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战机RCS测试照。(图/翻摄自科技日报)

▲歼-20战机RCS测试照。(图/翻摄自科技日报)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大陆官媒近期曝光了一张歼-20侧拍照,可以看见歼-20「头下脚上」的被架在一座白色的圆型支架上,正在进行雷达散射截面积(RCS)测试。大陆智库专家表示,唯有采用RCS测试这个「试金石」,才能全面可靠的掌握战机等装备隐身能力,这对飞机的设计制造至关重要,包括F-22、F-35与Su-57战机经过这项测试。

据《科技日报》报导,RCS是雷达隐身技术中最关键的概念,它象征了目标在雷达波照射下所产生回波强度的一种物理量;通俗地说,RCS就是雷达能看见的面积大小。瞭望智库研究员易芳指出,雷达应用于军事后,雷达的散射截面积成为其中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参数。

易芳指出,目前军事强国已经将RCS作为衡量军舰、飞机、导弹等装备隐身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RCS技术一方面被广泛运用于此类装备的设计、研究和制造,整机RCS测试成为鉴定隐身装备是否合格的最后一道程序,另一方面,还通过RCS的技术融合,作为对目标运动姿态判别、目标结构和尺寸评估、目标类别的识别,以及区分目标真假,甚至还可以利用RCS测量结果合成目标图像。

▼歼-20战斗机。(图/翻摄自中国空军官网)

▲▼歼-20战斗机。(图/翻摄自中国空军官网)

报导表示,通常情况下,雷达目标材料的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目标的几何外形、目标被雷达波照射的方位、入射波的波长等因素都会对目标的RCS产生影响;比如,飞机、导弹的头部方向RCS最小,而两侧和尾部RCS较大;再比如,战斧巡航导弹的RCS小于0.1平方米,仅仅相当于一只鸟。

报导指出,沈飞飞机整机RCS测试项目近期就已经验证了飞机整机RCS测试环境,能够满足隐身飞机研制阶段和出厂验收阶段的工作需求,形成了内场、外场测试系统的配套布局,这将大大提高多种项目的研制能力。

易芳强调,取得RCS技术突破、掌握隐身战斗机RCS测试的全套技术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方面,这代表中国有能力依据自身的标准设计和制造战机、战舰和导弹等武器装备;另一方面,中国有能力对一些国家的隐身装备进行技术测量,破解其他国家战机、战舰、导弹等武器的隐身奥秘。未来将极大提高我国的综合作战水平,包括防空反导能力。

易芳提到,目前仅美国、俄罗斯、中国等极少数军事强国掌握了这一顶尖技术,而其先进的战机都要经过RCS测试。报导指出,洛马公司21世纪初建立了F-22的RCS近场测试场,2008年,继续投入使用专门的验收测试设备,负责验证F-35战机的隐身性能;未经改进的该设备每4天能测试1架F-35,改进之后缩短到1天测试1架,这也是F-35生产进入快车道的原因。

易芳最后表示,隐身和反隐身技术是一种矛和盾的关系。这对矛和盾的关系,在于隐身机理和反隐身机理之间的博弈,不同的RCS技术测量机理对隐身性能测试有不同的效果,「所以,RCS测试一方面就是利用自身技术改进战机隐身性能,另一方面就是要针对对方的RCS测量机理进行改进,当然对方的RCS测量机理一般也是密级很高的军事机密。」

▼歼-20的鸭翼让是它隐身能力受质疑的原因之一。

▲▼歼-20战斗机。(图/翻摄自中国空军官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