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沒有圖。

一、日本CD隨身聽的陰謀

七八年前我在imp3寫了篇索尼CD隨身聽的陰謀。這篇在當時獲得了一定範圍的認同,可是那時候互聯網的力量還達不到如今這般迅猛,這讓我感到巨大的「落寞」。尤其是看到CD隨身聽和MP3播放器音質高低的爭吵無休止更是絕望。

在此,我再簡單的總結下當年那篇文章的核心內容

索尼、松下這兩家公司都存在有意無意的製造「劣質」CD隨身聽矇混過關的情況,同一款CD隨身聽會有兩到三個不同版本的音質(甚至還可能有4種),我為此做過多次試驗,主要是測試EJ785(中檔)和EJ985(較高檔),這兩個型號的幾次試驗結論都有獲得朋友的認同。

其中最好的版本,音質和索尼D50錄音筆(冷聲、大聲場)很像,也就是說在90年代末、21世紀初的索尼CD隨身聽(也可以包括松下)已經可以達到很高的素質,但與此同時,也有一批貨聲音很像普通MP3隨身聽的聲音,甚至還有遠不如P3音質的版本。就這樣,CD隨身聽音質成了迷。

前幾天,IMP3索尼版的老朋友,N年不聯繫了,突然又冒出來,在QQ上對我說他最近又再搞這種老機器,發現松下也有較嚴重的問題,類似索尼,同一個型號的CD機聲音不同。

最終我倆在意見上達成統一,好的CD音是極穩定,密度極大,你會覺因信息量大且飽滿,進而產生不願切歌的想法。這裡的『好的CD音」並不是說非得高檔型號或高級品牌,按說,只要是合格的CD隨身聽都能體驗到。就像曾經七八百的EJ785。(EJ785這個機器是讓我步入這個圈子的原始動力,假如沒有大學期間對它瘋狂的鼓搗,我目前很可能從事的不是音頻導購)

HIFI這東西,越研究越玄學,這裡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工廠環節出現問題所致。從耳機到播放器都有可能產生不同批次聲音有細微或很大差別的問題。所以,想想以往在論壇吵架吵到想約架,又可氣又可笑。多麼荒誕的事。

二、Beats耳機

HIFI發燒友怎能去研究和推薦Beats呢?

圈子裡的人生怕與Beats產生關係,我以前也如此,直到一次性搞到所有Beats在產的全家福(也得感謝虎撲識貨的威力)

我覺得至少目前的Beats們不論顏值還是音質都做到了很不錯的水平。比我2012年左右我在中關村做小音箱導購時接觸過的頭戴Beats聲音更好一些。尤其是studio3。其次是urbeats 3。

另外,記得去年還是前年,美國cnet還給了beats EP(有線頭戴)一個很有分量的推薦。

studio3出乎我預料的是在高頻解析和美感上有了點HIFI的意思,這對於Beats而言就是進步。

urbeats3這個完全超乎我預料,我起初以為是索尼EX450AP的檔次,但實際對比和EX650AP已經差不多是一個水平,甚至在高頻量感,那種蓬鬆、舒展的形態上還要比650ap更好,我猜測urbeats 3大致上應該是索尼ier-h500a的水平。如果非要以Hifi標準要求urbeats 3挺沒勁的,人家就是要刻意做「好聽」,做出歐美音樂特有的「氣勢」和「歡快」感。此外,使用urbeats 3耳機的人,如果想體驗更好的音質,搭配千元級國磚會有不同凡響。在我看來,urbeats 3就是Beats耳機中的發燒入門級,類似於K420之於AKG的關係。

(urbeats 3最新的對比,我確定它是完全超越索尼XB55AP(200塊不到)的,低頻不像XB55AP那般刻意轟頭,高頻解析基本碾壓XB55AP,當然價格也明顯高出XB55AP很多,所以,一向高高在上的Beats也一樣遵循整體市場環境一分價一分貨的價值體系

我想起以前老是見到Beats黨們不敢發聲,生怕別人知道自己聽的是Beats(討論區),還經常接到有人問beats到底能不能買的問題,我覺得發燒圈的人們是不是太蠻橫了,看把普通消費者給嚇的。

買個喜歡的耳機,有時音質真的不是主要因素,看到顏值很高,性能很強的,你覺得符合自己基本的心理需求,那就買。真心希望黨派林立的發燒友們不要再幹涉Beats用戶的購買決策。我也希望很多消費者能真的看清自己,你對自己真的瞭解,才能買到真正符合自己需要的耳機或是其他物品。

三、入門級?低端?

我是2018下半年正兒八經接觸100元左右的耳塞的,發現了很有趣的事,這個檔次的耳塞往往很好聽,還很帶勁……我可能在聽完IER-M9之後,塞上100元不到的某耳塞,感慨某些音樂怎麼比在M9下的聲音更有感情。發燒有時像是個夢。

而如今的「低端耳機」也不是以往我們以為的「低端」,大家都是有兩把刷子的。現在大多數被品牌定位在「低端」的耳機,都可以稱作是「入門級」了,就像當年的K420之於AKG那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原因之一,我想,也跟手機配塞earpods的問世有不小關係。要想生存,名氣不如蘋果,還想有銷量的廠家就會竭力提高音質,超越earpods。

由於行業的整體進步,如今買耳機的人簡直是幸福的要死。盲狙成功率也要比10年前高很多倍。在這個前提下,還能挑三揀四,品頭論足的,我覺得大家的耳朵可能被這個美好時代給慣「壞」了。

被老燒們鄙視的低端耳機大多都很好聽(參考電商平臺評論的大多數)。我真心希望喜愛音樂的人能沉浸在音樂中,就用你那副你覺得不錯的燒友以為的「低端」耳機享受音樂就好。除非你哪天真的是徹底「聽膩味」了。再更換並升級,否則少看耳機評測。包括我的在內。

四、評測人最常用的是什麼耳機?

我聽的最久的耳機不是EX1000,是NC020(X1050的標配耳塞),我是索尼隨身聽配塞最忠誠的擁護者。我覺得索尼深諳搭配之道,其給隨身聽標配的耳機多數情況下就是那個隨身聽最過癮也最耐聽的聲音,所以即便我知道同期上市的還有更高階型號,但我也不太願意換。悶一點,糊一點,有時卻也更美味。刮骨鋼刀那般清晰的聲音,你的耳朵享用不了太久。

NC020我自己統計的使用時間大概3000到4000小時。籠統的說,是比較集中的使用了4年時間。索尼版有兩類人,一類人就是我這種,標配黨,另一類就是「發燒」友了,不滿足索尼認為的最好聽搭配,而是追求素質的大提升。我也不想說誰對誰錯。只是「搭配」很重要。

2019年了,我發現仍有人在找某款隨身聽當年的配塞,最好是原包裝內的那種,而不是單獨零售的,可見「味道」「搭配」的重要性,當然,這也是「信仰」,也是「音質情節」的一種體現。

天天寫評測,頻繁接觸好聽的聲音是種幸福,但能否品味到某款耳機調音的精髓,感受到其獨有的神韻呢?難說。好的評測,不止能說出三頻段的硬素質表現力,還得說出「弦外之音」,如果某個作者把「弦外之音」能很生動且自然的描繪出來,那可見這耳機之於某位作者所達到的境界有多高。那聲音是有多「毒」。

自NC020之後,毒到我的耳機還挺多的,但本篇我不想說具體型號,只談下盛產毒塞的幾個國內廠商:KINERA、自然聲、水月雨、興戈、山靈。以我接觸到的品牌而言,這幾個目前出毒率較大,新品盲狙成功率也會很大。

另外,1MORE真的是實力非凡!以往我看不太慣1MORE的包裝風格和產品設計。但去年體驗了其入耳式的大多數型號,發現全都很棒。不止性能,聲音也有毒性(甚至是藍牙)。

本篇扯東扯西的,算是一份小型總結。不能總往前走,暫停也是為了更好的行進。

以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