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打算興建「深中通道」,打通大灣區城市。

中山將發展新基建項目。

香港近年有多項基建及新口岸陸續開通,政府不時強調要建設「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另一邊廂,為方便各地居民來往,「內灣城市」如中山市,正興建多項交通基建。當中,繼港珠澳大橋落成啟用後,中山亦以類近的「橋、島、隧、水下互通」結構,興建全長二十四公里的「深中通道」,料二○二四年通車,屆時來往中山、南沙至深圳只須二十分鐘。如再經前海區抵港,市民以陸路亦可於一小時內穿梭各地。另中山將興建新客運碼頭,令來往中港海路時間縮減至四十分鐘。

灣區辦負責人劉登帶記者實地視察深中通道工程,指二○二四年通車後有助建立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現時到「內灣城市」的交通選擇不多,接駁深圳與珠海、粵東至粵西的虎門大橋經常擠塞,似乎未能實踐一小時交通圈,將於二○二三年落成、二○二四年通車的深中通道或將扭轉局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楊陽介紹,這座跨海大橋採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為每小時一百公里,日均車流量可達十萬車次。他指出,深中通道與港珠澳大橋的結構非常相似,「港珠澳大橋順利落成非常關鍵,因為有其作為基礎,我們才有信心做好(深中通道)。」

中山市發改局副局長、灣區辦負責人劉登指出,除深中通道外,中山亦大力推動中港交通基建,包括鐵路、高速公路、城市內部的快速幹綫、興建新港口碼頭及客運大樓等,目標是令中山居民半小時內到達廣州、深圳等主要城市,並在一小時內到達港澳。

隨著港珠澳大橋開通,人流更加暢旺。資料圖片

他舉例,深中通道來往中山及深圳只須二十分鐘,建立「深茂鐵路」後,由中山到深圳機場僅半小時,鐵路又可接駁廣深港高鐵,未來以鐵路到達香港時間會非常短,「一小時生活圈」。另外,中山又準備將中山港客運碼頭,搬至翠亨新區馬鞍島,令市民及遊客到香港的時間可縮短至四十分鐘。

中山居民Anson向本報記者表示,現時當地人要到另一「內灣區」南沙,可選擇自行駕駛或乘搭公共巴士經虎門大橋前往,自駕要用一小時,後者更需花上近兩小時。不過,他知道中深通道未來將有「Y型」橋接駁中山及南沙,日後穿梭兩地只須十分鐘,非常方便。Anson認為,大灣區多項基建落成能方便各市居民,「例如到香港機場,我會選擇行港珠澳大橋,要到香港市區便乘搭廣深港高鐵。」

港珠澳大橋打通中港兩地。

除了中山,其他「內灣區」亦積極發展交通基建方便居民出入。南沙新區正建立「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廣深港高鐵啟用後,南沙慶盛站至香港西九龍僅需約半小時,另南沙大橋亦正式開通,當區正加快進度,興建兩條地鐵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