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和三年(前90年),武帝出動大軍北征匈奴。李廣利率領七萬人馬出五原,商丘成率領三萬人馬出西河,馬通率領四萬人馬出酒泉,三路並進。

李廣利率七萬人馬出塞,前往到夫羊句山峽谷。匈奴左大都尉與「丁靈王」衛律率五千騎兵,據險而守。漢軍中的外籍兵團二千騎兵率先發動進攻,匈奴騎兵在戰鬥過程中陣亡數百人。衛律見李廣利人多勢眾,估計沒辦法抵擋漢軍的攻勢,便與左大都尉決定放棄陣地,向北撤退。李廣利大軍趁勢追擊,抵達範夫人城。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起巫蠱事件落在李廣利的頭上!

李廣利的岳父劉屈氂時任帝國宰相,而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曾是武帝最寵幸的女人,李夫人留下一個兒子叫劉髆,被封為昌邑王。當時太子劉據因為巫蠱事件而自殺身亡,李廣利就與岳父劉屈氂商量,想爭取讓劉髆續任皇太子,這樣一來,劉徹死後,就可以保得住榮華富貴。

沒想到這事被人告發,稱宰相劉屈氂的夫人大搞巫蠱,詛咒皇帝早死,與李廣利合謀擁立劉髆為皇帝。劉徹晚年多病多疑,最怕的事就是巫蠱,他很迷信,認為巫蠱是導致自己身體惡化的原因,只要與巫蠱沾上邊,那麼只有死路一條,連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都不能身免,宰相算什麼呢?

劉屈氂被逮捕,劉徹命令把他囚在廚車上遊街,廚車是裝豬、牛等牲畜的車子,對宰相進行一番人身羞辱後,劉屈氂被綁赴東城腰斬。劉屈氂的妻子兒女被拉到華陽街斬首示眾。李廣利全家被逮捕。

消息傳來,李廣利嚇得魂不守舍。

此時的李廣利,心中殘留著一絲僥倖,就是希望能夠以一場輝煌的勝利,來換得漢武帝的赦免,這是他惟一的希望了。他急令護軍率領兩萬騎兵,渡過郅居水,河的對岸是匈奴的左賢王與左大將統率的兩萬名匈奴騎兵。

這是一場血戰,雙方各兩萬人,整整廝殺了一天,漢軍騎兵在李廣利的嚴令之下,無不拚死作戰,勇猛難擋。匈奴左大將被斬殺,死傷無數,左賢王被迫後撤。

戰場的局面對李廣利有利,但是外敵剛退,內訌便起。

這時李廣利捲入巫蠱事件的消息已經傳開。軍中長史認為,皇帝之所以還沒有處死李廣利家人,只怕投鼠忌器,因為此時的李廣利還手握重兵,要是將李廣利逮捕歸案,可算是奇功一件。

於是長史找來了決眭都尉輝渠侯,對他說:「貳師將軍東窗事發,心懷異志,想把我等置於危死之地,以求取戰功,我想必敗無疑,不如咱們先把他逮捕了,然後班師回國,交由皇帝處置。」

長史的密謀被李廣利查知了。這是生死攸關的時刻,容不得李廣利半點遲疑。李廣利先下手為強,逮捕並誅殺長史。然而內訌一起,軍心渙散,人人自危,士氣全無,想要取得一場輝煌的勝利已是不可能了,惟一的希望,就是他死去的妹妹李夫人,能否讓武帝劉徹湧出一些仁慈之心。

李廣早決定班師回朝。

漢兵士氣低落、疲憊不堪,狐鹿姑單於親自率領五萬騎兵,尾隨漢軍。漢軍撤退到燕然山時,匈奴人追上來,發動猛攻。狐鹿姑單於一面率主力部隊與漢軍決戰,另一面派出一支奇兵,趁著夜色繞行到漢軍的後側,挖掘溝塹,深度與寬度都有數尺,用以截斷李廣利的退路。

李廣利向南逃竄,挖好溝塹的匈奴騎兵在這裡等侯多時。匈奴人前後夾擊,李廣利兵團大敗,四散潰逃。李廣利絕望之下,向匈奴人投降。

冷血無情的武帝劉徹,聽到李廣利投降的消息後,他沒有遲疑,下令將李廣利家族全部屠殺。

李廣利的投降,使狐鹿姑單於大喜過望,因為李廣利乃是中國降將中地位最高的,他在中國軍界屬最高級別,當然這個地位的獲得,並不是因為他的戰功卓著,而是因為他的外戚身份。

當家人盡遭屠戮的消息傳來,李廣利與李陵一樣,難掩心中的悲憤。狐鹿姑單於卻暗自高興,因為劉徹的暴戾,已經把李陵、李廣利的歸路堵死了。狐鹿姑單於效法他的前任,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廣利,並且將李廣利的地位,提升在李陵與衛律之上。

這三位投降匈奴的重要人物中,衛律是最早投降而得到單於的重用,李陵到匈奴後,行事低調,與衛律的矛盾不大,但李廣利則不然。李廣利平常作威作福慣了,盛氣凌人,這樣一來,他與衛律的矛盾就大了。

由於李廣利嚴重威脅到衛律在匈奴的地位,衛律決心除掉李廣利。一年後,匈奴太后(大閼氏)染上疾病。衛律便以太后的病為由,想出一條致李廣利於死地的毒計。

匈奴人比較迷信,狐鹿姑單於也不例外。衛律就讓巫師裝神弄鬼,說大閼氏之所以得病,是因為前任單於且鞮侯發怒了,他的靈魂附在巫師身上,對狐鹿姑單於發怒說:「我們匈奴人以前在進行戰爭祭祀時,經常說要活捉漢朝的貳師將軍,殺之以祭天,現在你為何忘了呢?」

狐鹿姑單於聽了巫師一番胡說八道,還真以為是父親的亡魂降臨來責備自己,嚇得臉色蒼白,忙叫人把衛律喚來。衛律假惺惺地說:「看來是先王發怒了,單於還是要了卻先王的心願,殺李廣利以祭天。」

狐鹿姑單於哪能想到這只是衛律的陰謀,忙下令逮捕李廣利。李廣利倒黴透了,躲過漢帝國的巫蠱之禍,卻躲不過匈奴人的巫蠱之禍。

李廣利被綁赴匈奴人的祭壇上,堂堂漢朝的貳師將軍,最後的結局竟然是被綁在祭壇上,塗上牛油羊血,象牲畜一樣被宰殺,真是令人長嘆,李廣利死前最後一句話是:「我死後必滅匈奴!」早知如此受辱而死,何必投降,不如在戰場上往脖子上一刀,成就英雄結局,豈不痛快!


先直接回答你的問題:

慘死匈奴

李廣利投降一年多後,衛律趁單於母親生病,遂買通巫師,讓巫師謊稱病因是由於去世的單於在發怒。因去世的單於過去出兵攻伐漢時,曾發誓一定要捉住貳師將軍李廣利用來祭神,而今李廣利已在匈奴,為何不殺了祭神?先單於正發怒責問此事。單於對巫師的話信以為真,便將李廣利殺掉,用以祭神。 李廣利原以為用屈膝投降可以換一條命,屈辱偷生,苟安於世。結果卻遭到如此可悲可恥的下場。李廣利臨被殺時,怒罵道「我死必滅匈奴!」李廣利死後,匈奴接連數月雨雪不斷,家畜死亡,百姓疫病不斷,種植的麥子也無法豐收,單於害怕了,於是為李廣利立了祭祀用的祠堂以慰亡靈。

之前寫過完整的李廣利傳:

當決定要寫這個的時候,有人說,人家李廣不二,哎,說啥好呢。這個是李廣利,不是李廣。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漢武帝三大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利。李廣不能算三大名將,李廣終生未封侯,地位不夠。但是,李廣利為啥不像另外兩位那麼的大名鼎鼎呢,因為他確實挺二。

本人也不知道學術界啥時候形成了這麼個看法,可能中國人偏愛三這個數字吧,拼湊了這三大名將。反正太史公司馬遷他老人家是沒看上這個李廣利,史記中甚至都沒給他立傳。當然,太史公是看不上很多人的,大名鼎鼎的東方朔,在史記中隻字未提,只是褚少孫在補充史記的時候,在滑稽列傳中稍微的提到了東方朔。班固這個傢伙倒是把他詳細的描寫了一番,《漢書》中把他和張騫合寫了一個傳,《張騫李廣利傳》,可能班固也覺得,這老小子也挺丟人,把他跟張騫這個垃圾將軍拉到一起了。大家可別被歷史課本上那個出使西域的張騫所迷惑,這孩子當將軍的時候,可是一個慫包,因打仗失敗,差點被漢武帝殺了,還是花了大價錢買了條活命,最後是找了個理由出使西域,才歷史留名的。因為張騫的失誤,差點葬送了「飛將軍」李廣,關於張騫的故事,找個時間再說。這次主要說李廣利。

李廣利雖然和李廣只差一個字,但是,他倆除了都姓李,沒啥血緣關係,八百年前可能是一家吧。李廣利可是讓李廣斷子絕孫的罪人,李廣利的失敗,直接導致了李陵投降匈奴,李陵的投降,又讓李廣的另外一個孫子李禹被殺,哎,李廣的後代就這麼的被殺完了。李陵的投降,又牽扯到了司馬遷為李陵辯解,結果司馬遷又受了宮刑。說到這裡,我明白為啥太史公不給李廣利立傳了,你小子讓我受了奇恥大辱,我還給你寫傳,別傻了。具體經過,請認真往下看。

李廣利和衛青,霍去病一樣,都是因為外戚而起家的。衛青和霍去病是跟著衛子夫沾光的,這個在之前的霍去病中有過說明。李廣利是跟著漢武帝的寵妾李夫人發跡的。李夫人原來是一個娼妓。也不知道漢武帝為啥看上了她。不過西漢的時候,各種亂搞啊,在看《漢書》的過程中,在同時整理各種亂倫經歷,以後為大家說道一下,看看皇家另一面是什麼樣子的。

得名貳師將軍

別看名字中有個貳,李廣利這個貳還真不是貶義詞。這個還是漢武帝老人家親自賜予的。在對匈奴的連年戰爭中,漢朝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騎兵不行,打不過人家啊,首要問題是中原的馬不行,先天不足。聽說大宛(yuan,讀史記,漢書的時候,最好弄一本古漢語詞典,因為那裡面的字很多都與你認為的讀音不一樣,中國的每一個字幾乎都是多音字)有汗血寶馬,而大宛的汗血寶馬又產自大宛的貳師城,因此漢武帝就給李廣利封了個貳師將軍,讓他出徵大宛,到貳師城去搶馬,回來改善一下中原馬的基因。

首戰不利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帶領屬國的六千騎兵和郡國那些品行惡劣的少年好幾萬人(漢朝有法律規定,一打戰就讓犯人上戰場,當然這些犯人也很高興,要是立功了,以前所犯的罪就可以一筆勾銷了),以這些兵力去攻伐大宛,預期到貳師城奪取良馬。但是漢武帝老人家想錯了,把李廣利當成了衛青和霍去病,要是他倆帶兵,這些人馬掃平一個全國只有兩三萬人的大宛,那是不在話下。可是這次帶兵的是李廣利,李廣利一出關就發現不好了,西域各國看到天朝上國派了大軍出征,沿路的各個國家都是膽戰心驚啊,每個國家都緊閉城門,做好了戰鬥準備,自古西部用兵,打的都是錢糧,李廣利也不例外,出了門,沒走幾步,就沒喫的了,沒喫的又不能回國要,後方也供給不上。那就搶吧,遇到一個國家,就去進攻,就去搶,但是這個李廣利實在是太菜,一個國家也沒打下來,一粒糧食也沒搶到。距離大宛剛走了一半,幾萬大軍就剩下幾千人了。哎!這仗沒法再打下去了,再打就要全軍覆沒了,李廣利就決定撤軍了,但是在漢朝的法律規定,打了敗仗,沒合適的理由回來是要殺頭的。李廣利也鬱悶啊,估計回來的路上就在編造理由,這傢伙還真想出了一條絕佳的理由,於是他給漢武帝上了這麼一道奏疏:路程遙遠十分缺乏糧食。士兵們不怕打仗,只怕挨餓。兵少,不能攻取宛國。希望暫且撤兵,多派兵後再去。就這麼一條自己騙自己的奏疏,怎能掩蓋戰敗的事實。李廣利這次出征前後用了兩年,回到敦煌的時候,人馬還剩了不到十分之一。漢武帝大發雷霆,派使者攔住玉門關,李廣利這小子要是敢進玉門關,就殺了他,讓他在玉門關外自我反省吧,估計是看在李夫人的面子上,沒殺了李廣利,李廣利還算識相,就在玉門關外老老實實的待著了。

二次出征:面子上的勝利

經過上一次的失利,再加上北部匈奴的壓力實在是很大,漢朝大臣們都覺得不應該再跟大宛開戰了,要集中力量對付匈奴,但是漢武帝不這麼認為,漢武帝認為既已出兵討伐大宛,如大宛這樣的小國都打不下來,那大夏之類的國家逐漸瞧不起漢朝。於是增發騎兵,在經過一年多的準備之後,就派李廣利再次出征大宛,這次比上次人數更多。正規軍六萬人,私人武裝,犯人還有幾萬,加起來一共十多萬人,另外,李廣利上次不是說餓嗎,好吧,這次給你足夠的糧食。除了這十幾萬人以外,還有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駱駝以萬數計。另外,各種兵器也是相當齊全。李廣利,你這會得給我打勝仗了吧。

這次人多勢眾,西域各個小國剛開始還緊閉城門,拚命抵抗,在大軍血洗了一個叫輪臺的小國之後,這下子西域各個國家害怕了,所經各國無不打開城門,為大軍送喫的送喝的,順利的到達了大宛城,但是大宛誓死不交汗血寶馬,不投降,與李廣利死磕到底。哎,大宛的死磕,著實讓李廣利頭疼了一把。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僵持之後,不知道是說想出了一條妙計。大宛人有個壞毛病,大宛全國不鑿水井,都靠城外的一條河流供給用水,於是李廣利大軍,將城外的那條河給改道了,水流不進大宛了,大宛人民渴啊,這麼一逼迫,就逼出了大宛的叛徒,大宛的叛徒們琢磨,人家天朝不就是不喜歡咱們的國王毋寡嗎,人家不就是想要咱們的馬嗎,先前毋寡就是不賣給人家馬(之前漢朝用純金打造了一匹和真馬大小等同的金馬送給大宛做交換,但是毋寡就是不給,派人搶走了這匹金馬,這次出使大宛的使者就是張騫),一匹馬有什麼寶貴的。於是這些大宛叛徒們,就一起殺死了他們的國王毋寡,開城投降。大宛人就放出他們的好馬,讓漢兵自行挑選,還拿出許多糧食供養漢軍。漢軍挑選了好馬幾十匹,中等以下公馬母馬共三幹多匹。還找了一個跟漢朝友好的人昧蔡為新國王。嗯,這次乾的漂亮,畢竟達到了戰略目的。但是這一仗也歷時兩年多,死亡漢朝官兵三萬多人。幾乎等同於大宛的所有國民的數量。實在算不上什麼偉大的勝利。在回師途中,西域各國看到漢軍打了勝仗,紛紛派出使者跟著大軍出使漢朝。漢武帝那個高興啊,夢寐以求的汗血寶馬終於到手了,西域各國都俯首稱臣,他纔不管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錢呢。於是對李廣利大軍給你重賞。封李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封斬殺鬱成王的趙弟為新時侯;軍正趙始成功最多,為光祿大夫;上官桀敢深入,為少府;李哆有計謀,為上黨太守。軍官中被封為九卿的有三人,諸侯相、郡守、二千石級官吏的有一百多人,一千石級官吏以下的一千多人。自願參加者賞封的官爵都超過他們本人的願望,因犯罪受懲罰而去從軍的人免罪但不計功勞。士兵們所得賞賜約值四萬錢。兩次進攻大宛,歷時四年,實在是勞民傷財。只是得到了幾匹馬和麪子上的勝利。或許這也是大國氣象吧,犯我天朝,雖遠必誅。那管什麼國庫空虛,百姓怨聲載道。

出戰匈奴,屢戰屢敗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廣利受命領三萬騎兵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得首虜萬餘級而還。期間李廣利軍隊被匈奴大軍圍困,差點無法逃脫,漢軍傷亡很大,死亡率高達十之六七。

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李廣利率六萬騎兵,七萬步兵,出朔方;李廣利被圍困,李廣利與單於連鬥十餘日突圍而歸。漢軍損失殆盡。

天漢二年的那一次失利,直接導致了擔任側翼保護工作的李陵投降。因為李廣利的不爭氣,導致八萬匈奴大軍直接壓到了側翼李陵的頭上,當時李陵只有五千兵馬。李陵與匈奴大戰八天八夜,始終等不來援軍,李陵無奈投降匈奴。李陵全軍只剩下不到四百人回到漢地。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即使受寵的李廣的另外一個孫子李禹,也因有人誣告說,李禹打算去匈奴找李陵,漢武帝也不加思索的殺了李禹。司馬遷因為上書為李陵辯解,認為主要錯誤在李廣利而受宮刑。

禍起立儲

李廣利打戰不行,你就老老實實的待著吧,但是,李廣利想法還很大膽,還想攀登的更高。這個時候,正好趕上巫蠱之禍,衛子夫和太子劉據被廢,衛子夫自殺,太子最後兵敗也自殺。李廣利就想讓自己的外甥,李夫人的兒子劉髆(bo)立為太子。就與自己的兒女親家,丞相劉屈氂(mao)商量,希望聯手一起保舉劉髆為太子,這倆孩子,一拍即合,畢竟都是親戚啊,將來劉髆為帝,大家都有好處。先多說一句他倆的關係,李廣利的女兒嫁給了劉屈氂的兒子,關係是很近的,劉屈氂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劉勝之前說過,不成器。一個敗家子的兒子,一個屢戰屢敗的將軍,還想擁立之功,這個實在是太危險了,這也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投降匈奴

漢武帝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匈奴入侵五原、酒泉,掠殺邊民。兩地守軍出戰,均不利,領兵的都尉都戰死。三月,武帝命李廣利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臨出征之前,李廣利還囑咐劉屈氂,讓他在適當的時機,找漢武帝說說,畢竟漢武帝是劉屈氂的堂叔啊,你們是自家人,讓漢武帝立劉髆為太子。劉屈氂滿口答應,你放心的走吧,這事情抱在我身上了,可是這一去,李廣利就再也沒回來。

漢武帝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廣利率大軍出塞,李廣利派遣屬國騎兵二千與匈奴軍接戰,匈奴敗退,死傷者數百人。漢軍乘勝追擊,匈奴四散奔逃,不敢與漢軍對抗。剛開始打的還不錯,畢竟殺了人家幾百人,對其他人來說是小勝,但是對李廣利來說就是大勝了。但是,這時候後方傳來了不好的消息。自己的同盟劉屈氂出事了。

同年六月,一位密探郭穰(rang)密告丞相劉屈氂的妻子因為劉屈氂曾多次遭漢武帝責備,便對漢武帝不滿,因而請巫祈禱神靈,祝詛武帝早死。同時密告劉屈氂與李廣利共同向神祝禱,希望昌邑王劉髆將來作皇帝。武帝便下令主管司法的廷尉查辦.認為劉屈氂大逆不道,處以腰斬,並用車裝著屍體在街上遊行示眾。將劉屈髦的妻兒在長安華陽街斬首。李廣利的妻兒也遭逮捕囚禁。你瞧瞧,李廣利找了啥樣的同伴啊,這位同伴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啊,沒看到之前的衛子夫和他的兒子因為這事情死的多慘啊?還用這樣的方法,再說這樣的方法管用嗎?真是豬一樣的人找了豬一樣的隊友啊。估計漢武帝也想到李廣利還在外打仗,沒把他的妻兒一起殺了。

這時候,李廣利亂了,自己的腦袋本來就不夠用,這時候就更是漿糊了。李廣利心想,我的全家都不抓了,我得立功贖罪啊。想法是好的,但是能力不到啊。於是輕敵冒進,便不根據實際情況,不瞭解雙方軍事形勢,不計及戰略戰術,以數萬漢家兒郎的生命為賭注,盲目進軍,以求僥倖,遂揮師北進,深入匈奴,直至郅居水。遇上匈奴後,結果大敗。此時漢軍已經非常疲憊,單於深知,便親自率領五萬騎兵襲擊漢軍,漢軍死亡甚眾。

李廣利原想冒進,立功贖罪,卻遭此大敗,心情自然更沉重,又憂慮著家中老少的生命安全,而且本來指揮才能就平庸,因此完全失去了兩軍對壘中最必要的警覺。匈奴趁漢軍不備,於夜間在漢軍營前悄悄挖掘了一條濠溝,有幾尺深,而後於清晨從後面對漢軍發起突然的襲擊。漢軍遭匈奴軍襲擊,想出營列陣抵敵,卻發現軍營前有一條深溝,進退不得,軍心大亂,喪失鬥志,再加疲勞,完全失去了抵抗力,遭到慘敗。七萬漢家兒郎就這樣全部喪送在李廣利手中。哎!李廣利鬱悶啊,這次慘敗,徹底摧垮了李廣利的心理防線,就這樣的戰績回去也是死啊,也救不了自己的妻兒老小啊,於是李廣利投降了匈奴,李廣利這邊剛投降,漢武帝就滅了李廣利的全族。

慘死匈奴

投降之後,匈奴覺得李廣利原來在漢朝是大官,比李陵官大多了。對他很好,匈奴的單於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廣利,在異國他鄉的李廣利驕傲了,這一驕傲不要緊,結果得罪了另外一位投降人物衛律。衛律本是匈奴人,生長在漢朝,衛律見李廣利投降在自己之後,而受到的尊寵卻在自己之上,心生嫉妒,欲加害李廣利。

李廣利投降一年多後,衛律趁單於母親生病,遂買通巫師,讓巫師謊稱病因是由於去世的單於在發怒。因去世的單於過去出兵攻伐漢時,曾發誓一定要捉住貳師將軍李廣利用來祭神,而今李廣利已在匈奴,為何不殺了祭神?先單於正發怒責問此事。單於對巫師的話信以為真,便將李廣利殺掉,用以祭神。 李廣利原以為用屈膝投降可以換一條命,屈辱偷生,苟安於世。結果卻遭到如此可悲可恥的下場。李廣利臨被殺時,怒罵道「我死必滅匈奴!」李廣利死後,匈奴接連數月雨雪不斷,家畜死亡,百姓疫病不斷,種植的麥子也無法豐收,單於害怕了,於是為李廣利立了祭祀用的祠堂以慰亡靈。

人家李陵在匈奴還得以終老呢,李廣利啊,可惜了。

就這麼一位將軍,也不知道是誰把他列為漢武帝三大名將。

多說幾句李廣的家族,李廣大家很熟悉了,以後就不單獨說了。

李廣的祖上叫李信,李信是秦國的將領,抓住荊軻的就是他。李廣因為自己迷路,延誤軍期,60多歲自殺而死。李廣有三個兒子,老大,老二早死,老三李敢隨父出征,後跟著霍去病混,封為關內侯(漢朝僅次於列侯的爵位),但是霍去病為了替衛青泄私憤,射殺了李敢。關於這段歷史,請看之前關於霍去病的文章。孫子李陵投降匈奴,李陵全家被殺,另外一個孫子李禹也被殺,孫女受寵與太子劉據,但是太子因為被巫蠱之禍栽贓,自殺,估計他的孫女的結局也不會好。另外,李廣還有一位堂弟李蔡,做到了漢武帝的丞相,但是因為侵佔了漢景帝陵園前的一畝空地,有罪,在李廣自殺一年後,李蔡也自殺。哎!李廣一門就此結束。


貳師將軍李廣利,並非李廣,是李夫人和李延年的兄長,因徵大宛取得三十匹駿馬而受封,他之死與衛律有關。

前90年,匈奴又入侵五原、酒泉,搶掠殘殺邊民,武帝命令李廣利率七萬人與另二路大軍出擊匈奴,遭遇丁零衛律,擅長以多勝少的擊潰衛律,挺進到範夫人城,(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戰正酣時後院起火,李廣利姻親丞相劉屈氂被腰斬抄家,李廣利妻與子也受牽連關入大牢,驚惶的李廣利打算立功贖罪,孤軍深入,中了匈奴埋伏,兵敗投降。

衛律本是胡人,從小生長在漢朝深受漢化,與李廣利弟弟協律都尉李延年交好,李延年便在漢武帝面前舉薦衛律出使匈奴。李延年與李季因犯淫亂之罪被滅族,衛律怕被株連,逃走出境投降匈奴。匈奴且鞮侯單於喜愛他,封他為丁靈國王。「單於壯陵,以女妻之,立為右校王,衛律為丁靈王,皆貴用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李廣利投降後,狐鹿姑單於將女兒嫁給他,對他的尊寵有加,在眾降將之上,引起了衛律的深深忌憚。一年過去了,單於母親生病,衛律知匈奴人迷信天神,便買通巫師,讓他把病因說是前單於之靈發怒,因且鞮侯單於在生時曾發誓一定要捉住李廣利用來祭神,在羣情洶湧下,狐鹿姑不得已殺了李廣利。讀史鑒今,修心明性,歡迎關注南方鵬共同探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