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艦載機導航十分原始,想要在茫茫大海中找到航母十分困難,平時訓練的時候一般都是用無線電導航,但是並非所有的艦載機東擁有大型無線電機器一些中小型戰鬥機是攜帶不了的,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轟炸機當領航員,這種情況一直到二戰末期夜視系統裝配到艦載機上,才徹底改掉了大型空戰用轟炸機帶路的尷尬局面。

在作戰的時候,為了保證安全,不受敵機的騷擾母艦都會保持無線電靜默這時候也只能通過肉眼來尋找,返航的飛機在母艦處於無線電靜默的時候,只能靠離艦船時留下的坐標在那裡前後左右到處尋找,航母的最高速度也就是30節,一般就在這個坐標範圍內100里周圍尋找,母艦在出發時會告訴飛行員,母艦在之後大概是前進還是後退,飛機返航時就朝著那個方向尋找,如果找到了,就可以通過有信機標和著艦高度炫光指引降落。

白天可能還好點,到了晚上根本分不清是敵方的還是自己一方的航空母艦,中途島海戰時,美國飛機因為天色已晚,當時的戰鬥局勢又十分緊張,母艦不僅需要保持無線電靜默,而且燈光還要管制,飛機即便找到了航母,也無法著艦。

1942年,五月珊瑚海海戰的時候,就有日本飛行員長島崎重帶著飛機把約克城當做自己的母艦,因為美國和日本航母所使用的起飛降落燈光信號一樣,這幫糊塗蛋和約克城聯繫上了,還很日本式的迴旋下降準備在美國飛機隊列里準備降落,結果被美國人發現,擊毀了其中一架,其他的則四散奔逃。


實際上目前的航空母艦艦載機也是不會使用GPS來定位尋找航空母艦的,因為航空母艦在訓練或者部署的到時候並不是固定在某一個位置,顯然使用GPS是無法找到航空母艦的。航空母艦的第一次大規模的運用就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而和美國的航空母艦對壘就是日本,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上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艦大戰,最後日本以失敗而告終。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來說,航空母艦艦載機要找到航空母艦是需要通過幾個步驟的,首先需要確定航空母艦大概的位置,這個是需要通過航圖的確認來進行的,另外在航空母艦上會發射相應的無線電信號,戰鬥機根據這些無線電信號的方向可以大概確定航空母艦的位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戰鬥的作戰半徑是不大的,作為螺旋槳戰鬥機本身需要攜帶眾多的魚雷或者炸彈,因此燃油攜帶量也是受到限制的,所以基本上會在無線電通訊覆蓋的範圍之內作戰。而且當時的作戰不是少數戰鬥的出擊,而是大批戰鬥機的集群作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無線電羅盤就被發明了,所以大海中是會找到航空母艦的。

就算現在的航空母艦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是需要發射無線電信號給艦載機進行導航的,因為僅僅憑藉艦載機自己的GPS也是只能確定自己的位置而已。在航空母艦的使用中會事先規劃好艦載機的降落的區域,這個在作戰任務的時候已經進行了溝通,這就是一個粗略的位置,因為航空母艦的速度是比不過戰鬥機的,所以戰鬥機在完成任務之後可以飛抵大概的位置,當然在這過程中是會有無線電聯繫的。


靠無線電羅盤,1932年出現,後期使用無線電全羅盤,簡稱「全羅盤」,即全自動無線電羅盤。平飛中,只要飛機無線電羅盤與航母導航電台頻率一致,全羅盤指針就始終指向電台方向即航母方向,只要全羅盤指針指0就是對向了航母所在方向。工作原理請百度「無線電羅盤工作原理」


無線電和航海圖,指南針等


地圖。沙盤推演。無線電。好萊塢大片《中途島海戰》再現了這類情景,按地圖比例製作的巨大沙盤模擬相關海域,美軍航母等模型由人工操控,放到事先擬定的作戰計劃指定的位置,日本海軍的推測位置也一樣。由於保密而實行的無線電靜默使太平洋艦隊指揮部只能在後方看著這些,直到戰役開始、無線電靜默被打破。而且美軍有一個傳統:戰役交給戰役指揮,高層不干預。所以,後方只能看著。後方與前方的聯絡一般只能在戰役結束之後。


一,航母上裝有無線電信標和導航系統,就像地面機場的導航台一樣。二,飛機上有接收器,靠接受的航母信號導航,等飛回到目視距離內,用肉眼找就行了。


二戰期間敵我雙方要在大洋上彼此發現航母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沒有海上預警雷達,沒有gps定位,雷達在當時處於初級階段,所以艦船上基本沒有。中途島海戰美日雙方要找到對方航母只有靠艦載偵察機搜索海面,通過目視的方式找到對方,日本艦隊就是被美艦載機先期發現並引導轟炸機群提前對其進行攻擊才導致山本五十六在這場戰役中徹底失敗


靠無線電導航把歸航的戰機引導回航母。航母發出導航波束,艦載機的無線電羅盤可以測量飛機軸線和波束的夾角,結合航圖(海圖)就可以向航母飛行。


航母可以發射電波提供無線電導航,飛機無線電測向,飛個三角航線就能大體知道航母所在方位。但也有可能被敵機測向


都有領航員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