙其他線路等。如果說有人故意要利用這個空檔的話,應該是個對馬航、對空管非常了解的人。
  8. 結合調查小組對於折返的推演,第一次折返時應該是人為操縱的,而且「沒有證據表明該飛機是由所指定的馬航飛行員以外的任何人駕駛。但是,調查小組並不排除第三方干預的可能性」。上面已經提到沒有遠程遙控的技術,那麼這裡如果有第三方,應該是乘客或者機組人員。
  9. 但是,從時間間隔上來看,第三方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機長對吉隆坡的交接信息做了應答「晚安,MH370」,隨後就突然折返。如果是第三方人員侵入的話,機長應該完全有時間報告,即便發生爭鬥,也不應該發生大角度的折返。那麼這個突然的折返應該就是機長或副駕駛所為。
  10. 飛機折返後有短時的高度變化,然後在29500高度飛行,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為了避開通常客機飛行的1000的整數倍高度。
  11. 以上,綜合起來,一個了解馬航內部管理、航路點交接習慣、有豐富駕駛經驗的人,那麼最可能的就是機長本人。
  12. 說副駕駛有婚約可能不太有說服力。但是如果把機長的元兇的結論往回套,會發現一些細節更好說通。比如重複了兩次高度信息,沒有向胡志明復誦頻率。前者很可能是因為內心在想著即將要乾的「大事」,忘了自己有沒有報告過高度,後者則是自己要準備行動了,不用復誦了。
  13. 在調查報告中有一張圖,折返後的高度變化:

這張圖原圖就是這麼模糊,在一份還算詳實的報告中顯得非常不專業。而且原文中沒有對這張圖做任何分析。知道最近看了其他網友的答案,才發現,高度的改變其實就是要弄暈乘客。機長有多年經驗,或許承受力更強,或許對氣壓改變有所準備,總之能讓自己保持清醒就行。 14. 關於機長有模擬飛行的存檔,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儘管報告中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真的和實際失聯的路線很相近。

15. 報告開頭有一段關於手機信號測試,因為在檳城有命中副駕駛手機號的記錄。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測一下,機長在行動前使用某個理由(比如去機尾檢查什麼)將副駕駛支開。在一番高度變化後,副機長可能是機艙里少數還能清醒的了,他可能發現一些通訊設備也被關閉,自己也無法進入駕駛室,只能打開手機祈禱能有信號。。。

16. 故事可以參考 另一位知乎用戶的回答 zhihu.com/question/3036

網傳一些真相的思考

  1. 看過一個說在泰國灣就被擊落的,折返後的飛機是另外一架。這個可能性為0。也沒什麼好解釋的,檳城命中的手機信號也能證明飛機確實折返了。
  2. 有人認為殘骸是偽造的。個人認為這很難,需要有圖紙還要模擬海洋腐蝕、日晒腐蝕。而且正常來說,假如我製造了一起大家都弄不清楚的失聯案,沒有必要節外生枝偽造證據,一方面會重新引起關注,一方面也可能因為偽造的證據而被分析出線索,對我來說都是得不償失的。
  3. 關於劉鐵俠的破文章,很多專業人士都辟過謠了。從情報工作的角度出發,越是重要的東西肯定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如果要幹掉一些知情人士,雇個殺手、醉漢什麼的都比搞這種大事件來的方便,還不用被全世界媒體關注。

以下是報告內容

報告內容

  1. 原報告總體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正文,二是附件(一些細節的佐證內容、附錄),網傳翻譯版主要是正文部分。
  2. 正文主要分四個大的章節
    1. 事實信息
    2. 分析
    3. 結論
    4. 安全建議

  3. 這四部分內容,第四部分大致可以忽略,是通過此次事件給相關航空業提的建議。主要是關注前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最長(1-273頁),其次是分析(275-428頁),最後是結論(429-443頁)。對於涉及太多空管、航空、通訊等專業術語的內容,下面將略過。

第一部分 事實信息

事實分析共有19個小節,其中有部分是表明不適用(即沒有相關內容或者不涉及的),整理如下

1. 飛行歷史

主要介紹事件的大體經過和各空管的處理,手機信號測試、搜尋歷史。其中1.1.3 的第三條--"胡志明空中交通服務"--中有提到吉隆坡和胡志明空管溝通的一些問題,這個在結論中有涉及。關鍵點在於,胡志明空管沒有採取任何緊急行動,因為告警服務取決于吉隆坡管制中心。

補充關於手機信號測試的部分,第一次閱讀沒有注意,因為中文版翻譯的時間不對。

上面的基站在檳城,通過地圖可以發現,檳城、吉隆坡和折返點大致是個等腰三角,而從起飛到折返的時間 與折返到檳城的時間是差不多的,綜合起來,飛機確實折返了。

2. 人員損傷

由於迄今為止沒有找到倖存者或屍體,機上人員的受傷情況無法確定,所以事實仍然是239人失蹤。

3. 飛機損傷

根據在非洲東海岸、馬達加斯加群島、模里西斯等發現的殘骸,表明飛機遭到了破壞。(詳見殘骸部分)

4. 其他損害

無法確定

5. 人員信息

  1. 這一部分比較重要,報告中列舉了駕駛、副駕駛、乘務組人員的相關記錄、檔案、醫療、培訓等非常詳盡的信息。
  2. 機長

  1. 機長的飛行模擬器調查和遊戲航路點

  1. 副機長信息
  1. 報告中還詳細列出了飛行計劃、客艙機組的詳細檔案,飛行經歷在13-35年,年齡34-55,至少有一個孩子,詳細信息可以查看報告。
  2. 財務狀況和保險沒有發現異常,即屋高負債或無法償還的貸款。
  3. 醫療記錄、心理和社會狀態、行為錄像分析(在機場的錄像)均未發現異常。

6. 飛機信息(大部分內容可忽略,過於專業。關注1.6.9和1.6.10)

  1. 這一部分主要描述飛機的相關部件、動力裝置、維修情況、技術日誌、維護報告、發動機健康監測、中央維護計算系統、重量、平衡、燃油等信息。
  2. 飛機系統描述(基本上等同於介紹飛機如何操作)
  3. 1.6.9條目是 飛機性能,關鍵信息是最後失聯範圍的確定。

  1. 1.6.10是關於遠程操控技術,關鍵點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MH370可能被遠程劫持,且該技術未在商用飛機上實施。

7. 氣象信息(可略過)

  1. 航路區域,風速較小、沒有下雨、沒有顯著影響的天氣現象、
  2. 火山灰影響

8. 助航信息 (不適用)

9. 通信

  1. 介紹飛機的通訊系統,專業術語很多。有一些通訊報文圖片。
  2. ACARS(飛機通訊定址和報告系統):通過無線電管理飛機和地面服務商之間的飛行計劃和數字數據鏈的系統。可以報告飛機在主要飛行階段的情況。通過VHF(甚高頻通信系統)或者SATCOM系統進行通信。
  3. SATCOM(衛星通訊系統),這一部分有一點重要,但是不太好懂,是七次握手的關鍵。

  1. 中文報告的119頁開始到130頁,有關於衛星通信的詳細信息。

10. 機場信息 (不適用)

11. 飛行記錄器

  1. SSFDR(固態飛行數據記錄器)
  2. SSCVR (固態駕駛艙錄音機)
  3. 報告主要描述記錄器的製造、更換信息。
  4. 其中有一條:

12. 撞擊和殘骸信息 (非常關鍵)

  1. 從138頁開始到167頁是關於撞擊和殘骸信息的部分,是馬航MH370唯一相關的實物證據,建議閱讀原報告。
  2. 殘骸位置
  1. 關鍵殘骸

列舉是標註為已確定來自馬航的殘骸,事實上還有20幾件殘骸,有很多被標註為幾乎可以確定(主要是因為缺少實際對應的編號,但可以確定是波音777飛機的部件,目前失蹤的波音777隻有一架,就是MH370)

  1. 殘骸的認定(可以說偽造是不可能的)

報告的有殘骸的認定信息,更加詳細的內容,在附錄中。

13. 醫學和病理學 (可略過,沒有重要內容)

14. 火(可略過)

15. 存活率(無有用信息)

16. 測試與研究(不適用)

17. 組織和管理信息 (可略過)

  1. 這部分從173頁開始到227頁,主要在介紹馬來西亞民航局和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包括歷史沿革、管理區域、策略、組織架構、安全機制、培訓等等方面的信息,但總的來說,沒什麼和事故直接相關的。

18. 附加信息

  1. 提供的空中交通服務和責任空域 關鍵信息如下(239頁):

在237-242頁,多處引用了《空中交通服務條款》,介紹當飛機沒有按預期報告位置時,地面空管應該如何處置。包括請求移交單位(即上一個位置的空管)提供信息,通知救援控制中心,存在不確定性階段等,告警、遇險等。

就這個要求來看,相關方並沒有按要求執行。

啟動救援的時間是北京時間5:30,根據報告下文,5:30時並沒有任何有效信息開展救援

  1. 託運貨物的信息 引人關注的主要是鋰電池和山竹,實際上約2.5噸的鋰電池大部分是配件,真正的鋰電池只有221公斤。

報告中提供了電池的包裝方式、在飛機上的位置等詳細信息。 對於山竹,報告中也同樣給了詳細的產地、包裝信息等。

  1. 機組乘客

報告中給出了乘客的詳細座位表,但是看不出什麼異常。

19 新調查技術 不適用

以上是報告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分析

分析主要涉及以下8個方面
1. 偏離計划行路(在泰國灣突然轉向)
2. 空中交通服務運行
3. 機組資料
4. 適航、維護和飛機系統
5. 衛星通信
6. 殘骸和撞擊信息
7. 民航局和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組織和管理
8. 貨物託運

1. 偏離計划行路

  1. 關於偏離計劃航路的問題,調查組進行了七次模擬推演,以重建MH370的兩次轉彎。報告中提供了推演的過程和每次推演的數據。 這裡的推演主要是要測試在泰國灣突然的轉彎是否是手動飛行的結果,因為這個轉彎角度很大,時間很短(根據雷達信號2min10s),通過不同推演,發現需要脫離自動駕駛並且手動操作才能實現相近的結果。

根據第六次推演的數據(用了2min28s),可以猜測,實際mh370在掉頭時方式很可能更加激進。

報告里有一句很重點的話,「沒有證據表明該飛機是由所指定的馬航飛行員以外的任何人駕駛。但是,調查小組並不排除第三方干預的可能性」

2. 空中交通服務運行 (重要)

  1. 報告展示了失蹤前空中交通管制事件時間表
  1. 報告提供了MH370飛行計劃文件、離場報文、失聯後空中交通管制ATC事件時間表。
  1. 在2.2.8條目,報告對MH370最後一次無線通信後空中交通服務運行問題和後續活動做了分析。 這裡有一個細節非常耐人尋味

馬航突然拐彎正好是空管交接的時候(也可能聽到了交接後突然開始拐彎。)而且注意到前面雷達記錄拐彎的時間是2min10s,而這裡提到吉隆坡空管提早了3min交接。再加上,報告中有提到,胡志明的空管英語交流不是很好,綜合起來看,個人的感覺是,這一切條件都被利用了,而且存在一些故意的傾向。 該小節第6小點,無線電通話復誦也有一些細節

這幾個細節結合起來看,機長似乎有些異常,而且感覺上就是不想與胡志明空管聯繫,結合上面的交接,真的有一種預謀好的感覺。
  1. 後續還提到為何空管沒注意到馬航從雷達消失

  1. 告警責任
  1. 為何馬航沒有空管沒有第一時間確認馬航的位置,認為馬航在柬埔寨領空:

  1. 報告指出了吉隆坡空管和胡志明空管交流的問題

因為溝通和使用錯誤信息的緣故,浪費了很多時間。
  1. 調查值班人員換班情況。
  2. 小結

3. 醫療/人為因素分析

4. 適航性、維護和飛機系統

5. 衛星通信信息

主要分析七次握手的信息,太專業。

6. 殘骸和撞擊信息 重要

1. 殘骸位置

2. 殘骸分析

文章提到,目前為止測試的殘骸中,沒有發現爆炸的痕迹。 3. 海洋生物監測

7. 民航局和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組織和管理

主要是審計、報告檢查、記錄檢查等。和第一部分有點類似,介紹了很多組織架構、企業目標之類的信息,沒有太多直接有用的信息。

8. 託運貨物

報告中對鋰電池和山竹都做了測試。

第三部分 調查結果和結論

1. 偏離航路

2. 空中交通服務

3. 機組資料

4. 適航、維護和飛機系統

5. 衛星通信

6. 殘骸和撞擊信息

其中第4點,可能需要專業人士解釋下,代表什麼意思。

7. 組織和管理信息

8. 託運信息

原報告結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